ST长油:尴尬的“中国式退市”

2014-04-02 08:27 | 第一财经日报 船舶股票


3月31日上午,20余名股民来到上证大厦门前,对*ST长油退市提出质疑。

此前一天晚上,*ST长油发布公告,首次公开退市时间表:4月23日之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30个交易日的整理期结束后,公司股票将从上证所摘牌。

如无意外,*ST长油将成为退市新规实行以来首家从上证所退市的上市公司,也是A股市场首家退市的央企。当资本市场一再呼吁健全通畅的退市机制时,以上一幕正是中国式退市的一个尴尬缩影。

四年巨亏80亿

*ST长油全称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为央企中外运长航集团旗下上市公司。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亏损,由长航油运更名为*ST长油。此后两年,*ST长油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亏损额由2010年的不足亿元,到2011年7.49亿元,2012年12.38亿元,今年3月22日*ST长油公布的年报显示, 2013年亏损额高达59.22亿元。

四年光阴,巨亏超过80亿元,作为央企的*ST长油何以沦落至此?

“主要是2007年以来杠杆放得比较高,战略过于激进。”一位大型券商航运业研究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为了进口原油运输安全和供应稳定,国家在“十五”期间提出“国油国运”战略,计划大幅提高国内运输企业承运能力。包括中远、招商局、中海在内的航运老大纷纷响应,而长航集团旗下的长油无疑是最积极的那个。

2010年,时任中外运长航集团党委书记刘锡汉在“长江之荣”交船仪式上的致辞或许可以佐证长油的雄心壮志。“自2008年以来的2年时间内,长航油运自有VLCC(超大型油轮,载重量一般在20万至30万吨)船队规模已达到7艘,春节前还要新接中船重工建造的2艘VLCC,到2012年底预计达到18艘。”及至2012年4月,长航油运披星戴帽成为*ST长油,其17艘VLCC的持有量已经位居国内第一。

“*ST长油的败笔在于,行业最好的时候进入,买入最贵的资产。现在这些船折价高,又碰上行业下行周期运价低迷。”上述研究员表示。

另一个原因是中外运和长航的重组。由国资委主导的这场联姻旷日持久而收效甚微。业内人士曾表示,两家公司业务重合度高又风格迥异,直到如今*ST长油面临摘牌,双方业务整合仍未实际启动。

“我们要个说法”

无论如何,依据《证券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ST长油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被暂停上市后,最近披露的2013年度报告仍以亏损收场,已经触发了《证券法》和上证所新规的退市机制。上证所将在年报披露后的15个交易日,也就是最迟4月14日,作出是否终止*ST长油股票上市的决定。

“我们从五湖四海来上海汇合找上证所‘讨个说法’,互相之间都不认识,就是因为相同的悲剧,被长油坑了!”股民刘女士(化名)边说边抹眼泪。

十余名*ST长油股民走进上证大厦,与上证所相关工作负责人进行对话。

股民的诉求点主要在于*ST长油2010年的盈亏存疑。“本来2010年是盈利的,过了一年又说之前不对,是亏损的,中间还成功定向增发。这就好比孩子都生了又翻回头来说婚姻是无效的!”股民王女士(化名)话音刚落,接待室就响起一阵掌声。

与此相关的事实是,2012年4月,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为*ST长油出具前期会计差错更正,更正后,2010年净利润由盈利283.1万元变成亏损1859.47万元。

而查阅2010年一季报、中报、三季报,其净利润均为正向指标。在信永中和给出的专项说明中,此次追溯重述对两方面进行差错更正,分别是售后回租账务处理和燃料费成本及跨期收入。

 “会计师事务所在两种情况下会对上市公司的报表进行追溯调整,一是上市公司有重大的会计规则变更,二是更正以前年度的重大差错。上述任一情况出现,都需要对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的。”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上海分所合伙人陈杰称。

“作为交易所,我们关注的是会计差错调整是否履行了相应的决策程序并进行充分披露。至于会计差错调整本身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要求,是由会计师来发表审计意见的。”上证所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

“如果*ST长油2010年实际是亏损的,那就不符合定增条件,既然已经定增完成了,那就要认定2010年是盈利的。”股民廖先生称。

2010年9月,*ST长油定增方案获证监会核准,2011年3月,以5.63元/股的价格,向三家机构非公开发行2.75亿股。

就此,上证所相关工作负责人向记者解释,“亏损不能定增”,这是股民的误解。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与公司亏损与否并无关联。事实上,由于定向增发仅面向少量特定的投资者而非广大公众投资者,其推出之初,一个被称道的优点就是亏损公司也可以实施,符合市场化原则,效率较高。

“如果2010年是盈利的,那我们还有一年的希望,说不定就是这一年还可以重组。”王女士称。而组团前来上证所质疑的股民,多数是冲着*ST长油重组预期买入,结果惨遭套牢。

股民廖先生称,其去年初斥资100多万元买入近百万股*ST长油,当时*ST长油股价已经跌至1.5元左右。“即使只涨到3元,那也有得赚。”

而残酷的现实却是,退市整理期间,*ST长油股价很可能大幅下跌。

资深市场人士对此表示,过往正是因为资本市场退市机制不畅,“不死鸟”的存在才让“炒差”、“博重组”等行为往往获益颇丰。“‘炒差’扭曲了价格机制,错配了资源,实行新的退市制度就是要扭转这个风气。”

“中国式退市”尴尬

虽然*ST长油实行退市与否,还要等待上证所最后裁定。但是目前连续四年亏损的事实认定较为清晰,摘牌退市已经箭在弦上。

而即使在30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投资者没有卖出股票,也并不意味着所持*ST长油股票会“老死手中”。2012年上证所发布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方案规定,上市公司股票被交易所摘牌后,公司需要选择并申请将其股票转入场外市场进行股份转让。投资者可以通过该场外市场转让退市公司的股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者如果要在场外市场买入,则需要符合一定条件。

证监会主席肖钢近期表示,今年争取出台进一步的退市改革办法。下一阶段退市制度改革目标是建立市场化、多元化、常态化的退市机制。肖钢的表态,让退市制度再次受到市场的关注。

“退市制度是保证市场优胜劣汰的重要机制,也是证券市场资源正确配置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我国股票市场难进更难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定价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微博)曾对媒体表示。

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4月1日,A股上市公司总数2537家,退市的企业共计88家,绩差企业因连续亏损而退市的不足50家,占A股上市企业总数不足2%。早在1997年就被提出来的退市制度几经修改仍旧近似于无,即使2012年退市制度再调整,从2007年就开始断档的上市公司退市,也仅有两家公司在深交所摘牌,与此相对的却是暂停上市的上市公司各显神通,通过借壳起死回生,更有绿大地、万福生科等造假上市的公司继续在A股市场招摇过市。

只进不出,退市制度的形同虚设严重抑制资本市场的活力。然而一边是退市机制常态化的呼声此起彼伏,一边却是各方阻力层出不穷。“退市可以,别退到我头上”的心态成为“民间共识”。

在递上暂缓决定*ST长油终止上市的请愿书后,股民三三两两离开了上证大厦,他们还在等待上证所的反馈。

END

关键词: ST长油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