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造船业:春江水暖蓄能“转舵”

2014-04-17 16:28 | 中国台州网 国内造船


图为椒江海东造船厂一角

初夏暮春,一场变局已然降临椒江造船业。

4月10日,椒江前所的五洲船厂里,4个船台上只有一艘液化气船正在建造。这是该公司目前唯一的订单。“后续的单子一个都没接到,是该考虑今后的出路了。”五洲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海伟说。

与此同时,椒江两岸,鳞次栉比的龙门吊下,众多和五洲船厂一样经历了前些年造船业“寒冬”的椒江船企们,正逐渐找寻到了各自的“出路”。痛定思痛过后,或优胜劣汰,或调转“船头”,椒江造船业正在世人的关注中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以强并弱迎壮大良机

4月11日上午的椒江南岸,明法、万昌两大紧挨在一起的船厂里,国营海东造船厂的工人们却在吊卸下料。就在去年12月,海东造船厂分别与明法船厂、万昌船厂签订整体转让合同,一桩影响未来椒江造船业的兼并案例就此落锤。

2007年10月,海东造船厂领导班子调整后,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企业在短时间内扭转困局。凭借着国企的优良口碑和精湛技术,海东造船厂手握稳定客户源,成功渡过了2008年之后的造船业危机。而反观明法船厂和万昌船厂,却受累环境低迷,受制自身不足,最终无以为继。

去年7月,椒江区政府经过细致调研,启动了海东造船厂整体搬迁计划,瞄准的正是明法、万昌两家船厂的闲置资产。通过收购,明法、万昌两厂近300亩的厂区将成为海东造船厂的新厂址。

“现在的老厂区才125亩地,顶多只能造1万多吨的船。到了新厂,造四五万吨的都不成问题。”海东造船厂副厂长徐志石说,截至上月15日,明法、万昌船厂的资产、设备清点接收和海域使用权、用电、用水等转户手续等已基本办妥,新厂区总平面设计已完成,厂房设计、装备更新、基础设施完善等各项提升规划已全面启动。

适当转型释过剩产能

位于椒江口最东端的万隆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至今保持着椒江船企中的吨位纪录——2012年12月10日,由万隆制造的6万吨级散货船正式下水。这是万隆所造的最后一艘船。

时隔不足一年半,眼下在万隆船厂的船台上,48米高的龙门吊下堆满黄沙。“造船业不景气,我们已经开始转型从事物流行业。”公司董事何顺华告诉记者。

2013年10月,何顺华注册成立浙江畅丰物流有限公司,并在船厂内开建4万吨级舾装(兼货运)码头,未来将致力于煤炭、沙石、建材等货物的物流。

“码头长200米,今年7月就可以完工,年装卸能力预计可达1200万吨。”何顺华说。

包括万隆在内,如今,椒北的11家民营修造船企业,已有4家在资产转让、股权重组,开拓跨行业经营等转型升级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子。

和万隆一墙之隔的台州市沿海造船有限公司,已经以9288万元的合同价格,转让给了台州市德森废旧物资有限公司。按照年处理100万吨以上进口废钢吞吐量的标准,船厂的部分船台被改造成了进口废钢的堆场,经国家环保部等相关部门论证,于2013年8月通过验收。

此外,早在2012年5月,台州市迎斌造船有限公司就已转让给台州远洲石化仓储有限公司,并由远洲石化投入资金发展仓储项目。

做强造船盼更大支持

“造船业的寒冬已经过去,洗牌也接近结束。最终印证了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浙江海昌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欠飞坐在办公室里对记者说。窗外,海昌船厂的船台上火热的生产现状是他信心的来源。

作为坚守造船业的椒江民营船企的代表,海昌船厂今年已经开建6艘新船,订单量较去年翻了一倍。“包括两艘油轮和四艘集装箱船,产值估计能达到2至3亿元。”李欠飞说,相较于散货船,这两类船型建造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因为更考验船企实力。

通过接轨中国船级社(CCS)的船舶建造标准和规范,海昌船厂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过去几年行业的低迷又使得造船业人员管理和设备采购的成本下降,这些都成为海昌船厂逆势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前造一条船要花18个月,现在造同等吨位的,不出10个月就能下水。”李欠飞说。

形势同样不错的还有海东造船厂。“新接了5艘船的国外订单,打算在新厂区里投建。”海东造船厂副厂长徐志石告诉记者。

但无论是李欠飞还是徐志石,均直言椒江造船业的困境仍然存在。融资难、财政扶持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不多,都是制约椒江造船业更好“翻身”的障碍。“发展并形成一个产业十分不易,坚守更为难能可贵,希望政府能加强指导和帮扶,让椒江造船业尽快实现复苏。”椒江区船舶行业协会工作人员赵晓林表示。

END

关键词: 椒江造船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