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中国港航船企创富榜

2014-05-05 17:01 | 航运交易公报 船舷内外


图片来源:航运交易公报

图片来源:航运交易公报

5 月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航运交易公报》发布《2013年度中国港航船企创富榜》(《创富榜》)。榜单显示,72家航运、港口及船舶海工上市企业去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095.4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净利润169.51亿元,同比减少50亿元,同比大降22.8%,仅及工商银行净利润的1/16。其中,航运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33.51亿元,净利润51.2亿元;港口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61.08亿元,净利润255.96亿元;船舶海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97.21亿元;净利润58.35亿元。

根据《创富榜》的净利润榜单,排名前十的全部为港口和船舶海工企业。中海油服以67.16亿元的净利润一举超过上港集团位列榜首,上港集团以52.56亿元的净利润屈居第二;去年业绩大升的中远太平洋以43.52亿元的净利润连升3位列榜单第三;去年业绩下滑的中国重工则以29.35亿元净利润退居榜单第5位。

经历数年的行业低迷期后,去年航运企业依然没有迎来些许曙光。净利润榜单的前10强中,没有一家航运企业入围,去年排名第8位的东方海外国际因为业绩大幅下滑而跌落至第26位。巨亏26.46亿元的中海集运由去年榜单的第17位降至倒数第4位(第69位)。台湾两大集运巨头——长荣海运和阳明海运去年业绩分别由盈转亏,排名由第52位和第56位下降至倒数第8位和倒数第7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榜单中净利润排名垫底的中国远洋,在不断出售资产后成功扭亏为盈,在今年榜单中位列第28位。

综合来看,港口海工企业的排名依然靠前,净利润榜单前10强中,分别有6家港口企业和4家海工或海工相关企业。而船舶企业的排名则出现分化,中国船舶、广船国际和舜天船舶的排名均有较大提升,最大民营船企熔盛重工的排名则由最高时的第9名跌至倒数第一。

净利润榜单中,亏损企业达到15家,比去年增加4家。亏损企业均为航运和船舶企业,其中航运企业有11家,占亏损企业的绝大多数,船舶企业则有4家。

航运企业继续下滑

处于行业核心地位的航运企业,去年业绩依然没有明显走出阴霾。根据《创富榜》收入榜单显示,31家航运上市企业贡献3133.51亿元的营业收入,占到收入榜单总额的44%,其中中国远洋以619.34亿元的营收占据收入榜榜首。

但在净利润榜单中,31家航运上市企业总计盈利51.2亿元(2012年为亏损72.82亿元)。在排名上,集运、散货和油运三大类航运企业排名普遍下滑,净利润榜单前20强中,集运企业占3席,分别为海丰国际(第15位)、中国外运(第12位)和万海航运(第20位),天津海运、中海集运、长荣海运和阳明海运则排名倒数;散运企业没有一家进入前20强,只有慧洋海运(第25位)和裕民航运(第24位)排名较为靠前,而在榜单后5位中,散运企业则占有2家,其中中海发展的排名下跌最大,由最高时的第11位降至第47位。

总体而言,相比2012年,去年集运市场依旧低迷。无论是远洋主干航线,还是区域航线,运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导致班轮公司运输收入大幅降低,从而影响班轮公司整体盈利表现。

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相关数据,去年,上海出口至欧洲、地中海基本港年均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分别为1090美元/TEU和1159美元/TEU,同比分别下跌20.9%和14.5%;上海出口至美西、美东基本港年均市场运价(海运费及海运附加费)分别为2028美元/FEU和3285美元/FEU,同比分别下跌11.7%和4.2%;上海出口至澳新基本港年均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为818美元/TEU,同比下跌11.2%。

从中国7家主要班轮公司经营数据来看,仅海丰国际班轮运输业务收入同比微增0.9%,中国远洋、中海集运、东方海外、长荣海运、阳明海运、万海航运等其余6家的班轮运输收入均告下跌。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随着需求端的逐步恢复,供需差距有望收窄,班轮公司采取的闲置运力、减速慢行、拆解船舶及运力分流等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压力,但集运市场整体供需失衡局面在短期内仍难以取得实质性改善。

散运市场去年则走出一波“过山车”行情,上半年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创出自1986年以来的最低点,下半年货运租金显著回升,全年BDI均值1217点,同比增长32%,全年运价呈“前低后高”走势。这主要得益于海岬型干散货船租金的强劲上涨。

就总体而言,散运市场由于运力过剩依然严重,BDI依然徘徊在1500点盈亏平衡线以下,短期内仍看不到复苏希望。

油运市场去年整体呈现震荡下跌趋势,受美国石油增产影响,海运需求表现乏力,运价持续低迷。去年波罗的海原油综合运价指数BDTI日均 642点,同比下降10.7%,其中 VLCC中东至日本航线运价指数日均40.22点,同比下降 15.4%。

因此招商轮船、*ST长油以及中海发展这三家航企的油运业务也惨不忍睹。招商轮船和*ST长油的净利润分别巨亏21.84亿元和59.22亿元,在净利润榜单中的排名分别降至倒数第6(67位)和倒数第二(71位)。*ST长油还因为连续4年亏损已经进入退市程序。

船舶企业排名回升

经历了2012年的船市“浩劫”,去年新船订单出现井喷式增长,但船企业绩仍延续下降态势。

根据《创富榜》榜单, 14家船舶海工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197.21亿元,同比上升1.34%;净利润58.35亿元,同比下降36.88%。中国船舶、广船国际和舜天船舶业绩均结束下滑,大幅增长。

在排名上,业绩大幅下滑的中国重工由第3位降至第5位。中国船舶、广船国际和舜天船舶的排名均有较大提升,舜天船舶以1.24亿元净利润列居榜单第37位,较之前上升8位;中国船舶以3954万元的净利润列居榜单第48位,较之前上升5位;广船国际以1360万元净利润列居榜单第53位,较之前上升4位。

在国营船企业绩和排名回升的同时,民营船企熔盛重工则继续深陷巨亏深渊,其去年亏损额高达86.85亿元,排名跌至榜单倒数第一(第72位)。

去年中国船企全面实施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上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2013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去年中国造船完工453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4.7%;承接新船订单69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42%;截至去年年底,手持船舶订单1.31亿载重吨,同比增长22.5%。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占世界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按载重吨计,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1.4%、47.9%、45.9%,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

但上市船企在年报中普遍指出,中国造船业受航运业深度低迷及产能过剩影响,发展滞后现象继续凸显,低价船比重增大以及产量同比下降导致收入减少;新工艺新标准实施、船舶交付周期延长等因素导致成本增加。中国船企面临的“交船难、盈利难、转型难”的问题依旧突出。

海工企业依旧坚挺

在2012年实现业绩翻转后,去年4家海工企业业绩继续实现大幅增长,排名在榜单中名列前茅。

根据《创富榜》数据,中海油服去年营业收入创历史最好纪录,达到279.6亿元,同比增长23.6%;净利润达67.3亿元,同比增长47.2%,在净利润榜单中名列第一。

海油工程去年生产经营实现跨越式发展,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03.39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净利润27.44亿元,创历史新高,在净利润榜单中排名提升3位列第7位。

中集集团去年实现营业收入578.74亿元,同比增长6.52%;实现净利润21.80亿元,同比增长12.44%,海洋工程业务实现较大幅度减亏,位列榜单第8位。

振华重工去年的海工业务实现飞跃进步,成功销售“振海1号”、“振海2号”钻井平台、中标烟台5000吨打捞起重船、出口平台抬升机构等,实现净利润达1.4亿元,成功扭亏为盈,榜单排名由此前的第67位跃升至第36位。

据中国船舶行业工业协会发布的《2013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海工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承接各类海洋工程订单超过180亿美元,约占世界市场份额29.5%,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超过新加坡居世界第二。

尽管订单活跃,但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海工装备产业离实现“质变”尚有距离,海工企业获得的仅是微利。与此同时,因造船产能过剩和部分企业盲目加入导致无序竞争,使得企业盈利空间相对有限。据统计,目前中国仅具备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能力的企业就多达14家,明显多于韩国和新加坡,产业集中度不高的弊端正在显现。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的接单能力确实超过新加坡,但海工装备制造的低端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未来我们的市场份额或许能够维持,但是接单量将会有所下滑,对于前景只能持谨慎乐观。”

港口企业业绩分化

港口企业去年的表现较为平稳,业绩增速普遍“滞涨”,但也有部分企业维持高速增长。

据《创富榜》统计,27家港口上市企业去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761亿元,同比上升15.9%;净利润255.96亿元,同比上升19%,贡献了净利润榜单中的绝大部分利润。

在净利润榜单上,港口企业依然表现不俗,前10强中,港口企业占有6家,前20强中,港口企业占13家。

上港集团以净利润52.56亿元列居榜单第2位。去年业绩大升105.3%的中远太平洋以43.52亿元的净利润在榜单中由第6位升至第3位。北部湾港以北海港为基础整合后,排名大升,以5.8亿元的净利润位列榜单第17位,排名上升33位,成为榜单排名上升最大的企业。去年年底才上市的秦皇岛港以17.78亿元净利润位列榜单第9位。

除此之外,唐山港、锦州港、厦门国际港务和厦门港务发展的排名也有所上升。

业内人士表示,去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形势略微回暖,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25.83亿元(约合4.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9%,增幅提升1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去年前11个月中国规模以上港口累计货物吞吐量97.49亿吨,同比上升9.3%,增幅提升1个百分点。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相关报告则显示,中国港口箱量增长速度将继续领先全球港口,但增速的区域差异仍然较明显,最终导致各区域港口增速差异更明显。 

编制说明

《2013年度中国港航船企创富榜》列数了所有72家在上海、深圳、香港和台湾证券市场上市的主营业务为航运、港口、船舶及相关行业的企业,并按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进行排名,分为收入榜单和净利润榜单。其中,营业收入为上市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但不包括营业外收入(即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榜单所示“净利润”并非母公司合并净利润,而是新会计准则(2006年)中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其反映在上市企业合并净利润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所有者)所有的那部分净利润。

为方便对比,《航运交易公报》统计的所有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值均被兑换成人民币计算,兑换汇率以2013年平均汇率为基准。其中,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采用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13年美元兑人民币年度平均汇率6.1932;港币兑人民币汇率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13年所有交易日港币兑人民币平均汇率为依据,总加再除以交易天数得出年度平均汇率,为0.79996;新台币兑人民币汇率以台湾地区“央行”公布的2013年1月至12月外币结账价格表的人民币兑新台币结账汇率,按简单平均法计算,平均汇率为0.2066。

此外,本次榜单中,增加了船舶及海工配件制造商——亚星锚链。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去年12月12日正式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其港口货物装卸、堆存、仓储、运输等业务占其收入比重接近100%,因此本次榜单将其纳入。

END

关键词: 中国港航船企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