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船成功掌握巨型总段滚装技术
2014-06-18 16:12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5月24日14:58,随着现场热烈的鞭炮声,重达近1300吨的9400TEU船30A环段成功滚装上驳船,不仅标志江南造船已经成功掌握了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船体巨型总段滚装技术,也是大件驳运走出公司的第一步,更是公司推行平地造船法的又一项里程碑。公司副总经理黄文飞、总经理助理洪涛、以及万山公司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亲自到宁波三星重工业的驳运现场参加滚装上船仪式。
大局指引生产 战略决定战役
2013年7月,公司获2艘94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8月,9400TEU的8个环形总段确定由宁波三星建造,宁波三星提出环形总段装船的劳务费用为500万元。虽然在国内造船企业没有滚装上船的经验,但我们公司有载重量为2000吨级的模块运输装置,且在模块装置的运用上已趋于成熟,具备环段驳运的决定性条件。因此公司副总经理黄文飞决定由我们公司自行承担环形总段的滚装工作,这不仅能够节省500万元的外协费用,同时也为大件驳运从陆地走向滚装提供了突破口,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打破国外造船企业对滚装技术的垄断。2013年10月公司展开9400TEU船的建造策划工作,经过一系列的论证后,最终确定9400TEU的8个环段均采用模块装置进行滚装驳运,浮吊入坞吊装,对中小车进行坞内移位、定位的建造方式。
在公司领导的战略指挥下,生产管理部负责整个项目的前期策划,完成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设计部负责该项目的各项工艺设计及现场配合;搭载部负责整个滚装项目及坞内移位、定位的方案细化及精细化施工;并在万山公司及泛洲船务的技术支持下,成功的将30A、30B总段滚装至驳船。这不仅是国内造船行业模块运输装置刚性并车的成功应用,也是公司又一技术创新的成功案例。
责任勇于担当,策划在于落实
自模块引入公司以来,已在多型船上有着成功的应用,但此次9400TEU环形总段是采用滚装上驳船的方式。模块装置在码头滚装时,由于潮汐的原因,驳船需要不停的调载,此时船体存在一定的晃动,模块装置的受力也会发生变化,有时会出现偏载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搭载部提出将模块装置进行刚性并车的方式进行驳运。因为刚性并车后,模块装置具有更好的同步性好,车体之间不会发生位移;刚性并车后,车架被连接在一起,若货物存在集中载荷或偏载,可直接通过车架进行分载。为提高滚装运输的安全性,故在滚装上船时模块装置采用刚性并车的形式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公司领导和万山公司的大力支持。
然而船体巨型总段的滚装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国内造船企业并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同时公司在以前从未采用模块装置刚性连接方式,因此模块装置刚性连接的技术尚不成熟。若在滚装过程中出现任何闪失则会给公司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
面对着这一个个不确定因素,起运作业区作业长王国军顶住压力,毅然扛起了这个项目的重任。他集思广益、敢为人先,多次奔波于外地参观其他行业滚装上驳船的项目,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探索船体环形总段滚装的方式和方法。为此,他多次召集万山公司的技术人员以及公司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驳运方案的讨论与论证工作;为了确定模块装置刚性并车的改造方式和数据线与液压油管的连接,他不辞辛劳、亲力亲为把现场当办公室,始终和大件驳运组的员工以及万山公司的服务商奋战在生产一线,经过反复的讨论以及试验工作终于制定出合理的移位实施方案,确保了总段移位理论的可行性。
由于种种原因,模块装置刚性并车的配件生产脱期,经过搭载部、工务保障部与万山公司的协调,所有配件于5月3日到厂,比原计划晚了十几天。为了保证不耽误生产节点,配件到厂后,搭载部第一时间组织起运作业区员工与服务商对9台模块装置展开了一系列的改装与调试工作。模块装置改装结束后还进行3个试验以验证模块装置刚性并车的可行性,使其能达到符合驳运的需要。
在模块装置改造的期间内还需完成4项重大件的驳运工作。因此在此段时间内模块装置的改装与驳运需穿插进行,为了确保模块装置能的改装与试验不受驳运的影响,他始终奔走于模块装置的改造场地,与生产运行部平衡大件驳运的计划。他以自己加班加点的实际行动号召大家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在2天内完成了4项重大件的驳运工作,为模块装置的试验争取到了充裕的时间。5月17日模块装置装船前所有的改装以及试验工作全部保质保量的完成,这为5月24日30A环段能够准时上驳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其他船型的建造方式不同,9400TEU环段的移位需要用4列对中小车并联才能完成。然而搭载部在以前的生产中并没有使用4列对中小车并联移位的先例,正当所有策划人员为此事感到困惑时,王国军果断提出通过模拟试验的方式采集4列对中小车并联的数据,对并对这一系列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论证这一方案的可性,确保9400TEU环段能够安全、顺利的完成坞内移位、定完工作。
团结凝聚力量,奉献铸就成功
5月22日,驳船靠宁波三星码头,搭载部书记、副部长胡志军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工装设备的卸船工作。由于宁波三星与海事部门在明火审批协调上出现问题,驳船上的明火作业需在下午2点才能进行,因此焊接在驳船甲板上的限位装置不能用割刀进行割除,从而导致卸船工作不能顺利地进行。为了不耽误卸船的进度,他当机立断,提出用砂轮机对肘板的焊缝进行打磨,并带头扛起榔头敲除甲板上的限位装置。上午10点40分,第一台模块车顺利地从驳船上行驶出来,中午12点前所有的工装设备卸船结束,这为整个工作抢回了5个小时的时间。
卸船工作结束后,整个队伍便忙碌于30A总段搁墩的布置工作。若搁墩与驳船甲板的相对位置不对,则会导致驳船在行驶过程中出现失稳的现象;搁墩之间的距离误差过大,则模块装置在上驳船的过程中会与搁墩相碰;若搁墩之间的距离出现差错,则环段在落墩时搁墩会顶不到船底的硬档从而导致船底变形。所以搁墩的布置需设计、搭载、泛舟公司这三家单位进行默契的配合。为此他们进行过一次次的讨论与协商,并在多次反复的校验后,才确定搁墩的摆放位置。当5月24日16:05,模块装置进入驳船后不与甲板上的任何搁墩相碰,且在落墩时所有的搁墩都顶住了30A底部的硬档时,这是对他们团结协作、默契配合的最好肯定。
5月23日,在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9台模块装置调试完毕,搁墩上的楞木配置以及所有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只等宁波三星移交30A总段。5月24日早上6点50所有的工作人员从住宿地出发前往三星公司进行最后的生产准备工作,早上8点40分所有参与驳运的工作人员带着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列队进行简短的集合和宣誓仪式,项目负责人王国军向所有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工作的要领并进行人员的安排工作,最后整个团队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喊出搭载部“尽心尽力、更好更快”的口号。
上午10点55分,模块装置将30A总段顶起,遥控器显示重量为1316T,且4点的压力分布均匀。按照先前制定的驳运方案,每个角都有专人指挥,每台模块装置都有专人进行监护,大家齐心协力、默契配合。11点40分,30A总段完成转向并顺利地停放在中转区域,待下午涨潮的时候开始滚装上驳船。14点58分,伴随着驳船不断地调整压载水,模块装置缓缓的向驳船上行驶,16点28分,30A总段驳运到位,整个过程按照计划顺利的完成。
当30A总段成功的落墩后,所有的工作人员并未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相反却给了他们更大的动力继续为30B的驳运去忙碌,当所有准备工作结束后已是深夜11点。当模块装置将30B顶起时模块装置超重的一侧发出了警报声,由于驳船上搁墩的位置不能变动,所以模块装置在30B底部的位置也相应的不能发生改变。解决30B总段一侧超重的唯一办法就是重新对模块装置进行分点、以及改变液压油管的连接方式。为了在第二天早上5点涨潮前将30B总段转向至中转区域,所有工作人员都没有休息,大件驳运组的人员一次又一次的改变液压油管的连接方式和开关模块装置的液压阀,并对30B总段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顶升作业,而其他人员则不断地调整楞木的高度,直至30B总段能够被顺利的顶起来。
5月25日4点50分30B总段被安全的移位至中转场地,5点40分,模块装置开始上驳船,此时大家变得更为谨慎,并时刻注视着模块装置遥控器显示的压力,7点05分,30B顺利落墩,虽然所有的工作人员此时已连续奋战24小时,但为了保证驳船能够按时起航,他们并未停下来休息,为了保住9400TEU按时入坞的生产节点,他们连续奋战27小时,继续进行楞木的清理以及模块装置的装船工作,直至工作到10点10分。
当一部分搭载员工奋战在宁波三星战场的时候,而另一部分搭载人却留在4#坞内为9400TEU环段入坞、移位、定位做着最后的冲刺。在此期间他们完成了4#坞2160m轨道的铺设,及30A、30B搁墩的布置等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环段能够按时搭载定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5月28日,驳运2个环段的驳船按时靠泊在公司码头,但由于环段的吊马与卸扣之间存在一些小问题,从而导致30A总段吊装计划脱期,在船坞公司的协助下,直至到下班后才由浮吊将其吊入4#坞内。为了不耽误生产,并抢回白天浪费的时间,搭载部的员工再一次发扬了“尽心尽力、更好更快”的搭载精神,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主动请缨,通宵达旦的在坞内进行30A环段的坞内移位、定位工作。并于当晚将30A总段停放到位,且完成了一次定位工作,同时这也是自公司引入对中小车以来第一次完成移位距离最远(移位距离达270m)、时间最长的船体总段移位工作。按照计划,5月29日,30B总段顺利的完成了坞内搭载、移位、定位工作。正因为前期的生产准备工作充分及策划精细,30A、30B总段在坞内能够顺利的进行移位,同时所有搭载人大局奉献、团结协作才能成功的保住了H2552船的生产节点。
9400TEU环型总段滚装上驳船、入坞搭载及坞内移位、定位工作的顺利完成,有公司各兄弟部门的鼎力协助,有万山公司的大力支持,有搭载部领导与全体作业员工的共同努力,有所有搭载人勇于超越的奋斗热情。充分的前期策划、详细的工艺设计、严密的生产组织、优质的厂商服务、高昂的工作热情,确保了此次环段驳运的成功。所有的工作人员日夜劳作、不眠不休的坚持完成节点所流露出的“爱国奉献、求实创新、自强不息、打造一流”之江南精神可歌可泣。9400TEU环形总段滚装成功只是新的起点,搭载人将会进一步拓宽模块装置的应用范围,以更加娴熟的操作将这项新技术推广到整个造船行业。而江南造船将以领军者的身份带动中国造船业滚装技术的应用,并为这一技术的发展做出我们江南人应有的贡献,同时为民族工业的崛起奉献我们的力量。我们期待中国的造船能引领世界造船,战胜日韩,走向国际,屹立于世界。江南造船的旗号将在世界舞台上迎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