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船型长江根本没法跑?
2014-06-25 08:24 | 法治周末 船市观察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但这一次,针对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拟统一长江船型标准化的要求,江苏的相关造船企业却是“春江水暖了”仍未知。
6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并提出要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研究推广三峡船型和江海直达船型,鼓励发展节能环保船舶。
6月22日,法治周末记者在江苏省仪征市船舶工业园采访时,走访了多家造船企业,他们却都表示没有关注过国家要打造长江经济带、统一标准船型这样的话题。
一家船舶公司的老板苏军(化名)甚至怀疑地问:“国家能把船型标准统一起来吗?前些年国家就在提统一船型标准,但我前年按标准给人家做的船根本就没法跑。”
一说起造船厂,江苏各界人士都直摇头,说造船行业不景气。
“我们仪征以前有二三十家造船厂,现在只剩下十多家了,倒闭了一半。”苏军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究其原因,普遍说是“大形势不好”。不仅是造船企业,整个航运业也称低迷了好多年了。
“目前在长江上航行的船,不论是哪个地方,都太多了。”武汉南油船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永应直言,“船型标准化推进太迟缓,主要是我们存在两个船检机构,一个是交通部的,一个是地方的,这两个机构都可以进行船检、发证,这是不规范的。这就造成了船型千奇百怪,形成了无序发展。”
船企不景气
江苏省仪征市(隶属扬州市)以化纤、汽车制造出名,随着前些年江苏省船舶业的发展,仪征市利用其沿江的优势在经济开发区内建起了船舶工业园,并成立了船舶办。仪征通过招商引资,再加上本地造船企业,一下子就沿长江建起了30来家规模不一的造船企业。
“从2009年开始,陆续有造船企业倒闭,有的企业还没造出两艘船就倒闭了,现在已经倒闭了一半。”苏军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称,“包括政府招商引资来的所谓大企业,都倒闭了。”
法治周末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时,不敢相信眼前这位个头不高、穿着油污工作服混在工人中干活的就是这家船舶公司的老板。他本来只答应接受记者的简单采访,当他打开话匣子后,兴致很浓地给记者介绍起造船企业这些年的兴衰史。
“有一家船业公司,号称投了两个亿,没开多久就关门了,现在把厂房都出租出去了。另一家造船有限公司的老板还是省政协委员,当时来的时候,派头很大,但没开两天还是倒闭了。也有处于濒临倒闭的船舶公司,也快撑不下去了。”
法治周末记者在联系扬子船舶公司采访时,曾听门卫保安说,该公司确实借了不少外债。
6月22日,法治周末记者在对位于仪征市十二圩长江边上的造船厂走访时发现,很多看似气派的造船厂,其实早已将场地出租给他人经营;有的则大门腐朽,早已停业;有的是直接用围墙将大门封堵起来。
当法治周末记者走进规模还算中等的江苏九州、环球船业时,这两家已出租给他人,有的是出租给了多位小老板。扬州金牛船厂有限公司更是被法院查封,现由法院做主租给了隔壁的宏江船舶公司经营。
看着身边这么多同行关门、倒闭,苏军的心情好像丝毫不受影响。他称:这些倒闭的企业都是“门外汉”进来从事这行的,一不懂技术、二不懂经营管理,像“有家公司的老板原来就是一个收废品的,现在是把所有的钱都投进去收不回来了”,他们以为请几个师傅就能造船、造大船了。其实没这么简单,里面的学问多的很。
“你们看,我这里每年的事情都干不完。”苏军指着办公室门口正在建造的两艘大型船对记者说,“很多倒闭造船厂的员工都到我这里来了。”
“很多船厂是造一条亏一条,造的越多就亏得越多。那些老板有的对业务不精通、技术不精通,以为请几个技术员、找几个亲信负责就行了。其实不然,造一艘船多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根本就看不出来,等船造起了再反映过来已经晚了,如果自己不在材料采购上、造船的管理上亲力亲为,最后肯定是越亏越多。”苏军总结道,“像我,如果3天不到厂里来,那员工就个个都变成了老板,老板就成员工了。”
“船造得越大,要求的技术就越高,一些不精通技术的老板一心想造大船,结果把活接了,技术达不到,就得赔钱,如误了工期,那也得按天数算钱赔给人家。这样一下来,多少钱都能赔进去。”
造船出身的苏军,每年能接十七八条船的业务,达30万吨左右的吨位,现有六七百员工。他说:他们现在造的很多船都是两万吨左右的船。现在集装箱船效益不好,港口停的两艘船的维修费还没和他结算,油运船私营企业还行,国企就不行了。
船检机构统一是关键
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长江沿岸的城市和长江航运都将迎来一次大发展机遇,而长江航运的发展,对航道以及船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李克强总理在部署有关工作时,强调将统一长江船型标准化。
中国社科院工业所工业布局与区域室主任陈耀认为,这意味着过去“拆桥”与“改船”两条思路中,将采取“改船”的方法,来提高长江的通行能力。
“标准化船型推进迟缓,要改船型,首先要统一船检机构,现在国家有两个船检机构,一个是属交通部的,另一个则属地方。两个机构在执行上就不规范,造出来的船也是千奇百怪,质量良莠不齐,形成了无序竞争。”郭永应向法治周末记者感叹道。
国家提出统一船型标准化,或将给江苏仪征的造船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不过,后者似乎仍未知未觉。
法治周末在走访这些造船企业时,没有一家企业关注过国家要打造长江经济带、统一标准船型这样的话题。
苏军说:“现在所有的港口、码头的标准就没统一,像武钢,它的码头都是专用的型号,其他船只都靠不过去。”
“我认为,船不一定是越大越好,长江上到处都是1.8万吨至两万吨的船,我认为这超过了长江的承受能力,就会出现超载、超水质航行,容易引起事故多发、搁浅。”南京长江油运公司副总经理蒋根荣认为,“船型不是越大越好,船型标准,国家要先把船检机构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