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金融工具助力船舶业转型升级

2014-08-28 08:18 | 国际商报 船舶金融


在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我国船舶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尽快进行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87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8亿元,同比增长7.3%。利润总额受个别企业大幅亏损的影响,仅为25.3亿元,同比下降40.4%。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许多船厂因资金短缺难以维持运营。进出口银行积极利用政策性金融手段,为中国船舶业渡过难关、尽快实现转型升级起到了关键作用。”进出口银行交通运输融资部总经理李忠元说。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进出口银行累计签约船舶贷款3543亿元,累计开立船舶保函410亿美元,累计支持船舶7240艘、2.62亿万载重吨。

当然,政策性信贷支持并不是对所有造船企业“阳光普照”,而是通过“强化需求引导”实现“有保有压”的资金投放,提高船舶制造产业集中度、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据介绍,进出口银行在征求工信部、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后,确定了《重点船厂名单》和《重点船型名录》,并通过这两个名单对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船厂进行重点支持。

“我们推进信贷业务重点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以及船用关键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方面倾斜,强化我国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船用设备专业化能力建设,确保符合要求的造船项目均能享受到政策性贷款。”李忠元说。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进出口银行高端船型签约占比为84%,比上年提高30多个百分点。特别是钻井平台船、PFSO、万箱船、LNG船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称,在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各金融机构采取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有针对性加大对骨干船舶企业的支持力度,保证了船舶行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

不仅是融资难,融资贵也是处于困难中的船舶业面临的一大困难。对此,进出口银行采取多项措施,提供了符合国际惯例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贷款,让利于造船企业,有效提升其增订单和保订单的能力。“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吸引更多国外有实力的船东来华造船。”李忠元说。

南通中远船务总经理倪涛表示,船舶行业的发展,仅靠政策性银行远远不够,需要商业银行、金融租赁等金融机构多方扶植,对有订单、有建造能力的船厂给予资金支持。

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船舶业的作用,专家建议,要实施差别化监管,有效解决船舶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监管部门将船舶业划为产能过剩行业,这是符合实际的,但由于应对措施‘一刀切’,导致许多银行退出这一领域,很多船企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出现困难。我们呼吁相关部门结合船舶行业周期性特点,参照国际知名船舶融资银行成功做法,实施差别化监管,在困难时期适当提高船舶贷款的风险容忍度。”李忠元说。

END

关键词: 船舶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