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远洋渔船行业逐渐回归平静

2014-10-16 08:06 | 中国船舶报 船市观察


在经历了近两年的“大跃进”后,我国远洋渔船行业逐渐远离喧嚣,回归平静。业内人士建言,我国远洋渔船行业需要疏堵结合,切忌陷入“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发展怪圈。因此,将高端与低端项目区别对待,采取有保有压的政策,并从国家层面出台发展战略和规划,才能真正改变行业乱象,提升竞争力,缩小我国远洋渔船行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促进远洋渔船实现现代化。

一哄而上

在远洋捕捞方面,我国起步较晚。直到2001年之后,中国水产总公司以及上海、烟台、青岛、舟山等地的各大渔业公司才先后购买了20余艘大型远洋渔船,进入智利等外海作业,并一举取得了成功。

据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大连渔轮公司总经理徐占鹏介绍,我国在1985年提出渔业“走出去”战略。到2010年,我国已有远洋渔船1600多艘,其中大多为进口船舶。虽然50%~60%为老旧船舶,但也保证了我国远洋渔业逐步成长与壮大。“应该说,在这近25年的时间里,行业发展速度虽然不是太快,但还是健康稳健的。”徐占鹏说,从2011年开始,为提升远洋渔业发展水平,尽快实现远洋渔业装备的现代化,我国开始大力推进远洋渔业的发展,并出台了新建渔船支持政策。

国家政策的倾斜,加上金融机构的推波助澜,直接导致了我国远洋渔业近两年的井喷式发展。据了解,我国每年有300多亿元用于渔船油补,而且这一数额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同时,不少金融机构推出了极其诱人的新建渔船贷款项目,企业和个人只要将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作为抵押物,就可领取贷款。而民生银行甚至计划在3年内投入1000亿元投资建造5000艘远洋渔船。“这使得业内和业外的企业及个人纷纷进入。通过合资、代理、挂名方式,‘各路神仙’都来投资远洋渔船。有的甚至都不需要动用自有资金,仅仅依靠国家补贴和银行贷款就可以支付造船费用。”徐占鹏说,2011~2012年,国家新批新建远洋渔船约1600艘,相当于1985年至2010年25年的总和,从2011年至今已建1000多艘。

一哄而上的结果有三个。一是“外行”进入远洋渔船领域的数量众多。以浙江舟山市为例,该地级市2012年具备远洋渔业资格的企业有23家。其中,以挂靠、代理方式经营的企业占到2/3,业内称之为“土八路”。这些企业各自分散经营,缺乏资金实力,生产配套不足,抗风险能力弱。二是新建渔船质量堪忧。补贴与贷款催生出来的远洋渔船建造主体多具有很强的投机性。他们中许多人造船的目的就是为了几年后出售获利,因此有的船舶从一开始就按5年或是10年的寿命周期建造,船舶配置低,材料低劣,使得一批安全性能完全无法保证的远洋渔船入市。徐占鹏说,虽然有渔船检验这一关,但验船师数量少,根本无法应对渔船大批量建造的局面。三是远洋渔业企业丰产不丰收。远洋渔船数量短期内的急速扩张,加上新建船中的80%是重复性投资的低档产品,使得渔场拥挤、从业人员短缺、产销脱节,而且引发生产成本上涨,鱼品价格下降。其中,鱿鱼、金枪鱼等大洋性水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以秘鲁鱿鱼为例,一度市场均价不到6000元/吨,低于6500元/吨的实际生产成本,使企业面临生产亏本的艰难局面。而远洋渔业企业的艰难处境又直接导致远洋渔船的真实市场需求不足。

规范调整

鉴于远洋渔船建造数量巨大,完工时间集中,农业部于2012年底发布《加强远洋渔船更新建造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分不同情况,对远洋渔船建造申请进行审核。《通知》规定,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和金枪鱼围网船除更新替代外,不批准新增建造项目;从严控制新增鱿鱼钓船建造规模;暂停批准新的秋刀鱼渔船建造项目;造船指标尚未完成的企业,不得申报新的造船申请;违反远洋渔业管理有关规定发生涉外事件或安全生产事件的企业,在有关事件调查完毕和妥善处理前,不批准建造远洋渔船。该《通知》的出台堪称是对狂飙猛进的远洋渔船行业踩了一个“急刹车”。

与此同时,国际渔业管制日渐加强,部分鱼类的捕捞配额进一步压缩,区域性禁渔期进一步延长,也为我国远洋渔船建造拉响警报。2013年,农业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远洋渔船更新建造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不再受理新建金枪鱼、鱿鱼、秋刀鱼、公海拖网、公海围网和印尼阿拉弗拉海作业渔船的造船申请;不再批准个人新建或购置远洋渔船从事远洋渔业生产,不再批准通过代理或挂靠方式从事远洋渔业生产。

为进一步制止乱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今年2月,中国渔业船舶检验局公布了2014年我国渔业总体工作思路,计划建立渔船建造、设计企业的资质能力评价机制,试行企业“白名单”制度。

对于今年试行的渔船建造、设计单位“白名单”制度,徐占鹏认为,“白名单”制度有利于提升渔船建造、设计和监督管理的门槛,促进对渔业装备的升级。他建议,除此之外,国家还应对因粗制滥造导致渔船安全事故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扶优汰劣,真正规范行业发展。他表示,行业发展无序已经成为我国远洋渔船现代化水平提升缓慢的直接原因之一。“由于相对具有技术储备和实力的骨干企业在渔船价格上缺乏优势,不得不转产甚至退出远洋渔船建造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状,尤其不利于我国远洋渔船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据记者了解,原国家水产系统骨干渔船和设备制造企业目前基本转产甚至破产,仅少数几家船企还保留较完整的技术设计力量和系统的建造管理队伍,具备大型远洋加工船、鱿鱼钓船、秋刀鱼捕捞船、超低温金枪鱼钓船、围网船和桁拖网捕虾船等大洋渔业船舶的设计建造能力。

借力“标准化”

有业内人士表示,正是我国远洋渔业起步晚、企业实力弱、竞争无序等状况直接导致了我国远洋渔船现代化水平的低下。希望此次对行业的调整规范,能促使远洋渔业健康发展,并推进我国远洋渔船现代化的加速。

此外,我国还以船型标准化为契机与突破口,提升我国远洋渔船的现代化水平。据了解,我国远洋渔船大多是吨位小、设备简陋、续航能力低的低端船舶;一般采用手动操作,装备水平低,设备安全性差;航速低,能耗大,燃油成本占渔船捕捞总成本的40%~50%,比渔业发达国家相同功率的远洋渔船要多耗燃油20%~30%。

今年年初,农业部出台《远洋渔船船型标准化工作方案》。该方案提出,在2014年先评定出金枪鱼、鱿鱼、秋刀鱼等3类渔船标准化船型,然后逐年递增;计划到2020年,远洋渔船标准船型覆盖主要远洋作业区域,新建远洋渔船标准化率达到80%。目前,山东等省市已开始收集上报远洋渔船标准船型。

徐占鹏认为,除规范行业、提升企业竞争力外,船型标准化也是提升远洋渔船现代化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但远洋渔船标准化工作难度较大。“现在的情况是,每个船东都有自己的捕鱼方法,渔船的部分参数、设备的安装位置都被视为捕鱼秘诀,船东一般都不轻易透漏。”他认为,与其让船东和船企自己上报船型,不如由国家牵头组织、出资让研究机构、渔船建造企业进行相关研发,做出设计图纸。“什么样的船体与什么样的主机匹配、什么样的主机和什么样的螺旋桨匹配等,都需要经过研发试验才能得出结论。”徐占鹏说,在重点船型方面,要抓好鱿鱼钓船的优化设计和建造,制定标准船型和实现设备配套标准化;要支持金枪鱼围网船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应优化大型秋刀鱼兼鱿鱼钓船的设计和建造。此外,远洋渔船标准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降低能耗。在这方面,应重点考虑远洋拖网渔船的船型优化、改进推进方式、提高动力装置效率、加强余热利用、加装球鼻艏、开发节能型渔具和捕捞装备等,让标准化真正成为远洋渔船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业内专家还表示,不能说选定某一船型就是实现了船型标准化,而是更应从技术指标、经营效益以及我国渔船捕捞手段和捕捞人员技术素质的差异性去考虑。该专家认为,目前国内能供选择定型的产品少之又少。我国应尽快研究和出台远洋渔船现代化发展规划,加大科研投入,成立国家级专业的渔业装备科研院所,按标准化要求设计新的船型。

如何“走高”

在我国远洋渔船现代化进程中,不仅面临船型标准化的难题,还有高端远洋渔船建造及配套方面的空白亟待填补。如金枪鱼超低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仍是日本、德国企业的天下,大型远洋拖网加工船我国则全部依靠进口。在远洋渔船配套上,我国在捕捞系统设计与集成、冷藏、加工等关键技术,渔船建造新技术及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与渔业发达国家有着很大差距,探鱼、通讯和定位检测等设备多属引进,而且国产化研制投入严重不足。如何填补相关空白、自主建造大型的高性能远洋渔船是我国远洋渔业持续发展以及实现远洋渔业装备现代化目标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国实施了多项远洋渔船研制项目,并已取得部分成果。自2010年起,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牵头承担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一五”规划第一批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变水层大型拖网渔船自主研发”,目前已完成了变水层大型拖网渔船国产化设计,形成了一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变水层大型拖网渔船(83米)设计方案。这一项目的最终研发成功将彻底改变我国渔业公司依赖购买国外淘汰的二手船来增加产能的局面,并将大大降低该型船的运营成本,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今年,大连渔轮公司为上海开创海洋资源公司建造了两艘75米金枪鱼围网船,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空白。该项目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支持,被列入“863”专项计划,研制的大型金枪鱼围网船在首次外海捕捞中作业顺利,功能良好。另据了解,去年立项的大型远洋拖网加工船项目的前期研发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预计船舶于今年年底开工建造。该项目包括深水渔捞、渔船处理配套系统、关键机电设备选型论证研究、渔具与渔法论证研究、减振降噪关键技术研究、相应标准规范研究等多个子项目,其研发将大大促进我国远洋渔船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业内专家指出,为进一步加快我国远洋渔船现代化步伐,我国首先要改变远洋渔业散、乱、弱的现状。大型企业少、中小型企业占据主导、更有一部分是个体企业的行业局面直接导致了其研发投入少,发展缺乏规划和战略性。因此,要大力淘汰“外行”与落后产能,并扶持优势企业。只有远洋渔业健康发展了,才能加速推进远洋渔船的现代化。

另外,必须迅速提升我国远洋渔船设计水平。广东湛江胜浪海洋捕捞研究所所长谢长青认为,长期以来,我国渔船设计任务由船舶设计单位来承担,而这种单位一般缺少远洋渔业生产对口专业设置和相关人才,因此,无法设计出满足渔业捕捞作业要求的远洋渔船。他说,渔船设计单位不仅应具备船、机、电专业人才,还应配备与海洋渔业相关的捕捞、光学、水声、仿生学、水密、渔业机械设计、渔业生产自动化设计等方面专业人才,以进行诱鱼方案、施捕方案、捕捞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渔船作业兼用性与复式生产能力、渔船生产装备功能布局等的设计。

打破这两大发展瓶颈,需要国家层面的引导。业内专家指出,应尽快制定国家远洋渔业、远洋渔业装备发展战略和规划,并确定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整合、调动国内一流的科研资源,组建远洋渔业装备研发团队或国家级渔业装备研发中心;建立以企业或专门研究机构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渔船配套装备研究团队,培养相关专门人才,将研发和国内产业化结合起来,打造我国大型远洋渔船配套产业,进而向远洋渔船现代化目标不断迈进。

END

关键词: 远洋渔船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