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力交收产品上市全球首创
2014-11-11 17:00 | 航运交易公报 船舶金融
中国沿海煤炭首笔运力交收产品的达成,为全球航运市场的发展探索出一个全新的风险管理模式,既实现船货双方通过衍生品工具控制风险,又方便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10月24日,在“航运运力交收产品技术研讨会暨全球首次运力交收说明会”上,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SSEFC)推出其成功实践的创新产品——中国沿海煤炭实际运力交收,为航运业风险管理的提升和转型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沿海煤炭运力交易合同具有实际运力交收功能,由SSEFC于去年10月10日上市,并于近期实现首次交付。与此同时,上海出口集装箱和国际干散货期租运力交易合同的改造和试运行也于上半年完成。这一系列的创新产品,有利于航运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产业,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上海市虹口区副区长,上海市金融办领导徐彬表示,此次SSEFC全球首创的航运运力交收产品正是突破了此前航运金融产品数量少,种类单一,缺乏创新的现状,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的创新产品问世。
首笔运力完成交付
9月下旬,在上海罗泾港码头,随着“华浩57”轮的顺利抵达并卸下4.5万吨动力煤,绿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绿地能源)与浙江中能华航船务公司(中能华航)在上海航运交易所打造的平台——SSEFC,成功完成“中国沿海煤炭——秦沪线NS1409”运力交易,首次实现实际运力交付的交割方式,这在全球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尚属首次。
参与交收的中能华航通过此次实际运力交付实现了套期保值的目的,取得了高于即期市场价格的预期收益;交收的另一方绿地能源通过交易,不但在第一时间与中能华航配对成功,同时通过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实现了价格发现功能,提前数月锁定运输成本,避免运费波动风险,稳定了生产经营。
中国沿海煤炭首笔运力交收产品的达成,不仅是全球航运金融衍生品创新发展的里程碑,更为全球航运市场的发展探索出一个全新的风险管理模式。运力交收模式实现了船货双方通过衍生品工具控制风险,方便地在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的目的。
运力交收是实现套期保值的重要一环,是联系远期交易与即期交易的桥梁和纽带,以实际运力交收方式了结交易,也是套期保值实现的一种途径。
运力交收模式从本质上真正激发了航运产业的市场功能,实现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有效融合,远期交易价格与即期现货价格有机联动,使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真正发挥发现价格、分散风险的功能。
SSEFC设计并首创的以实际运力交收的交易产品,填补了国内外市场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掀开了全球航运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新篇章。航运运力交易平台的建立,旨在通过价值规律这只“无形的手”实现对航运资源的优化配置。
惠及多方
SSEFC的运力交收产品,一方面,让船货双方订舱揽货变得更加便捷高效,无需经过任何代理环节,就可以在市场上寻找到具有优质资信的对手企业;另一方面,运力交收这一航运金融产品并未摒弃产品的金融属性,投资者可以像投资其他任何金融产品一样简单高效地对该产品进行风险投资。
更重要的是,运力交收产品从根本上使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与实体航运市场互相联动,衍生产品价格与现货价格趋于一致,使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真正发挥航运市场晴雨表的功能。
绿地能源总经理赵靖在分享企业的成功实践经验时表示,期货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首先,通过运价交易平台,货主可以直接接触运力并锁定运力,以保障运力的供给;其次,在远期成本核算上可以获得保障。
以前,在运力上无法得到保障,且由于运费波动的不确定性,商品的成本也无法锁定。其他的交易平台,相较航运运力交易平台,谈判范围小,保障性差且灵活度也不够。
上海船东协会副秘书长于强对《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对于船东而言,航运运力交易平台除了具有一般航运衍生品的分散风险和套期保值功能外,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航运企业在经营成本相对确定的情况下,锁定营业利润,确保经营业绩的稳定,避免经营数据大起大落,航运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所擅长的领域,为货主提供更好的服务,而无需再担心运价的短期剧烈波动对经营产生的影响。
对于货主、无船承运人和货代企业而言,则可以提前锁定运价和运力,规避因旺季带来的毁约风险。认知并掌握运用航运运价衍生品保值避险,对正处于并仍将长期处于运力过剩背景下的航运相关企业来说,具有切实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对于交易商而言,可将航运运价衍生品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充分发挥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积极作用。
江苏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明对《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通过航运运力交易平台可以实现船货的无缝衔接,避免由于运价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总体而言,航运运价衍生品实际上是远期运力价格,为船东和货主提供了发现价格以及控制风险的工具。航运运力交易平台为航运、货主、货代企业和无船承运人、贸易商及投资人等进行航运运价交易活动提供服务。
运力交收能更直接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地利用金融市场分散并转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最终实现资源配置的重要功能。
发展正当其时
近几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上海航运金融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上海航运金融业务在航运保险、船舶融资租赁和航运金融衍生品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但尚不完善,市场份额较小,与伦敦、纽约、香港等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表示,SSEFC推出的运价衍生品在2011年经历了国家针对全国交易所的清理整顿后,创新推出的运力交收产品已在原来基础上有所改进——期货与现货结合,目前到了发展的最佳时期。
中国期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胡俞越表示,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已不再是卖方市场,而是进入了买方市场。此外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交易促进了物流业的增长。中国物流业不需要追求过多的交易量,也不宜过多的人来做航运交易平台,而应争取更多的人上平台。
胡俞越表示,航运运力交易平台应该立足现货、提升现货、服务现货、回归现货。此外,胡俞越建议航运运力交易平台可以更多地向现货方面发展。首先,可以考虑做某个航线上针对铁矿石、动力煤等运输货物若干个港口间的基差交易市场,实现典型的现货交易,而不是期货交易。
其次,航运运价交易可以考虑互换、掉期、场外期权交易等方式,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在市场上,流动性越高,市场竞争越充分,价格就越公平。再次,可以考虑航运标的的舱单互换,这不是期货,而是现货的衍生品。
最后,可以考虑其他现货与期货相结合的业务,吸收期货公司成为会员单位。利用期货与现货结合的方式,提高软实力和可持续竞争力。
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船舶租赁事业部市场总监魏桃李表示,往后民生租赁将会考虑在为航运企业提供贷款的要求中增加“利用金融衍生品把控经营风险”的条款。因为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更多看中的是企业的稳健经营,如果企业使用航运金融衍生品,则表明其懂得将风险控制在适当范围。
因此,企业对于航运金融衍生品的使用将有利于其获得融资,融资成本也将更低,因为金融机构更青睐稳健经营的企业,而不是业绩可能大起大落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