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公司调整生产布局的背后

2009-08-19 08:46 | 中国船舶报 船配市场


 

不久前,随着MAN公司将位于丹麦Fredrikshavn工厂的劳工数量减半和新订单的缺乏,丹麦工厂停止所有发动机的生产。今年初夏,MAN公司就宣布丹麦工厂完成了最后一台低速两冲程发动机的生产,此后该型机主要由其在亚洲的许可证持有企业生产。丹麦工厂的中速机也将在2010年中期之前转至其他工厂或许可企业生产。调整之后,丹麦Fredrikshavn工厂将主要进行售后服务和生产组装螺旋桨、齿轮装置和其他推进系统。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船市大跌以来,瓦锡兰、卡特彼勒公司等船用柴油机市场的主要供货商均未有船机制造厂停产或关闭。那么,MAN公司Fredrikshavn工厂停产船机的举动,向整个船机行业传递了一个怎样的信息?这是否意味着,欧洲企业制造船机的成本过高,加上船市走低,船用柴油机的制造将进一步向亚洲转移,而中国的造机企业,则有望在全球船机市场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从表面看,Fredrikshavn工厂停产船机是因为订单量大幅下跌、船机成本过高,但从MAN公司对这家工厂的新定位来看,此次的做法其实表明了该公司未来的发展思路:规避船机市场风险,进军高端市场。

该公司认为,目前全球造船市场产能过剩,很可能形成低价竞争的局面。正是为了避免参与船机市场的低价竞争,Fredrikshavn工厂才会停产船机。而从MAN公司对这家工厂的新定位来看,其业务主要有3个:船用齿轮箱、螺旋桨及其轴系的组装,船用推进系统的售后服务,以及制造海洋工程装备所需的配套设备。这恰恰对应了海事行业中的几个高端市场:船用推进系统打包供应、该系统的售后服务以及海工配套。

如此看来,MAN公司此次的“停产”,其实是“以退为进”,转向进军技术含量高、利润大的高端产品市场,以确保其在全球海事设备市场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作为全球船机制造技术的主要输出企业,MAN公司即使减少船机的自主生产量,仍能保持其全球船机市场主导者的地位,并通过与中国等亚洲国家造机企业签署船机生产许可证协议,继续获得巨额利润。而这一两年来与其签署协议的,主要是中国企业。

事实上,目前并非MAN公司一家船机制造商作出了市场产能过剩的判断,我国也有业内专家持同样的观点。可以预想,如果他们对船机市场现阶段的判断、未来走向的预测基本正确,那么,近年来纷纷涌现的中国船机制造企业,很可能陷入恶性竞争的境地。这是因为,从目前情况看,与印度、越南等新兴造船国家的造机企业相比,中国大多数船机企业没有低成本的优势,而与日本、韩国的造机企业相比,又存在着工艺、效率以及船机二级配套方面的差距。中国船机制造行业究竟该何去何从?而这,并不是某家企业能够回答的问题,需要整个行业共同思索,给出答案,并真正付诸行动。

 

END

关键词: MAN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