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成:大陆政府肯定会“关照香港”

2014-12-04 17:04 | 贸易风 船界人物


即使中国推行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航运及造船政策,巴拉歌集团认为,自己依然能因与内地之间存在密切的历史渊源而获益。船东刘俊成认为即使出台新的政策,亦不会削弱香港在中国航运及金融业的特殊地位。

“尽管他们实施‘一国两制’政策,不过还是会关照香港,”巴拉歌创始人刘俊成(人们通常称他‘CC Liu’)告诉《贸易风》记者称。

这点对于“国货国运”政策尤为适用—上述政策近来体现在国有企业加紧扩大新船订造计划的规模。

但尽管如此,巴拉歌设在香港的散货运子公司还是在将业务模式从长期转向即期,以求安全度过市场的艰难时期。而集团设在新加坡的油轮船东公司也是如此。

这种策略不同于许多香港老船东采取的那种订造新船,然后将它期租出去的传统模式,同时也体现出巴拉歌自身以长期租约和包运合同(COA)为主的经营政策已发。不过刘表示,这么做很有必要。

“你必须这么做,”刘告诉《贸易风》记者称。“如果所有船都签长期租约,那么等于把所有的赚钱机会都给了租船方。”

他的儿子刘海(John Lau)及其得力助手郑伟达(Ray WT Cheng)则强调称,之所以改为经营即期租赁业务,是因为散货市场迟迟难以复苏。

以前,巴拉歌的船一直都长期租给三大国有巨头(中远、中海、中外运)或欧洲及北美的租船方。

该集团成立于 1985 年,自 1990 年以来总共订过 160艘船。起初旗下还曾有过集装箱船,但后来只剩下散货船和油轮。其中,散货船大概有 21 艘且大都是灵便型。。此外它还订有12 艘 ultramax 型船,并且打算今后也以经营中小型船为主。

“ 我们会重点经营灵便型到卡姆萨尔型, ” 郑表示,“暂时还不准备碰海岬型或纽卡斯尔型。”

他还补充说,原油运输船也不在巴拉歌的经营范围之内。目前旗下油轮船队由 8 艘中程油轮和2 艘化学品船组成,此外至少还订有 4 艘中程油轮并附带 4 艘备选船。最近市场上曾有传闻称,巴拉歌已买下多达 16 艘中程油轮转售船,而且稍后还将再购 12 艘此类新船,但上述消息已被其驻新加坡油轮子公司的官员否认。

关于巴拉歌油轮船队的官方消息在香港并不多。由于要为上市做准备,集团旗下的油轮和散货船业务已分别归属新加坡巴拉歌船舶管理(私人)有限公司和香港巴拉歌船务有限公司旗下,并分别交给两兄弟—刘波和刘海打理。

分开经营

尽管巴拉歌的网站仍将这两个船队当成一个看待,但据刘海透露,他在新加坡的油轮业务中没有财务权益,而其兄弟在集团的散货船业务中也没有。

不过,他们的父亲在两家公司都会参与行政与财务事务。

作为中远集团的前高管,刘俊成在1970年代初移居香港,并于 1985 年创办自己的公司。采访过程中,他强调了自己在内地的人脉对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其中既包括融资,也包括造船以及租船业务。

一开始的时候,巴拉歌所有的船都是在日本订造,但随着中国的造船质量不断提高,这点已经有所改变。巴拉歌最后一次在日本船厂订船是2002 年,该船后来已于2005 年交付使用。

除了在价格方面具有优势,巴拉歌高层强调,公司能从中国国有银行取得新造船融资也很重要。

“挪威银行也很支持我们,”刘海急忙补充说。不过,此前中资银行对部分海外船东采取紧缩政策,并且不太愿意在他们想执行备选订单时签发预付款保函,但巴拉歌的高层却称他们没有遇到过这种问题。

白名单以外的船厂仍获支持

最近中国政府发布了一份“白名单”,其中列出了一批无论业务运作还是财务状况均比较稳健的造船企业。刘海以中外运长航旗下的武汉青山船厂为例称,即使有些船厂未被列入“白名单”,但这不代表他们得不到支持。

不过对巴拉歌目前的短期租赁业务而言,人脉能为它带来的最大好处还在于货源。类似五矿集团以及大型钢铁生产厂、化肥公司这样的中国租船方会以长期合作伙伴的身份为它提供支持,而外国船东通常却很难闯入相关市场。

“我们之所以能拿到更多的货源,是因为我们有很好的人脉。这是我们的优势,”刘俊成表示。“我们一直都在不断开发和培养与中国货主的关系,因此能够持续从国内外业务中获得货源。”

除了中国国内,这位身上散发着某种政治家魅力的船东也注重与海外企业发展联系。谈到自己与挪威前总理Jens Stoltenberg 等政坛人物会面的情景,他娓娓道来,并称对方对航运业非常熟悉,令他很是敬佩。

刘是在 2 0 0 5 年, 通过环球航运( W W S ) 的苏海文结识挪威人。当时,苏的家族企业已经接手挪威公司Bergesen(即如今总部设在新加坡的 BW 集团),于是这位奥地利出生的香港前船东推荐刘担任挪威驻外领事。刘回忆说,挪威人足足调查了他两年,才在 2008 年向他颁发任命。

不过总的来说,最重要的人脉还是在中国。因此巴拉歌在上海一直设有办事处 ,刘海本身也是在上海海事大学毕业,且现在很多时间都在内地工作。上海推出自贸区试点工程后,巴拉歌保持密切关注,并期待相关管理条例逐渐变得明朗。不过父子两人和郑都认为,上海要想取代香港成为发展船东业务的根据地,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新加坡有可能,但是上海?暂时还不会,”刘俊成表示。

END

关键词: 巴拉歌集团刘俊成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