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指数严重失真

2014-12-17 09:14 | 金银岛财经 船舷内外


10月中旬以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下称,环渤海指数)与动力煤期货之间的走势出现明显的背离——在环渤海指数一路“高歌猛进”的背景下,动力煤期货价格则出现较大幅度的震荡走跌。

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执行董事师秋明表示,只有期货才能既反映即期价格变动又反应预期价格变动。期现背离的现象在2013年年底时就曾出现过,当时大型煤炭企业狂拉环渤海指数的时候,动力煤期货价格很冷静的和该指数保持约30元/吨的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能说明期货在价格发现功能上的作用,表明期货市场的交易者不认可人为拉抬环渤海指数的行为。

金银岛财经认为,在煤、电双方签订2015年供货合同前,煤炭企业利用环渤海指数的设计缺陷故意拉抬该指数,以便为自身争取更多利益,最终导致环渤海指数的走势严重背离了市场实际供需情况。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指出,市场应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此背景下,应把动力煤定价权赋予更具市场化的期货市场。

数据采集环节存缺陷 环渤海指数常失真

数据采集是环渤海指数编制过程的初始环节,此环节需要收集来自交易市场内的成交信息、行业协会采集系统内的煤炭交易信息、各采样单位提供的实际成交信息及报价信息四种渠道的原始数据。

为使数据采集能够方便快捷地推进,指数编制单位提供网络平台直报为主,电子邮件、电话及传真提交为辅的信息传输渠道,并设立专人全程跟踪整个数据采集进程。

这个看似合理的流程背后实际潜藏着不小的人为操纵空间。首先,受到数据采集范围的制约,环渤海指数的数据大多来自大型煤炭企业,比如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和同煤集团等,而中小煤炭企业大多不包括在内。

其次,数据的采集方式以大型煤炭企业直接上报为主,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煤企会有极大的意愿上报对自身有利的数据。这种数据采集方式给煤企操纵环渤海指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环渤海指数编制的目的是为建立我国自身的煤炭价格参照体系,提高我国在国际能源贸易活动中的话语权,促进国内与国际煤炭市场的良性互动,并在国际煤炭贸易活动中维护国家利益。

不过,由于数据采集存在极大的缺陷,目前的环渤海指数的波动更多的是在体现大型煤炭企业的意志,尤其在煤、电双方签订来年供货合同前,这种情况体现的更为淋漓尽致。

而且,由于全国各大煤炭产地、港口及消费地情况千差万别,要科学而全面地反映全国各地煤炭价格的变动情况难度很大。因此,环渤海指数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体现环渤海港口或北方地区的煤价变动,难以覆盖到全国。

市场参与主体广泛 动力煤期货走势更客观

冠通期货分析师严鹏飞向金银岛财经表示,“环渤海指数与期货之间的走势还不完全一致,期货价格要领先环渤海指数。2013年环渤海指数还在600以上的时候,动力煤期货价格就开始掉头向下了。”

期货价格的形成过程是收集信息、输入信息、产生价格的连续过程,信息的质量决定了期货价格的真实性。由于期货交易参与者广泛,不仅包括大型企业还包括中小企业和个人投机者,使得期货价格反映了大多数人的预测,比采集来的数据更具权威性。

而且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对所参与的品种较为熟悉,有能力对商品供需和价格走势进行判断、分析、预测,从而在盘面上报出自己认为理想的价格与众多对手竞争,这种报价的形成能够更真实地体现出供求变动趋势。

此外,期货合约是可以不断地反映供求关系及其变化趋势的一种价格信号。由于期货合约的买卖转手相当频繁,这样连续形成的价格就能够实时的反映市场供需变化。

而且,所有期货合约的买卖都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公开竞价进行,不允许进行场外交易,这种内自由报价、公开竞争的方式,可以较好的规避价格垄断与欺诈。

期货市场虽是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但仍难免受一些“势力”的操纵和控制,造成投机性的价格起伏。不过,这种操纵和控制都会在短期内被市场力量所“消灭”。

师秋明表示,动力煤市场化定价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今后不可能再回到计划定价的年代了。而且,实践证明无论是政府定价、指数定价还是买卖双方协商定价,都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动力煤期货定价机制是合理、有效并且容易被行业内所接受的定价模式。期货所反映的未来预期价格对产业链的所有参与者的帮助是其他定价模式所不能取代的。

解决交割问题 让期货为动力煤定价

师秋明表示,动力煤期货交割规则中有两个不适当的问题。

第一个是,4500—6000大卡的动力煤不符合电厂的消费习惯和贸易习惯——品种设置的太宽。对此师秋明解释道,电厂对煤的热值需求是一个特定范围,而且范围很小,不会有1500大卡的这么大幅度。以前煤炭短缺的时候,电厂自己会进行混配或掺配,使得配煤的热值符合自身需求。现在在买方占绝对主导权的市场环境下,电厂就不太会自己配煤了,电厂完全可以在现货市场中采购自己需要的煤种。动力煤期货的交割物热值范围这么宽,就会令电厂较少的在期货上交割。

第二个是,多港口交割的问题。师秋明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煤炭主要是从“三西地区”运往北方四港,最终运往南方。多港口交割导致交割地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企业面临的风险。在买方市场的现状下,合约设计不能令买方满意,那想让买方进来交易以及交割将会非常难以实现。”

这两个问题也导致动力煤期货市场出现“159现象”——只有1月、5月和9月三个合约交易比较活跃,其他月份合约的活跃度不够。而出现“159现象”的核心问题就是规避实物交割。这也表明,目前动力煤期货市场以投机力量为主,产业客户介入的深度并不够。

对于以上两大问题的解决,师秋明表示,要考虑推出仓单交易机制。

而推出仓单交易的目的就是引起产业客户和投资客户的共鸣。厂库仓单不是车船板交割,接到的货可以进行转让,可以当成用作他途的提货单,通过厂库仓单可以引导产业客户和投资客户的共同兴趣。任何一家仓单的开出,都是特定的交割地、特定的交割煤,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买家对动力煤种类和交割场地不确定的担忧。

在仓单交易成规模以后,就可以推出仓单指数,形成动力煤现货的影子价格。只要仓单的价格和期货远期的价格发生偏移,自然可以引起市场的力量介入进行纠偏,最终使得期、现货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

真正的让期货形成定价机制,除了要有投机方还要有产业客户对整个动力煤期货的认可和参与,这样才能形成权威的价格和权威的定价机制。

END

关键词: 环渤海指数动力煤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