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熔:熔盛只有重组才有希望

2015-03-10 08:42 | 财新周刊 船界人物


今年42岁的张志熔看起来有些疲惫。他在2001年着手开始筹建的熔盛重工从2012年以来就陷入债务危机,现在正处在重组的关键时刻。

张志熔1972年出生,江苏如皋人,个头不高,略带南方口音。复盘熔盛十多年的发展,他感慨颇多,自陈有两大教训:一是产品线太分散,对新船厂来说摊子铺得太大,研发和人员的负担太重,如果重来,要聚焦;二是国家政策变化太快,银行本来追着贷款,政策一变就追着催款,特别是小银行来得最晚,催得最狠,因此以后希望政策不要变来变去,企业也要谨慎选择贷款银行,要找长期合作伙伴。

张志熔强调这次重组主要要为造船实体——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引入新的大股东,以增强企业资信渡过此轮周期性低迷。至于重组,他坚持三点,一是保全银行的债权,不减债;二是保住企业的团队和生产能力,因此不会卖资产或设备;三是保住企业的品牌。做到这三条,张志熔称“对家乡就有交待了”。

关于重组的时间表,张志熔称,要在今年——即2015年底前结束。

江苏熔盛重工原本由上市公司熔盛重工百分百持股,如果能在今年重组成功,上市公司将变成小股东,张志熔在江苏熔盛重工和上市公司的股份可能摊薄至10%以下,上市公司将转以能源为主业。关于自己的下一步,张志熔坦承现在有些累,等重组结束,要好好休息两三年。他很看好能源领域未来的改革和开放,认为民营企业可以从中找到机会。他在十多年前曾经投资过一个炼油厂,因为上游垄断,总是找不到油,后来变成了一个与油气相关的仓储中心。未来,也许是有机会重启炼油。

财新:2013年以来的撤贷事件对熔盛产生了哪些影响?

张志熔:2012年下半年造船行业处于下降通道,一些小银行开始撤贷,比如到期不续贷,要求我们提前还款或者追加授信条件,2012年底和2013年就很明显,2013年二季度变得尤为严重。

银行撤贷,不开保函,尤其是小银行,贷款进来晚,但闻风而动撤贷却很早。银行不开保函,我们在建订单无法正常生产,严重影响了生产节奏。船在船坞里面,停在那里不能生产却占用了坞位,虽然我们80%-90%都是大客户,但一条船延期就会影响后续正常的生产流程,肯定要延缓交船。船东按照延期天数让我们交滞纳金,为此我们进行了计提与拨备,导致2013年巨亏87亿元,其中57亿元是非常性大额拨备。

船东状况也不好,航运业下行,很多大船东巨亏,也不愿意接船,他们乐意和我们重新谈合同。

财新:您是如何应对这一支付危机的?

张志熔:我现在只是熔盛的大股东,在公司没有别的职务了,也不是董事。当时企业失血,2013年3月以来我们在海外发行了57亿港元可转债,我个人提供无限责任担保,我家人对此都很支持,为的是提振各方的信心。其中有少部分可转债已经转成股份,转股价格只有1港元-1.05港元,对我个人摊薄很厉害,我的持股比例从27%降低到18%左右。这些资金用于支付银行利息、发工资等。

现在,要渡过这轮下行周期,熔盛还需要引入新的大股东来重建银行的信心,增强公司的资信。现在银行不给熔盛开保函,我们有订单也没法造船。什么时候银行愿意继续授信和开新的保函了,熔盛就可以再转起来了。

财新:熔盛延期交船比较严重,目前情况如何?

张志熔:通过这两年的努力,到去年底,我们把在建的船舶,也就是已经下坞的船舶全部交付了。我们和有意接盘的重组方谈判,他们也希望把订单都理清楚,能完成的完成,不能完成的与船东重新谈判,这样才能判断潜在负债有多少。

有些船东不需要采购,但也不取消订单,不愿意放弃机会,这些搁置的订单出于维护客户关系和下游供应商的关系,我们也不能取消,就只能搁置,等着市场好了再接着做。船东只付5%的定金合同就生效,而我们的很多采购是要提前的,很多零部件是外包加工的,我们还得支付这些供应商的钱,不能把人家坑了。我们是两头吃饭,一是船东,二是下游的合作伙伴,两头都不能得罪。在造船进入买方市场后,经营现金流显然是不匹配的,进来的钱是前小后大,付的钱是前大后小,就是前期船东定金少,但我们支付出去的多,对我们的压力就很大。

比如淡水河谷的16条40万吨船是目前吨位最高的散货船,技术难度高,对生产工艺、设计要求都很高,我们也是第一次造,前期投入大,从图纸到人工都是如此,前几条船成本翻番,人工费用增加一倍以上。现在这些研发投入都是我们的优势了,我们培养了建造40万吨大型船舶的研发能力、设计能力,以后我们就能接更多这类订单。我们的很多船东也对我们的船的质量表示满意,愿意和我们签订新订单。

现在因为银行目前不开新的保函了,我们一直在消化以前的订单,但还没消化完。到去年底我们把需要交付的全部交付,已经下坞的船都建完了,把船坞基本腾空了,这样重组方不必担心未来还有潜在负债了。

保函如不能按时归还,和贷款违约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拼命交船,一旦弃船国际仲裁的成本很吓人,去年交船吨位达到240万吨,收回资金滚动造船、偿还贷款,去年中国进出口银行的60多亿贷款全部还完了。当时口行总行风控、业务部门以及分行人员到我们一线调研,看到我们大股东、核心团队都没变化,还给我们新增了授信,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很大帮助,我们将来就要找这样能长期合作的银行。

财新:重组进展如何?

张志熔:现在是政府协调,我们、债权银行、重组方几方在谈。债权银行组成银团,由中国银行牵头,目前中行的贷款和保函还有20多亿元。我们对银行的总的贷款余额已经从高峰时降了很多,大概就是你们说的204亿元。

对我们感兴趣的企业很多,有外资,也有中国企业。我们的条件,一是保全债权人,不能减债;其次生产经营、核心团队不能动,三是保留熔盛品牌。

重组方看重的是我们未来的订单,因为我们有40万吨大型船舶和15.7万吨油轮的接单能力,而且产品质量得到船东认可。

银行则希望投资人进来能增信,我们重组主要是为了提振银行的信心,我个人已经承担了57亿的无限责任(30个月的期限,至今未解除),我已经尽力而为了。银行担心如果再发生一轮危机,你还有能力继续承担风险吗?所以我们需要引入新股东来增强资金实力,让银行尽快恢复信心。只要银行开出保函,我们就可以接新订单开始造船。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现在股价较低,也不适合增发新股。

财新:一旦可转债转股或者引入新股东,你您个人的股份还会被大幅摊薄?

张志熔:目前熔盛重工的市值是70多亿,我们重组的造船业务资产约200多亿,重组之后我个人的股份可能摊薄到10%以下,但我是否控股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核心竞争力能保留下来了,我们这个核心团队保留下来了,公司活了。

我认为熔盛的团队比资产还值钱,核心团队都在,这是我们花了巨大代价的,让他们去韩国、日本、北欧学习,发动机也是自己建造的,现在我们具备了和大宇、现代这些大企业竞争的能力。

财新:熔盛上市公司更名为一家能源公司,未来将如何发展?

张志熔:现在上市公司持有造船业务全部股权,引资之后将持有部分股权,但保证权益可以合并到上市公司。

我们更名后,主业变成造船和能源两块,我们的优势是油轮,包括LNG船。我们想利用上游能源公司的优势,增加油气开采,成为油气能源装备的制造商。很多投资人认可我们这一双主业战略,周期性强和弱的行业搭配起来更稳健。

财新:上市公司原本准备引入的合作伙伴王平被调查,对公司有何影响?

张志熔:王平是2013年买了一些可转债。因为他是香港投资并购协会会长,在海外投资的信息多一些,所以我们引进他是希望加强海外能源投资这块。他对我们的能源发展战略很支持,又要买我们的认股权证,现在他们已经取消了认购。他只是我们的财务投资人,并不是重组方,不会影响我们的重组。

财新:你您创建熔盛十几年,如果复盘的话您觉得有哪些经验和教训?熔盛是否投资和接单都太激进了?

张志熔:我在2002年创业时想,造船订单要全球配置,要和国外大企业竞争,所以就拿大宇、现代、川崎这些大企业来对标,我们的工厂是按照30-50年还有竞争优势来设计的。现在,无论船坞、码头、研发设计都可以和韩国前三位去竞争,我们拿订单和做产品有优势,它在我的家乡如皋也成为了支柱产业,解决大量就业。

对于周期性风险,我们有很多可以总结的地方。我们当时选择产品采取多样化战略,散货、油轮都做,对我们来讲都是首制船。这对一个新船厂来说难度很大,团队是新的,要同时研发设计,新品种的研发投入太大,对团队的投入很大。这方面我们没有考虑很全面。

等造船业低迷的大周期来了,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对新企业来讲调头调整是很难的,要付代价。

金融机构对我们的政策性影响很大,开始造船是鼓励性产业时银行追着贷款、开保函,变成限制类行业也是大调头,而我们是按照鼓励性产业来设计产能的,银行不开保函就得停产,财务工资成本都上来了。在韩国、日本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周期性来的时候反而要支持,而不是打击你。所以我们希望政策上不要变来变去。

接单多倒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保函,我再有能力没有资金也是无米之炊。中国进出口银行(下称口行)的风控、业务部门去一线调研,2013年和2014年为了保现有的保函能执行完,还给我们新增贷款封闭运行,够我们滚动周转,现在口行的60亿贷款全部偿还了,这是很成功的案例。坞位是根据订单设计的,去年这么困难我们能完成240万吨的交船,就是靠口行和大股东的支持。

抽贷最快的是小银行,进来最晚、抽贷最快,闻风而逃。以后银行也要有选择,因为周期长的产业难以预料会发生什么,银行是否支持你会很关键。

财新:熔盛也做过海工,为何后来就不做了?

张志熔:海工订单比造船还大,一个就上亿,当时订单泛滥,很多企业只要求交1%的保证金合同就生效。投机性订单太多,他们是赌市场,我们认为有风险。而我们要求交10%定金,否则银行也不给授信,所以我们没法竞争,当时就决定不做海工了,现在看来是正确的,很多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出现问题。

财新:未来你您个人有何打算?

张志熔:我这十几年都投资在熔盛上,太累了,需要调整两三年,将来做些和能源有关的投资,清洁能源国家很需要,我也看好未来对民企投资能源的政策会放开。我们在吉尔吉斯坦的油田现在有6.3亿桶开采能力,开采成本只有30美金,而且全部在当地消耗,即使油价40美金我也能赚钱。

END

关键词: 张志熔熔盛重工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