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运保险创新空间大
2015-06-09 17:14 | 航运交易公报 船舶金融
上海航运保险专业机构聚集,业务快速增长,市场地位日益凸显,逐渐形成中国航运保险业务中心的发展态势。
随着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向纵深推进,上海港近几年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都居世界前列,航运企业、货代企业、保险企业和商品及衍生业务经销商等机构大量聚集上海,为中国航运保险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资料显示,2013年,上海保险市场船舶险保费收入22.89亿元,占全国市场的43.07%;货运险保费收入13.41亿元,占全国市场的12.94%,远超中国其他五大港口城市航运保险业务总和。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有近50%的船舶险落地上海,远洋保险也有80%~85%集聚在上海。
借自贸区之势
5月28日,上海浦东新区航运办副主任林伟君在“上海自贸区航运保险创新突破研讨会”上表示,作为连接航运业和金融业的航运保险业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最具率先突破的可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聚集了大量贸易、物流、航运、仓储等中外企业,为中国保险业带来大量增量业务。
去年,中国保监会出台三项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的细则:一是允许上海航运保险协会试点开发航运保险协会条款,备案后会员可自主使用;二是取消在沪航运保险营运中心、再保险公司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分支机构的事前审批,由上海保监局实施备案管理;三是取消上海自贸试验区内保险分支公司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事前审批,由上海保监局实施备案管理。
以上举措,极大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据了解,中国财险业三巨头(人保、太保、平安)先后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航运保险运营中心。 1月份,中国财险业排名第四的国寿财险航运中心落户上海自贸试验区,目前已具备开业条件。截至目前,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成立的航运保险运营中心达9家,另有2家正在筹建中。
业内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的航运企业将洋山港作为其船籍港进行国际船舶登记,有助于将流失海外的保险业务留在国内。“沿海捎带”、“启运港退税”等一系列政策对航运保险业务来说,都存在产品创新空间。特别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相关的码头责任险、出口产品责任险、物流责任险、油污责任险和无船承运人责任险等需求增长空间巨大。
险企创新动力不足
尽管航运保险创新空间不小,但保险企业的创新动力似乎不足。观察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称,保险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但航运保险是高风险行业,赔付率相对较高。目前,涉足货运险业务的保险企业数量最多,竞争最为激烈;涉足船舶险的保险企业数量在10家以内,垄断格局明显;保赔保险的发展则相对滞后。三大险种都面临产品同质化和缺乏创新性的共性问题。
该人士介绍说,以船舶险为例,中国开设船舶险业务的保险企业寥寥无几。船舶出事,若没有再保支持,仅靠一家保险企业是无法承受的,远洋船舶动辄上亿元的保额需要寻求国外的再保险公司分保。就船舶险的费率而言,国内比国外低很多,很难找到国外再保险公司来分保。目前中国只有几家大型保险企业经营船舶险,但赔付率都高得惊人,小型保险企业更是望而却步。
与国外保险企业陆续推出物流责任险、码头操作责任险等延伸险种相比,中国保险企业根本推不出新产品,这主要因为中国保险企业缺乏高端的航运保险复合型人才,没有专业团队开展相关的市场调查,对风险认识不足或者过分放大风险。
就船员险而言,中国船员数量庞大,但针对船员的个人伤亡险种推行十分缓慢,船员很少有个人买保意识,船员险的保方多以企业为主,主要是实力雄厚的国企在参保。被保条件也十分苛刻,要么保所有船舶上的船员,单艘船的船员险基本不受理。
据了解,保险企业不保项目主要由船东自发组成的互保协会来运作,目前国内只有中国船东互保协会1家。某些项目在市场上还存在垄断经营行为,缺乏竞争性。
市场人士建议,应增加区域性的船东互保协会,尤其对长江沿线的内贸运输企业来说,只有更多地方的船东互保协会介入参与市场竞争,市场才能焕发出活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反映,航运保险企业创新动力缺乏还因为没有孕育航运保险创新的政策机制和环境。像新生儿在出生前必须领取准生证,符合条件才可准生那样,新的航运保险项目的推出,必须经过层层许可准许,一般基本上在萌芽状态就被扼杀了。
发挥协会作用
除了保险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外,航运保险业还面临诸多问题。
华泰航保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航运保险权威信息数据发布无“国内版”,这是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软环境中的“软肋”.“我们都是看国外的数据统计,建议可以定期发布上海数据。”该人士坦言。
上海市政府发文明确,今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编制全国首个航运保险指数,综合反映航运保险市场发展变化。此外要加强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建设,推动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丰富航运保险协会条款,促进航运保险数据共享,试行快件保险业务。
林伟君认为航运保险市场的硬件建设正日趋完善,未来要着重软实力的建设,在集聚航运保险主体的同时发挥中介等机构的功能,形成较为完整的保险市场体系。通过市场机制带动航运保险发展,加强航运保险信息化建设,推动保险业与上海自贸试验区有关金融、航运、海事等方面的数据共享,科学厘定航运保险价格,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保险定价机制。
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秘书长徐峰透露,在上海浦东新区航运办的支持下,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与上海航运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上海航运保险行业指数”研究工作。该工作于4月份正式开题,指数将立足于上海航运保险业发展现状和中国航运保险企业数据统计的特点,借鉴上海现行港航指数经验,对上海航运保险指数的重大意义、可行性、内容构建、数据对接、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年底前将正式发布。
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成立后与上海航运交易所进行过多次合作。去年5月交通运输部将注册在上海市的无船承运人经营资格审批下放上海市,借此,9月24日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开发的首款“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保证金责任保险条款(A、B)”完成备案,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保证金责任保险条款的开发与报备实现了产品及监管模式的创新突破。
徐峰表示,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今年将继续推动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这将是中国保险产品监管制度的重大创新。这项制度推出后,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在航运保险产品方面就承担两项职能:一是作为专业产品创新主体,不断推动会员单位研究推出更多的航运保险协会条款,引领全国航运保险产品发展方向;二是作为产品管理主体,做好产品注册服务,在全面掌握全国航运保险产品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产品的规范化和国际化。
针对业界关注的上海航运市场“营改增”后原有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否延续问题,徐峰透露,目前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正与上海市金融办成立工作组,加紧研究协调今后的改革方案,原则上不增加企业负担。此外,徐峰表示,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将加强航运保险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健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加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产品开发和服务网络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力度。近期将加入国际海上保险联盟,助力航运保险更好地参与到国际航运保险市场,并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海已经走在中国航运保险发展的前列,但政策、环境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优化空间。航运保险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上海自贸试验区政策为其创新留出巨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