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造船脚踏实地志存高远

2016-03-14 17:03 | 中国船舶新闻网 国内造船


“十二五”以来,辽宁省船舶工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及其深层次影响,切实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集中度,提升了产业创新发展核心竞争力,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十三五”期间,辽宁省船舶工业将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主动应对国际航运市场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中心,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质量、品牌和效益,做优船舶制造业,壮大海工产业,提升船舶配套业发展水平,培育游艇产业;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由造船大省向造船强省的转变。

“十二五”进步大

“十二五”期间,辽宁省船舶工业在产业规模、产业集中度、产品结构优化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11年,辽宁省船舶工业造船完工917.8万载重吨,由全国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创该省造船历史新高,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7亿元、利润总额82.4亿元,在产业规模上实现突破。

辽宁省依托区位优势,高标准、高规格实施了一批船舶修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及船舶配套项目,逐步形成了大连湾、旅顺开发区、葫芦岛龙港、盘锦辽滨四大产业基地。2015年,四大基地造船完工量达509.3万载重吨,占全省的98.2%,产业集中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5.4个百分点。

辽宁省主要船舶企业的产品得到了升级换代,部分产品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如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建造第七代超大型油船(VLCC),夯实了我国在该船型市场的领军地位,成功开发6型万箱级及以上集装箱船,并在国内率先交付1万TEU集装箱船“中海之春”号,批量承接2万TEU集装箱船;渤海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交付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8.8万载重吨超大型矿砂船(VLOC)和排水量达7800吨的“三沙1号”大型客滚船;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承接的2.8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船填补国内空白;大连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产品快速从散货船拓展至VLCC、2万TEU集装箱船等先进船型;大连渔轮公司自主设计建造了国内首艘大型金枪鱼围网船。辽宁省船舶工业做到了船舶建造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形成不断优化、升级与创新的良性发展局面。

“十二五”期间,辽宁省海工产业发展迅猛,完成海工产值持续保持位居全国前列。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在做优JU2000E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品牌产品的基础上,陆续承接了A5000(“海洋石油982”号)、BT3000、BT4000等第六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高端海工产品,完全自主DSJ300、DSJ400等系列海工产品实现批量接单建造;大连中远船务顺利实现从修理改装、船舶建造到海工总包的产业转型,在三用工作船、半潜辅助船、海工功能模块、JACK UP钻井平台等领域业绩突出。渤海装备辽河重工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设计,拥有了DP300、DP400系列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向伊朗成功交付首座产品。

辽宁省船舶配套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了稳步发展,其船用低速柴油机、推进器、阀门等均成为品牌产品,并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大连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发展成为我国大型低速船用曲轴制造的排头兵企业,具备了年产大型船用曲轴150支的生产能力,已成功研制并交付国内最大的曼恩系列90级和国内最重的瓦锡兰系列82吨级船用曲轴,2015年曲轴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是国内唯一具备为大型集装箱船、油船和矿砂船配套G80、S90对接型曲轴能力的大型船用曲轴生产企业。大连百孚特线缆制造有限公司实现整船配套,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研发的LNG潜液泵、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大型混合冷剂压缩机项目均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立项支持。

“十三五”再登高

目前,辽宁省船舶工业站在了十字路口,进入了全方位深化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如果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推进建立现代造船模式、不掌握设计话语权、不改变产业链短动力弱的局面,就难以实现健康快速跨越发展。

为此,辽宁省政府船舶工业主管部门将在“十三五”期间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强船舶工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改革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和项目经费分配、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同时,该省将重点扶优扶强骨干企业,特别要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鼓励船舶企业加大创新科研经费投入,争取在骨干企业设立国家级海洋工程装备试验技术中心,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和工程中心;依托骨干船舶企业和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科院驻辽科研院所等机构建立产业创新联盟;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造船新规范研究制订等。此外,辽宁省还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并加强船舶工业人才队伍建设,以支持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该省将进一步扩大出口卖方信贷支持范围,增加船舶配套设备、海洋工程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设备等内容;鼓励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参与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投资船舶工业;完善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服务到市场开发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中心,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依托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等,建立一批实训基地。

按照辽宁省船舶工业“十三五”规划,该省力争到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设计、总装建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产业体系,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船舶制造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船舶配套业、船舶修理业、游艇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协调、全面发展,自主设计能力、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该省“十三五”具体目标如下:

在总体实力方面,辽宁省船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力争保持不低于船舶工业发达省市的平均年增速,三大主流船型的市场占有率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海洋工程装备总承包能力显著增强,中高端产品领域在国内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技术水平方面,辽宁省船舶工业三大主流船型优化升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掌握节能环保绿色安全主流船型、中高端海工装备等产品自主设计建造技术,掌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研制核心技术;骨干造船企业基本建立现代造船模式,造船效率显著提升,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90%以上,钢材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造船综合能耗每万元增加值不高于0.20吨标准煤。在结构调整方面,辽宁省船舶工业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产能利用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产业集中度保持高水平运行,本地化配套率提升5个百分点,形成2~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在研发创新方面,辽宁省船舶工业将基本形成服务于全行业各领域的研发设计创新平台体系;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自主设计能力、智能建造水平显著提升,形成3~5个具备自主设计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及海工装备品牌。

END

关键词: 辽宁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