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船企:春风化雨育“工匠”

2016-04-20 08:11 | 中国船舶报 国外造船


从技能人才的选拔,到对其进行培养、教育,使其成才并到工作岗位中不断进步,直至成为大国工匠并留在企业长期服务,这是一个系统的工匠人才培育工程,韩国船企在这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体系。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大背景下,工匠精神被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人们由此也引发了当今时代工匠精神缺失的思考,不少媒体将“工匠精神”称为基于个体或团队协作的精益求精的信念和行为方式。造船界人士表示,“工匠精神”的培育关键在企业自身如何打造一流的“工匠”和一流的产品。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造船企业唯有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在具体产品建造的实践中,打造船舶行业的“大国工匠”,才能为实现精益造船目标提供人才保证。近年来,韩国船企在加大对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培养、使用力度的同时,通过狠抓基础技能教育、设立船厂技校、健全技能考评制度、完善官产研学机制等工作,让其培养起来的生产技术工人在船厂生产一线挑起了“大梁”。 

技能教育重“融合”

早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初,韩国主要船企——现代重工业、三星重工业和大宇造船海洋及韩进重工业在创建伊始便注重对生产一线技术工人进行技能教育,且都建有一线生产技术工人教育培训学校。这些学校被称为技术教育训练院,或造船技术教育院,是企业的常设培训机构,由人事部门负责管理,其招收的学员一般是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 , 且有相关职业技术的从业者。为强调其重要性,这类学校被誉为韩国造船业培育能工巧匠的“士官学校”。根据不同工种和技术水平的要求,培训期间的学习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后者着重于实践操作。在生产一线实习的过程中,这些学员有专门的老师进行传帮带,实习一个阶段后,由专业的老师、师傅进行讲评,针对学员的实际操作情况找问题,帮助他们进行实习经验归纳,指出进行改进的方式方法,再上升至理论高度,让学员在实习中自己来体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是韩国船企筛选技能人才的第一道关口,为其培养技工尖子打下了基础。 

技术教育训练院的主要科目包括焊接、管线、油漆、电工、机械、特种车辆驾驶等,教学的老师除了专职教员外,还有来自生产一线有实战技术经验、有教学资质的工匠师傅兼职授课。这种来源于一线的技能案例分享的做法在韩国主要船企深受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一线技术工人的培养模式不仅在韩国国内被普遍采用,就连韩国船企在国外投资建设的船厂也在实行。如韩进重工在菲律宾建设苏比克造船厂的同时,建起了技工教育学校,吸引了当地众多年轻人报名,报考与录取比率达 63:l。学生入学后一切费用全免,培训期为4-6 个月。STX 大连造船、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在中国的船体分段厂也都安排了一批中国技术工人到韩国船厂和技术学校实习进修,目的是保证该国船企在国外建造的船舶与国内的工艺技术、质量接轨。 

多年的实践证明,韩国船企自办的技术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一线生产技术工人,称得上是该国造船业一线技术工人的“摇篮”,并且其中不少人成为了能工巧匠,为韩国造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校企合作重“选人”

尽管韩国主要船企开设的技术工人培训学校设置的教学科目大致相同,但各家院校专长不同,其特色也不同,尤其是大宇造船海洋和现代重工开设的技工学校在韩国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小有名气,都注重将造船生产实践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 

大宇造船海洋的技术教育院已有多年历史,迄今已培养出一线造船技术工人 1.47 万多名,到 2010 年年底,累计教学时间超过 39.2 万小时,结业学员分别在大宇造船海洋及其配套协作企业中就业,就业率高达 99.2%。此外,该院还对大宇造船海洋及其配套协作企业的一线生产工人、技术工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在职教育培训,旨在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提升这部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艺素质。近10 年间,大宇造船海洋技术教育院在对在职技术工人培训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结业学员达 1905 人,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韩国产业人才公团对该国 64 家职业技术院进行了全面评估,大宇造船海洋技术教育院被评为第一。该院编写的《造船管道》正式被韩国教育部定为造船和机械职业技术学校的教科书,这也是韩国企业编写的自用教材首次被选为全国通用教科书。此外,该院曾两次被评为韩国最优秀职业教育训练单位,并于2007 年获韩国总统奖。 

现代重工技术教育院成立 40 年来,技工尖子辈出。该院的前身为1972 年成立的现代重工造船技能工训练所,是现代重工初创时为培养造船技术工人而设立的。今年该院招收第二百期学员,名额为 3000 人。从1972 年招收第一届学员开始,该院毕业的学员至今已累计超 3.6 万人。目前,该院共有 10 个专业,涵盖了现代重工的全部业务。训练期一般为 23个月,被录取学员由现代重工提供食宿、在校津贴和一切学习费用。现代重工技术教育院初创期每年培训学员780名左右,之后逐年增多。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年轻人的就业率,现代重工技术教育院对外招收船舶专业学徒,并以此吸纳一部分有志于投身造船行业的社会青年。经过相应的报名考试,被录取的相关人员将在学校接收为期 3 个月的学习训练,这一造船技术教育项目在韩国深受欢迎。

此外,现代重工也享有技术教育院尖子生优先选用权,如被选人同意,则可在现代重工相关生产部门工作。而这些被选拔的相关技术工人,经过多年的实践锻炼,其中不少人已成长为船企技能队伍中的塔尖式“工匠”。 

激励机制重“多元”

为了营造“人人崇尚技术,人人尊重技术”的良好氛围,韩国船企从技能考评定级、授予技术专家、技术竞技等方面入手,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为培养更多船舶“工匠”创造有利条件。

现代重工结合造船生产实际,对各工种技术工人实行技能考试,建立技能考评定级制度,经过不定期考核,将技能等级与薪酬进行挂钩,并根据其等级情况授予不同的技术头衔,诸如技能工、技术师、匠人、匠人长等称号。其中,造船“技能长”是韩国产业人力管理公团通过实践技能考试选拔产生的韩国造船技术工人尖子,应试者应具备 11 年以上的生产一线专业技术操作经历,或是获得产业质量资格证 6 年以上的人,每年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和实际操作进行考评定级。截至 2013 年底,现代重工已有793 人获“技能长”资格证,675 人获韩国造船一线生产技术领域最高技术等级造船“技能长”称号。此外,现代重工还鼓励“工匠”自觉提升技术水平。对于在岗的技术工人,现代重工将为其提供各种技术学习与培训的机会,举办相关专业工种的讲习班、技术讲座,并对通过实操和理论考试者,提高其技术等级和相应待遇。如,涂装技术工人在经过企业内部选拔考试后,可参加每年一次的国际防腐蚀理工协会(NAC)考试,考试合格者将获得国际油漆专家资格证书。

为了给工匠搭建技能比武的大舞台,现代重工还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每年举办一届“技术竞进大会”的传统。据了解,自 2007 年开始,韩国劳动雇佣部和韩国产业人力公团提供赞助,将“技术竞进大会”推广至韩国全国。同时,现代重工还通过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制度,出台各项具体的激励政策,使得一大批工匠涌现。 

官产学研联手重“养技”

韩国政府和产业人力公团每年均组织一次主要产业的技能比赛,以此推动国家产业部门不断培养技工,提高一线人员的技术水平。在一些产业较集中的地区,地方政府也在相应的技工教育和培养方面下工夫,这既可扩大就业率、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又能提高当地企业的竞争力。 

蔚山市和巨济市是韩国大型船企集中的地方,两市开办的职业技术学校都将造船技工培养列为重点,并采用产、学联手的合作方式办学。学校特请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编写部分实用教材和实习指导教材。其中,三星重工为巨济职业技术学校编写的造船专业教材就达 11 种之多,同时,根据造船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如根据海工装备市场发展和需求情况,逐步增加海工课程,以适应学生的就业形势。船企则配合学校,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实习机会。 

韩国造船协会还会不定期与地处釜山、巨济和蔚山的 3 所中学签署技工教育培训产学合作协议,并与会员企业一起向学校的人才教育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援。其中,船企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等,并为学生毕业后创造有利的就业条件。目前,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将该协会与学校合作培养技术工人的方式在全国进行了推广。 

从技能人才的选拔,到对其进行培养、教育,使其成才并到工作岗位中不断进步,直至成为大国工匠并留在企业长期服务,这是一个系统的工匠人才培育工程,韩国船企在这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体系。

END

关键词: 韩国船企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