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运共闯“海丝之路”

2016-07-20 17:16 | 航运交易公报 船舷内外


中国港航企业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发展之路、机会之路

港航企业从市场实践和企业实战出发,结合“一带一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希冀在行业低迷中闯出一条发展之路

自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后,港航业界作为与之紧密相连且国际化的行业大有所为。在7月11日上海举办的“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高峰论坛”上,面对未来,中国港航企业从市场实践和企业实战出发,结合“一带一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希冀闯出一条发展之路、机会之路。

航运企业:激发活力、创造优势

7月6日,希腊总理齐普拉斯造访中远海运集团。此前两天,中希两国总理见证中远海运集团与希腊共和国资产发展基金签署比雷埃夫斯港(比港)股权转让协议确认函,这意味着中远海运集团在完成收购比港67%股权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在与齐普拉斯的会谈中,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承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在比港的投资力度,在现有协议计划投资3.5亿欧元的基础上,增加投资5亿欧元。

由于比港的优越地理位置,中远海运集团欲重金将其打造成地中海地区最大的集装箱中转港、海陆联运的桥头堡、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和中东欧、巴尔干地区的南大门。

中远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孙家康坦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航运市场对中远海运集团发展至关重要。去年,中远海运集团外贸集装箱年运量达到1400万TEU,“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占到70%;外贸石油运量达到8500万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占到90%。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中远海运集团设有众多海外控股企业及近千家网点,去年营业收入达到980亿元,在当地创造了3万多个工作岗位。“下一步,中远海运集团将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创新,进一步扩大国际竞争的优势。”

除了航运板块,中远海运集团的码头投资也是遍布全球。孙家康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港口基础设施及港口通过能力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明显,新加坡、西欧部分海湾国家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南亚、东北非等地区的港口建设水平还较低。总体来看,其建设需求均有很大的潜力,这为中国企业的海外码头投资经营带来了新的商机。

孙家康透露,在未来发展中,中远海运集团将重点布局新兴市场,将以“一带一路”沿线码头为重点,以亚洲航线为线,以港口辐射区域为面,形成“点线面”紧密结合,纵横连贯、完整高效的全球服务网络,力争成为世界领先的国际码头运营商。

经过整合而成的中远海运集团已经确定了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供应链服务商的愿景。孙家康表示,“十三五”期间,中远海运集团将继续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大力拓展综合物流业务,形成覆盖亚欧非的立体服务网络,以规范化、标准化的运营模式,无缝衔接各个物流环节,努力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可靠的全球物流合作伙伴。

港口企业:加强合作、互联互通

全球排名前100的集装箱港口中,“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达到80多个,如新加坡、上海都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000万TEU的大型港口。

尽管近几年需求疲软,一些港口增长出现下滑,但这不代表今后这些港口会持续下滑。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尤其在东南亚,还存在着大量的内在需求。此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还有很多港口设施比较落后,尤其是码头作业和港口物流的运作效率较低,连而不通,通而不畅,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上港集团总裁严俊表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增长、港口设施建设的需求等,给中国港口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和机遇。

对于上港集团而言,“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可以让其参与到沿线国家港口的投资、建设及运营中。严俊表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有很多港口投资项目,如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这些投资机会非常好。当然从财务回报来讲,我们会审慎选择。此外,沿线港口的国家也都希望国际上一些知名的、有运营能力的港口运营商参与到当地港口的运营,这也为中国港口企业提供了很好机遇。”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也与港口企业的转型发展密切相关。严俊表示:“从上港集团的角度来说,我们还会参与到港口后方与物流相配套的一些港口拓展业务,如招商局集团在非洲有很多工业园区,这些项目需要有整个物流配套设施的支持。这些物流配套设施,也是港口业务的延伸,作为港口运营商来讲,都是转型发展的机会。”

严俊透露,上港集团正与卡塔尔商谈一个项目,主要是为了配合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场馆的建设,主要合作内容是,通过上港集团的物流解决方案将中国多家承担卡塔尔2022年世界杯场馆建设的企业的设备运输至卡塔尔,并以此作为跨境电商的模式,形成一个在中东的巨大中国商品城。

对于港口企业的机遇,严俊认为可以促进数据平台的建设。“我们现在正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港口尝试点对点的港口承运船舶货物的信息交流,一旦实现,对航运企业、货主都会带来很大的便利。我们要依靠‘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进作进一步开拓。”

保险企业:改革创新、保驾护航

随着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的成立,中国航运保险服务体系专业化、集约化的市场格局初步显现。截至去年年底,上海航运保险业务量占全国的26.76%;特别是船舶险,全国远洋航运的船舶出单80%集中在上海。

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秘书长徐峰表示,航运保险已成为推动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航运保险在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方面不断创新,整个业务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国际海上保险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船舶险市场和全球第二大货运险市场。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保险业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在海外投资的逐渐增多,原材料、基建设施的大量运输,都离不开航运保险的支持和保障。徐峰认为,保险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加强产品创新,逐步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人员、工程、财产、责任等方面提供保险解决方案,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保险机构建立合作,为所在地的投资项目、相关人员提供保障。

当然,航运保险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还面临众多挑战。徐峰表示:“目前涉及到‘一带一路’工程项目的风险点主要是货物的承包价值高。由于设备单台重量均超过50吨,甚至有达到200吨、300吨,单价在500万、1000万美元甚至更高,设备尺寸大不能放在标准的集装箱里,需要更多的运输工具,运输、安装、修理、测试等一系列环节比一般货物运输更为复杂,对于卸货港、目的港道路运输条件的基础设施要求很高,而且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承包检验机构提供服务的能力。”

徐峰认为,从航运保险的角度来说,要从产品创新到销售模式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多层次、多渠道为航运保险市场提供丰富的产品选择,在传统的船舶险等基础上发展新的险种,特别随着一些重大项目设备的运输,海运的DSU(开工延迟)保险也越来越多出现在整个市场。“今后中国航运保险的发展,需要从行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改革创新的转型升级上统筹兼顾,齐头并进,推动航运保险业整体扩容。希望通过保险企业丰富的承包经验、承包能力和专业化的保险计划和建议,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断推进。”

END

关键词: 航运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