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央企的资本运作“变阵”

2018-01-03 10:28 | 航运交易公报 船厂动态


2017年截至12月中旬,中国船舶行业结构性调整和供给侧改革仍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贯穿“南北船”的资本整合全线,“分板块”整合和市场化“债转股”协同进行;中远海运重工稳步推进下属企业的整合,并将上市公司造船资产逐步转至集团公司;招商局集团旗下招商局工业受让招商局港口持有的中集集团全部股权,并洽商海工业务整合的可能。

以造船央企为主力的中国船舶行业,仍在以更大气魄和智慧探索如何应对造船市场低迷,寻求产业回归再平衡,各路径演化的资本运作持续推进。

1、“南北船”:混改之下先行“债转股”

事实上,“南北船”的内部整合三年前便启幕。“北船”——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遵循分板块整合的路径,提出打造十大产业板块上市平台。去年,中船重工已打造出中国重工、中国动力和中电广通三大专业资产整合平台,以及久之洋、华舟应急两家细分业务平台。

2017年,中船重工重点打造海洋信息与对抗平台——中电广通,将信息化产研一体装进这个平台;将中国重工打造成海洋装备平台,包括四大海洋类装备业务均集中在中国重工打造,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进一步打造中国动力,完善七大动力产业布局。

在“多板块”整合思路下,“南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打造了中国船舶、中船防务和中船科技三大平台,并延续深耕其已有的资本运作。

“南北船”把控着中国最重要的造船资产、资源,伴随着国企央企改革的深化推进,混改已经成为突破口,2017年造船领域的混改提上议程。2月初,中船集团提交混改方案;全国“两会”期间,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畅谈“军民融合”之下的混改之道,指出“实现混合所有制的最好方式就是资产证券化”。而据媒体披露的中船集团的混改原则,除持续推进资产证券化之外,还提出“优先选择在纯民品、竞争性强的业务领域混改,以及员工持股试点工作”。

如果说“分板块”整合是2016年“南北船”资本运作的关键词,市场化“债转股”无疑当是2017年的全新亮点。作为混改的重要内容,“南北船”的市场化“债转股”最大特点为针对造船资产的“坏账”处理和财务优化。

具体来看,在造船资源上,“北船”旗下4家大型造船企业整合为两家——山船重工整合入大船重工,武船重工合并青岛北船重工打造“新武船”。大船重工和武船重工已并入上市公司中国重工,实际控制人为中船重工。

“南船”的造船资产并未全部纳入上市平台,仅外高桥造船和黄埔文冲分别通过中国船舶和中船防务登陆资本市场,江南造船和沪东中华目前尚未上市。中国船舶主要包括外高桥造船、中船澄西的造船资产。中船防务直接控股广船国际、黄埔文冲两家造船企业,军工业务相对发达。

截至目前,“北船”的市场化“债转股”已经落定正在实施;“南船”紧随其后,大概率延续中国重工开启的市场化“债转股”动作。

中船重工以上市平台——中国重工最先开启军工央企市场化“债转股”先河,被认为央企“降杠杆”的标杆。国家发改委将该项目作为本轮“债转股”首单市场化退出项目和示范性案例。

中船集团通过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和中船防务,对外高桥造船、中船澄西、广船国际和黄埔文冲四家造船企业开展资本运作,谋划市场化“债转股”。

中国船舶市场化“债转股”更显复杂,首先在上市公司层面,中国船舶因外高桥造船“坏账”居高计提大额合同减值准备利润巨亏,面临ST危机。为此,中国船舶最先调整外高桥造船和中船澄西的资产和业务布局,以重塑竞争力,并为之后的“债转股”铺路。

2、中远海运重工:推重组剥离上市资产

自中远海运重工在上海成立以来,涉及整合的原中远和中海两家集团旗下中远船务、中远造船、中海工业三大造船集团共拥有造船产能1205万DWT/年,修船产能1500艘/年,年可完工交付海工产品20个,拥有船坞29座/24泊位,这也使中远海运重工成为继“南北船”后的中国第三大造船集团,资产总额超过700亿元。

中远海运重工作为统一运营平台,在造船、海工、修船和船配4个领域进行业务及资产重整,以实现集团造船资源的统一、优化配置,发挥规模优势和协同效益。

在造船业务板块,以中远川崎为主导的格局已渐渐明晰。4月,中远川崎另一股东日本川崎重工宣布船舶海洋业务结构改革计划:日本川崎重工将把商船建造业务中心转移至中国,强化中国合资企业的一体化运营,而将日本国内的船舶海洋业务规模缩减30%左右。

日本川崎重工目前在中国设立了大连中远川崎和南通中远川崎两家合资企业。未来,日本川崎重工计划将商船建造业务的重心从日本国内转移到中国,扩大大连中远川崎的规模,从1座船坞增至两座,而南通中远川崎则将维持两座船坞的规模;大连中远川崎将以建造大型船舶业务为主,而南通中远川崎主要集中建造中型船舶。

修船业务方面,11月28日,由原广东中远船务与中海工业菠萝庙船厂重组而成的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正式挂牌成立。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是中远海运重工推进整合进程中第一家重组成立的新企业,工商注册地位于广东东莞。在业务统合层面,广东中远海运重工将逐步推进修造船经营生产统一。

此外,原舟山中远船务已更名为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原中海工业(江苏)更名为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据悉,2017年年底前,中远海运重工旗下还会有7家企业陆续完成工商注册,更名面世。

与此同时,基于造船和海工市场的不景气,中远海运重工还计划一举剥离其上市公司的造船海工资产。5月5日,中远海运集团在新加坡主板的上市公司——中远海运新加坡公告称,拟以14.66亿元将所持有的三家中国造船企业股权出售给集团。中远海运新加坡原为原中远集团旗下的中远投资,伴随着中远海运集团造船工业板块整合的推进进行了更名。

中远海运新加坡分别持有中远船务、南通中远船务和大连中远船务51%、50%和39.1%的股权,中远海运重工将购入上述股权资产。此外,中远船务还分别拥有南通中远船务和大连中远船务剩余的50%和59%股份。这意味着,该笔交易完成后,中远船务所有造船资产将划转至中远海运重工。

据悉,该项交易需经过中远海运新加坡董事会和中国相关监管机构审批通过,目前尚未完成。

从布局来看,中远海运重工的海工业务集中在中远船务,根据媒体此前披露的重整规划,中远海运重工的海工造船企业数量将由目前的5家压缩至两家。此外,到年底,商船建造产能将由1205万DWT压缩至1060万DWT,到2020年年底进一步压缩至960万DWT;修船改装业务也将根据地域进行产能合并和淘汰。

3.、招商局:谋划实力雄厚海工

在造船领域,招商局集团实力雄厚,旗下有上市公司中集集团和招商局工业,偏重海工业务;中外运长航旗下有4家造船企业,能建造20万吨级以下各类船舶。2017年以来,招商局集团不断推进其内部海工业务和资源整合。

4月7日,招商局港口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向招商局工业出售其所持有中集集团全部24.53%的股权,总计出售代价为85.4亿港元。

6月9日,招商局港口持有的中集集团全部股份转让予招商局工业并已交割完成,招商局工业晋升为中集集团第一大股东。作为招商局集团内部的股权置换,招商局集团海工业务得以进一步重整。市场进一步猜测,招商局集团旗下的中集集团与招商局工业若合并,将缔造全球最大的海工企业。

此后,有消息称中集集团与位于深圳的招商局重工已就计划合并其海工设计和建造资产加快谈判,这两家企业已经采取措施协调其制造业务并引入新的联合计划。

据招商局集团内部人士透露,招商局工业与中集集团合并进展缓慢,但还是在继续推进中。

相反,中集集团内部转型的资本运作进展更为顺利。中集集团通过中集安瑞科从事水上装备制造业务,首先聚焦于水上储运领域。为推进战略部署,中集安瑞科斥资8亿元收购太平洋海工,集中拓展天然气能源海陆装备产业。

 7月5日,中集安瑞科与太平洋海工破产清算组签署协议,作为重整投资人通过收购太平洋海工全部股权以购买其重大资产。8月4日,中集安瑞科重整收购太平洋海工全部股权及重整计划获得法院批准。10月18日,中集集团发布关于子公司签署能源环保基金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发起设立总规模为3.5亿元的能源环保专项基金。

尽管合并进程按部就班,但招商局集团做大做强海工其心可昭。12月5日,在工信部和上海市主导下,中国海工联盟牵头组建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投资协议签字”仪式在上海举行,中集来福士、中远海运重工、招商局工业为主要的发起人。

END

关键词: 中国造船业南北船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