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船舶工艺所华丽“转身”助推大型邮轮工程
2018-09-18 07:51 | 中国船舶报 船舶设计
图片来自外高桥造船
日前,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以下简称:十一所)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签订了大型邮轮项目薄板平面分段流水线采购合同,标志着该所在以“创新+转型”“工艺+集成”为核心,打造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造船工艺研究所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发挥“工艺+集成”优势
打造中船集团智能制造重点示范工程
薄板平面分段流水线,是专为大型邮轮建造量身定制的关键设备;由激光拼板、打磨划线切割、纵骨激光焊接、型材切割线、机器人焊接等工位组成,采用大功率激光焊接作业等工艺,可以有效控制薄板拼板变形和分段精度。
该薄板平面分段流水线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造船企业第一条技术先进、智能高端的薄板加工生产线,为大型邮轮高品质、高效能建造提供技术保障,为邮轮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将填补我国船舶工业薄板智能化加工作业的空白,是中国造船工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
十一所该项目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重点阐述了其难点和特点,主要归纳为“四个体现”:
——体现独创性。激光焊接和机器人焊接等先进技术首次在我国船舶制造中实现工程化应用。
——体现智能性。采用计算机流程,控制多工位配合,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匹配,确保满足邮轮节拍生产、产能要求,以及全流程质量控制。
——体现先进性。该生产线大量采用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激光焊接和机器人技术和手段,技术含量高,影响力大。
——体现前瞻性。与十一所工艺创新和智能智造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同时,借助该项目,可以积累实战经验,培养锻炼人才,进一步发挥“创新+转型”“工艺+集成”的综合效应。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十一所将从组织架构、周期计划、项目管理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该项目按期、优质、安全地完成,努力将其打造成中船集团智能制造的重点示范工程。
第一,推动组织机构改革,加强项目管理。结合目前薄板线等智能化的研发需求,成立以所长挂帅的智能制造专项领导小组,以分管副所长领衔的智能制造专项办公室,形成专项组织机构,加强项目组织领导,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高效良性运转。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效率和质量提升。进一步梳理完善现有的研发、采购外协、生产、财务和经营管理等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加强执行力和关键节点的监督管理。
第三,加强人才引进,集中优势资源。该所在项目管理、技术商务翻译、装备研发等方面已经引进20余人。通过引进人才,改进在项目管理、进口合作和设计研发等方面的不足,同时集中全所相关的技术、生产、管理、采购、财务、档案、法务等人员,设立项目组,推进项目实施。
十一所表示,大型邮轮工程是中船集团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作为我国唯一的工艺研究所,理应围绕国家和集团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发挥独特优势,在前瞻性技术研究、综合技术集成、智能制造、工艺装备、技术服务等方面,为大型邮轮建造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同时,将坚持以“创新+转型”“工艺+集成”为核心目标,整合多年来对船舶制造工艺数据的研究积累,结合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借助IMG在全球豪华邮轮薄板线最先进的激光复合焊接技术和总体设计集成的技术优势,以先进工艺装备和创新驱动为发展重点,加快智能制造技术和综合试验验证平台建设,以智能制造技术为突破口,实现船舶智能制造装备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愿景,助推“一号工程”。
围绕“三个维度”
实现创新引领和转型升级
十一所是中国船舶行业唯一的以造船工艺现代化为目标的军用舰船、民用船舶和海洋工程等建造工艺研究的综合性应用研究所。长期以来,该所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先进制造模式、造船工艺技术、数字化制造等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发优势。
长期以来,该所按照中船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和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坚持“创新+转型” “工艺+集成”,全面实施“321”战略:即以“建立现代造船模式2.0”需求为驱动,围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安全制造”三个重点方向,着力实施技术提升和产业发展两大工程,全力实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舰船与海洋工程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研究机构,成为先进造船工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的目标。
当前,“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未来技术变革的重要趋势。该所紧跟制造模式的转变需求,从开展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打造智能制造试验验证平台、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等三个维度全力推进;对柔性制造、智能制造等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力求抓住船舶行业新一轮技术变革对船舶智能制造核心部件及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实现技术的创新引领和产品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该所以船舶建造的核心环节分段制造为研究对象,突破船舶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构建船舶智能制造试验验证平台,研制船舶制造智能化单元和生产线,开发船舶分段车间智能管控系统,形成船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牵引我国智能船厂建设,推动我国造船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通过承接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钢壳沉管隧道智能制造实施应用项目,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和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板材/型材智能切割生产线、片体(小组立)智能焊接流水线、块体(中组立)智能焊接生产线及车间智能管控系统为核心的“三线一系统”建设,以及智能涂装生产线推广,该所锻炼培养了一支集智能装备研发、设计规划、安装调试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建设大型邮轮项目薄板平面分段流水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的片体(小组立)智能焊接生产线
该所还通过加大对船舶智能制造新技术的开发与投入,形成一批诸如管子加工流水线、平面分段流水线、小组立机器人焊接生产线、型材切割线、中组立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制造生产线,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同时,立足造船工艺积累与创新引领,集合所里多年来形成的建造流程规划、机械设计、电气控制、软件开发、信息管控、现场安装及调试服务等各专业的优势,为船舶建造提供定制化的智能装备系统设计规划,为船舶制造企业提供从智能车间到智能船厂的整体解决方案,满足不同船舶制造企业智能制造技术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
新时期,新作为,新担当,新突破。十一所将找准发展定位,坚持创新引领,发挥独特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全球船舶行业智能制造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创新者、引领者和推动者,续写“创新+转型”“工艺+集成”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