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造船业人才断层危机隐现
2018-11-17 15:52 | 中国船舶报 国外造船
资料图
人才流失将从根基上动摇和削弱造船业的竞争力,韩国造船业现在提出了研发建造节能环保型船、智能船等推动造船业升级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但是今后难以从高校招聘硕士、博士等高级人才从事相关设计和研发工作。等到国际造船市场恢复时,只得眼睁睁地错失市场机遇,拱手将商机送给竞争对手。
造船业在韩国曾经是青年学子追逐的热门学科,但是近年来这一热门学科在韩国学子心目中骤然“变冷”,成了不招他们“待见”的冷门学科。对此,韩国老一代造船先辈深感痛心,他们认为,长此以往,韩国造船业将“后继无人”,更谈不上要确保造船业的国际竞争力。造船前辈呼吁,政府、社会、教育界和造船界要重视这一现象,尽快采取举措,扭转造船产业人才“逃离”这一颓势。
造船专业留不住学子
据韩联社等韩国媒体报道,韩国青年学子的“逃离潮”主要表现在高等院校、大专院校以及造船海工相关技术院校的造船海洋工程系面临着招生难问题和在校生转系要求层出不穷。
韩国名牌大学首尔大学造船海洋工程系新生招生状况不容乐观。首尔大学于1946年设立了航空造船系,其后从该系分离出来设立了造船海洋工程系,至今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曾培养出了2700多名造船海工方面的高级人才,被誉为韩国造船业的“产房”,现代重工总经理姜焕球和大宇造船海洋总经理郑成立都是该系的毕业生。
但是,现在首尔大学造船海洋工程系已经丧失了对青年学子的吸引力。过去,该系志愿报考的青年学生人数与正式被录取学生人数的平均比例为4.12:1,在造船市场火爆的2008年春季招生时,报考生与录取生人数的比率曾达到8.46:1,而今年春季的招生考试,报考生与录取生人数的比例仅0.67:1,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报考生与录取生人数“倒挂”的现象。此外,该系今年本计划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但直至9月开学也无人报考。
韩国有近2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造船海洋工程系,这些院校的造船海洋工程系近年招收新生的困难、生源严重不足的程度更甚于首尔大学。一些高校负责人表示,韩国高等院校的造船海洋工程系现在正在走日本同行20年前的“老路”。
日本东京大学船舶工程系一直是日本培养造船业高中等人才的“摇篮”,造就了日本造船业“脊梁”,为日本造船业半个世纪稳居世界第一作出了贡献。韩国造船业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紧赶直追日本,1997年的新船接单量以修正总吨计首次超越了日本,上升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此后,日本高校培养的造船人才数量开始萎缩,1998年,东京大学造船工程系被迫改名,将“造船”二字去掉,改为环境海洋工程系。如今,20年过去了,业界担忧,韩国高校的造船系是否将同样面临着改换名称甚至被撤销的问题。
如今,韩国高校造船系在校学生还出现了新动向:转系和要求转系的学生不断增多。以首尔大学造船海洋工程系为例,平均每4名在校生中就有1名转到了其他系。2015~2017年,首尔大学在校本科学生46人,其中10人现已转到了他系,还有一些学生提出转系要求,而且在校硕士、博士生以及研发和高层管理人才都在“逃离”。
情况更严重的是,现在韩国的造船业“逃离潮”已蔓延到了造船业生产、管理和工人大军,各级造船人才流失严重,使造船业竞争力日趋弱化。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大宇造船海洋主动辞职的青年员工达116人,其中包括48名设计人员和13名研发人员,他们都是大宇造船海洋的核心青年骨干人才。
一些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逃离潮”已经形成了结构性的恶性循环:造船市场不景气—人才外流—造船业竞争力下降—接单量下滑。韩国高校造船海工装备系教授李景浩认为,人才流失将从根基上动摇和削弱韩国造船业的竞争力,韩国造船业现在提出了研发建造节能环保型船、智能船等推动造船业升级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但是今后难以从高校招聘硕士、博士等高级人才从事相关设计和研发工作,人才“储备池”将“见底”,这如何拉动造船业升级转型?等到国际造船市场恢复时,只得眼睁睁地错失市场机遇,拱手将商机送给竞争对手。
三大船企技工学校停止招生
由于订单不足、工活锐减,造船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大批裁减一线生产工人,这使青年学生不愿报考造船相关的技工学校。
韩国三大造船企业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各自都开设有造船技术教育学院,每年招收数百名新生进行专业技术教育培训。其中,现代重工的技能工培养基地现代重工造船技术教育院名气最大、人气极高。2008年,该技术教育院在校学生达3941人,为历史最大规模。该院提供造船相关的钢材切割及焊接、线缆敷设、装修、涂装油漆、脚手架安装拆卸、高空作业安全保障、电机机械修理保养等技能培训,依据专业不同,教育培训的学时为2~6个月不等,培训结束后将学生输送至现代重工的300多家优秀配套协作企业进行1年以上的生产现场适应和实习操作。通过1年多的实际生产一线历练,现代重工将从这些实习学员中选拔优秀者,或是进入现代重工的船厂,或是留在协作企业中由师傅“传帮带”,使其逐步成长成为专业技术骨干。这其中,涌现出了众多“工匠”级高手,他们成为了韩国造船技能工群体中的栋梁之才,在国际技能工大赛中获得金奖、银奖。
此外,现代重工对考入技术教育院的学生提供优厚的待遇,学习期间免费提供食宿、课本讲义和一般学习用具,每月还发放20万韩元的生活费,结业后为其安排稳定的工作。努力、悟性好的学生,随着自己的技术能力提升,薪酬等待遇也将不断提高。因此,现代重工技术教育院每年招收新学员考试报名都非常火爆,报考者与被录取者的比率约为4:1。
近年来,现代重工技术教育院招生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自2016年开始,报考人数不及被录取人数的40%,因为青年学生担心,即使被录取,结业后也找不到工作。由此,该院从2017年开始停止招收新学员。大宇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的造船技术教育学院也停止了招收新学员。
行业不景气是根源
对于造船业不再受韩国青年学子“待见”这一现象,韩国业界分析认为,国际船市连年低迷、不景气,韩国造船企业陷入困境,经营状况恶化、连年亏损,招聘应届毕业生人数也大幅减少,“就业难”成为韩国青年学子“逃离”造船业的重要原因。
造船企业的经营恶化状况从其营业利润可以看出。2010年,韩国三大船企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合计营业利润达8. 5万亿韩元(约合80亿美元),2015年出现亏损,2017年靠结构调整和拍卖资产等,合计营业利润为2234亿韩元。今年上半年,现代重工和三星重工均为亏损,市场预测两家公司今年全年均将亏损;大宇造船海洋由于得到政府和韩国产业银行的资金支持,今年上半年实现盈利,但是韩国证券市场分析预测其明年将转为亏损。由于经营状况恶化,三大船企的研发投入费用也有所下降。据了解,去年研发投资为3561亿韩元,今年降至2067亿韩元,降幅达42%。
韩国造船海工装备协会的一份调查统计显示,韩国共有19所高等院校开设有船舶或造船海洋工程系,这些系的毕业生2011年就业率为75%,2015年降至为59%,2016年跌破了50%,降至为45%。过去,现代重工每年招聘应届毕业大学生300人以上,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每年招聘200人左右,而2015年三大船企仅共计招聘应届毕业生307人,2016年和2017年均停止了招聘,今年计划共招聘110人,这其中还包括社招人员。三大船企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状况尚如此,其他中小型造船企业就可想而知。“毕业就等于失业”,青年学子自然对造船“敬而远之”。
“后继无人”,韩国造船业要“凉”?
在造船业处于“低谷”之时,面对艰难的就业处境,韩国青年学子纷纷选择提前“逃离”造船业——要么根本不填报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专业,要么转系到其他专业,韩国高校船舶工程类专业从“香饽饽”变成了谁都不愿意啃的“冷馒头”。更可怕的是,青年学子的“逃离”以及造船人才的外流,将形成结构性的恶性循环,从根本上削弱造船业的竞争力。因此,人才“断层”恐将成为韩国造船业面临的最严重的危机。
在不看好行业前景的情况下,韩国青年学子选择另谋出路,这无可指摘,因为选择专业和择业时必须考虑职业前景。由于国际造船市场整体行业形势不好,各主要造船国均受到影响,韩国也不例外。行业不景气,导致韩国造船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十分暗淡。曾几何时,韩国造船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曾达到90%以上,大四学生还没正式毕业就被三大造船巨头预订一空。造船业在韩国也曾经是高收入、“铁饭碗”的象征,而眼下今非昔比,恐怕在韩国学子看来,造船已经成了“没落产业”。
这似乎是历史定律。曾经的造船强国日本,其造船业在被韩国全面赶超后也出现了人才“逃离”危机,大批造船人才流失,船舶院校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也不断锐减。如今,日本造船业想要“东山再起”,却陷入人手短缺的窘境,而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也成为日本造船企业抢单的障碍之一。现在,韩国造船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局面,照此人才“逃离”趋势,韩国造船业恐怕要“凉”——人才“断层”将削弱打造产业竞争力的基础。
造船业是韩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当前,韩国船企努力研发节能环保船、智能船等高技术、高附加价值船型产品。韩国政府深知人才在创新和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更意识到了青年人才“逃离”的严重后果。在今年发布的《韩国造船产业发展战略》中,韩国政府明确提出,未来几年内要以三大船企为中心,扩大青年人才招聘;推进船舶设计、生产、配套等成为中青年所向往的优质工作岗位以及加强对绿色船舶、自航船舶领域以及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等要求。若现在能及时“亡羊补牢”,挽留、培养储备人才,韩国造船业或能避免步日本的“后尘”,不被人才短缺“卡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