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桥造船交付第二艘世界最大智能船
2019-03-15 16:08 | 国际船舶网 在建新船
图:“明卓”号命名交付
3月15日,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为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40万吨智能超大型矿砂船(VLOC)“明卓”号在命名交付。这是继去年11月28日“明远”号之后,完工交付的第二艘世界最大吨位智能船,标志着中国“智能船舶1.0专项”VLOC建造圆满收官。
外高桥造船总经理陈刚,招商局能源副总经理闫武山出席命名仪式并致辞。闫武山为新船命名,晏菊红女士为新船剪彩,外高桥造船总经理助理孙向东主持仪式。
“明卓”号是最新型的第二代40万吨VLOC,主要用于巴西至中国航线铁矿石运输,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该船总长约362米,型宽65米,型深30.4米,结构吃水23米,续航2.55万海里,除具有智能性外,该船设计满足CSA2、LNG-Ready、货物液化、一人桥楼、环境友好等规范和标准要求。全船共7个货舱、1个液化天然气舱,采用节能环保的超长冲程柴油机、高压岸电、航速双程优化等解决方案,使用高效螺旋桨并加装前置导轮等节能装置,具有智能、经济、绿色、环保、节能、安全等特点。
“明远”号船是招商轮船在上海外高桥船厂批量建造的超大型矿砂船的第四艘,是招商轮船批量建造10艘超大型矿砂船中的最后一艘,也是国家“智能船舶1.0”应用示范船的第二艘。
陈刚表示,外高桥造船为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第二艘40万吨智能矿砂船的交付意味着公司与招商轮船在该系列船的合作取得了圆满成功。该船经过实船试验,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相信她的成功交付将会持续引领和推进中国造船业智能化的进程,并在未来为招商轮船进军智能航运、不断扩大矿运船队规模、增进企业财富和价值发挥重要的作用。
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增强我国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海洋装备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造船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2016年,中国“智能船舶1.0专项”开始实施。我国船舶行业顶级总体院所、智能系统研制单位、造船集团、高等院校等,合力开展智能船舶的研究。中船集团是该项目的组织实施者和重要参与者。该集团旗下的外高桥造船、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会同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中国船级社(CCS)、哈尔滨工程大学等业界领军单位,优势互补,通力合作,全力打造中国智能船舶。
作为我国智能船舶1.0研发专项首批次示范船,该型船围绕共性技术、关键系统和示范应用三大课题,通过构建服务智能系统的网络平台和信息平台,实现了辅助自动驾驶、能效管理、设备运维、船岸一体通信、货物液化监测等五大智能模块功能,符合CCS《智能船舶规范》,符合国际船舶监控—报告—验证(MRV)规则要求。
外高桥造船是智能系统的实船示范应用单位,经过两艘船的实船建造和完工交付,极大提升了其智能船舶的设计、工艺和建造能力,进一步完善了智能船舶建造体系与流程,取得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可应用的经验和成果,为下一阶段智能船舶研发和建造夯实了基础。
项目研发、技术攻关和实船建造,以及技术标准、指导文件制定等同步推进。外高桥造船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智能船集成设计技术、工艺设计标准化及联调技术等研究,在设计,施工工艺,检验测试等方面完成多项专利申请,形成多项企业标准和指导文件。
打通科研项目物资人员管理流程,打破科研和实船分开独立管理的传统模式,自始至终秉承集成设计和建造同步原则。智能船舶1.0示范建造属于实船建造项目,涉及大量装船设备物资的仓储、物流、装配等管理工作,同时也有大量科研服务人员的人员管理问题。外高桥造船从设计研发、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及建造调试等方面进行了有效集成融合,运用排程保障技术,确保科研项目进度与示范船建造周期相匹配,最终实现按期交付的目标。这种创新的集成管理模式,为后续科研示范船的建造起到了示范作用,也为未来实现智能船舶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未来,外高桥造船将继续在中船集团《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引领下,发挥“智能船舶1.0专项”研发团队整体效能,进一步加大理念、技术和管理创新力度,全力突破自主船设计及建造、智能信息技术与海洋装备融合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制海洋全领域、全系列自主船平台,构建核心智能技术自主可控、智能产品体系化研制与应用、测试与验证条件保障,以及基于数据驱动的设计建造、运营、服务能力,为打造世界领先的智能船舶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新动能,驱动造船、航运、港口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开创中国智能船舶新的时代。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香港明华船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磊,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总轮机长、香港明华船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士伟以及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命名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