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配业未来发展“道长且阻”

2010-03-05 08:59 | 中国船舶报 船配市场


    虽然09年我国船配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向好的因素,但船配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短期内难以逆转,产品价格还会继续走低,船配业未来的发展“道长且阻”,因此,有专家表示,船配企业必须同时专注外部工作和内部工作两方面,相关部门也要强力推行行业的整合工作,这样才能使我国逐步成为船舶配套强国。
    严峻形势还将持续
    2009年,接单难不仅是我国船配企业面临的问题,也是全球船配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芬兰瓦锡兰集团公布的2009年业绩显示,去年该集团接单金额只有33亿欧元,同比大幅降低41%,其船舶动力部门的接单金额同比更是下降了83%。不仅如此,德国MAN公司、韩国斗山重工等企业也都公开表示产品订单量明显下降。中国船舶工业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班表示,由于不少原有订单推迟或被取消,新增需求不足,今年全球船配业供大于求的大势难以改变,甚至不排除出现比去年更糟情况的可能,船配企业必须继续面对接单难这个问题。从国内的供需情况看,到2011年,国内低速船机产能或将达到2000万马力,但实际需求肯定远远小于这个数字,即使今年新船接单情况有所好转,产能过剩依然是肯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船配企业今年减产、裁员将不可避免。王班表示,一些船配企业去年经营业绩总体尚可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量在手订单设备的完工交付,其中一些设备的价格还较为理想,但是,基于对未来市场的消极预期,不少船配企业已经采取了缩减产能的措施。MAN公司已经开始减产、裁员,瓦锡兰也宣布缩减部分船用产能,关闭其位于荷兰Drunen 的螺旋桨生产厂、位于Zwolle的部件生产厂以及位于芬兰瓦萨的生产20型发电机组工厂,而且,其今年还将在去年裁员600人的基础上将裁员规模扩大至1400人。业内人士认为,MAN和瓦锡兰作为全球低速船机双雄,其采取的行动很有代表性,这意味着其他中小型船配企业的日子也不可能太好过,很多企业会陆续减产、裁员,以适应当前订单稀少的市场。
    王班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船配业的发展模式也将出现一些变化,各企业集团、各国市场消化自产配套产品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对船配企业来说,除依靠所属集团和国家的需求来求得生存外,他们还必须去争抢其他市场份额,因为仅靠内部市场显然“吃不饱”。由此预见,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了争夺订单,价格战几乎不可避免。事实上,2009年,船配市场的价格战已经打响,在国内船配企业比拼价格的同时,韩国和日本的船配企业也纷纷瞄准中国市场,大量低价向中国船企销售他们的产品。
    此外,无论从国际强制标准的发展走向还是市场发展的自身需要来看,2010年业界对船配产品节能、环保性能的要求都将更高,掌握着先进技术及具有标准制定话语权的企业将有更强的竞争力。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下,谁能坚持继续在技术上进行投入,谁能不断开发出受船东欢迎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谁就会在未来的市场上具有更大的主动权。
    兼顾当前与长远
    当前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都表明:船配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十分严峻。尽管去年我国船配业的发展出现了几大亮点,但企业还远远没有条件谈“居安思危”,仍必须“居危思进”。目前,我国船配业正处于产能上升期,市场却处于低迷期,加上我国大部分船配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一旦丢失原有客户和市场,其受到的打击有可能是致命的。因此,船配企业首先要抓的工作是维护原有市场,保证产品交付。王班表示,产品的性能、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的水平是决定船配企业竞争力的三大关键因素,现阶段大家更要注重在这3个方面下工夫。以船机企业为例,已掌握研发技术的企业,要在产品满足国际标准相关排放要求的基础上,尽早以更高的要求进行相关投入,同时不断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并在成本控制方面有更优秀的表现,从而提高竞争力;而受制于专利技术的企业,由于在产品技术性能上难有太大的提升空间,则更要在细节处理方面下工夫,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同时,船配企业应充分与客户进行沟通,尽量为客户提供更加周到、便利的服务,在维护原有市场的基础上,还必须结合相关政策,敏锐寻找新市场,积极争取新订单,并拓展相似产品乃至非船产品市场。
    对在抢市场过程中的产品定价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价格战在所难免.但船配企业不应一味靠低价来吸引客户,盲目参与价格战,只会让市场参与者都受损。他们建议,船配企业应积极与船企、船东结成战略联盟,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合作双方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削弱外部因素的影响,实现共同发展。
    从内部来讲,船配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效率。企业的钱要花在刀刃上,杜绝浪费,但该花的钱还应尽量不打折扣。比如,技改投入、研发投入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应持续进行,只有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提高了,企业才能用较少的人创造出较大的价值。在一个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企业不进则退,因此,必须采用先进技术,开发出高效、节能、环保的产品,才能受到用户的欢迎,达到稳定和拓展市场的目的。业内人士表示,当前,船配企业既要想办法平稳度过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又要着眼长远,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做起来虽然相当不易,但必须狠下工夫。
    此外,除了要增强自身实力,船配企业间还应加强合作,形成更大的合力。行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发挥管理职能,对新上产能进行引导,防止一哄而上;同时,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整合优势资源,使每类船配产品的生产领域,都有一家或几家实力强大的生产企业,这些企业要具备在全球布局售后服务网络的能力,从而消除船东在使用国产船配产品时的担忧,让中国船配产品更快地走向世界,也让企业获得更大的产品附加收益。相信在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船配业将得到更大的发展,自主船配产品的装船率将不断提高。
   
END

关键词: 中国船配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