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配业业绩可喜问题堪忧
2011-12-23 08:45 | 中国船舶报 船配市场
2007年夏天,几乎所有船配企业都在顶着酷暑开足马力搞生产,因为造船市场一片繁荣,船配市场供不应求,同时,很多企业在谋划扩充产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形势急转直下,不少企业的生产任务依然饱满,但新接订单大幅减少。2009年,市场持续冷清低迷,企业日子十分难过,竞争趋于白热化。2010上半年,航运及造船市场有所反弹,在此带动下,船配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柳暗花明的景象,但反弹并未变成长久的复苏,船配企业也只看到了短暂的光明,由于新接订单少,部分企业开工不足甚至被迫转行,市场形势依然严峻。
从近几年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我国船配业的变化紧随造船市场的变化。在船市兴旺时期,船配业实现了大发展,较好地满足了造船业的需求,无论企业数量与规模还是产值都实现了大飞跃。但同时也可以看出,由于核心技术缺失,开拓国外市场的力度不够,我国船配业的抗冲击能力较弱,当国内造船业出现波动时,自身发展也就受到很大影响。
加速满足国内造船业需求
先看一组数字,2008-2011年每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船配产品的金额整体呈上涨趋势,其中,进口金额持续上涨,出口金额除2009年前三季度有所下降外,其余均保持上涨。从绝对金额上看,我国同期进口船配产品的金额约为出口金额的2倍,贸易逆差明显,这反映出,与造船业相比,我国船配业的发展明显滞后,这也意味着我国船配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过,从各年同期相比的情况看,我国进口船配产品的增幅呈逐渐放缓的趋势,而出口船配产品虽然波动较大,但近两年的增长比例比进口额增长比例要大。这表明,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船配业正在加速满足我国造船业的需求。近几年我国的造船完工量持续上升,2008-2010年分别为2881万载重吨、4243万载重吨和6560万载重吨,今年前三季度已经达到5101万载重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3%,由此推断,国内造船业对船配产品的需求正大幅增加,再加上进口增速放缓、出口增速加快,可见,国内船配产品的产量正迅速增加,有效地降低了我国造船业对国外配套产品的依赖程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我国船用低速柴油机产能大幅提升,产量迅速增长,造船业对进口船用低速柴油机的依赖程度大大减小,进口金额持续减少。从这几年我国进口船配产品的情况看,虽然船用柴油机进口额在船配产品进口总额中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其绝对数额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今年前三季度其进口额比去年前三季下降了8.74%。
各地争抢船配业发展蛋糕
随着造船业的发展提速,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意识到船配业发展滞后的拖累效应,也看到了船配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纷纷鼓励相关企业进行投资或研发技术,设立船配园并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项目落地,这些措施对当地船配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目前,大连、上海和青岛等地的船用低速机、推进器和阀门制造,南通的钢结构、船用换热器、甲板机械制造,重庆的柴油机二轮配套产品、船用仪器仪表生产等产业都已较为发达
如今,船配园已成为不少地方发展船配业的重要载体,因为园区可以将船配企业聚集起来,产生产业集聚效应,不仅区内企业的联手合作更加方便,而且利于发展区域性的集配、物流等服务业。不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很多船配园的招商工作遇到了困难,不少新成立的园区难以吸引到有带动效应的大企业,致使其他有意入园发展的企业也持观望态度,部分园区甚至已经更名并将招商重点转向其他行业。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年,几大船机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二轮配套的重要性,并牵头建设了为柴油机总装企业配套的船配园区,这有利于完善产业链,提升我国的造机水平。
同时,在各地近期出台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都将发展船配业列为重点内容。例如,辽宁提出要进一步增强财政对船配业的扶持力度和导向作用;积极吸纳各类资本和技术参与配套业;重点发展10个系列产品;重点打造6大造修船基地和12大船舶配套产业园区。江苏提出,“十二五”期间,其船配业产值要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市场份额占全国50%以上,主要船用设备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流船型本土化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80%以上,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超过6家。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各地发展船配业大多致力提高船配产品的本地装船率,都希望发展船用柴油机等关键、用量大、价值高的船配产品,这就容易导致各地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各自为战,造成重复建设,导致全国船配业结构失衡。例如,早前业内人士已经在担心船用低速柴油机的产能过剩,认为各地应当停止新上这一类项目,但不少地方在制定规划时,仍将船用低速柴油机作为重点发展的产品。另外,从以往的情况看,在船配市场,某一种产品的研制取得突破之后,很容易出现相关项目一拥而上的情况,这也应当引起重视。
行业洗牌蕴藏发展机遇
在2007年的市场高峰之后,我国船配企业的整体发展进入了低谷期,但具体企业的发展出现了分化,部分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经营不善走向倒闭,部分企业转投其他行业,也有部分企业经受住了市场走低的考验,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以仪征为例,从2010年至今年7月底,该市就有59家船配企业进行业务重大变更登记或直接歇业,约占该市船配企业总数的20%。在辽宁,一家船用舱口盖制造企业原来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但从2009年起由于接不到相关产品订单,只好改而经营桥梁钢结构产品。
不过,时势造英雄。一些技术实力强、产品质量好且善于经营的船配企业在冷清市场中取得了很好的业绩,或扩大生产规模,或设立技术研发中心等,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例如,江苏政田重工可谓起步在熊市,其船用起重机项目于2008年动工,2009年投产,通过在产品质量和市场营销方面苦下功夫,其市场之路越走越宽,今年决定投资建设船配园,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武汉中舟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收入就相当于去年全年,该公司正在武汉船配园建设新厂,同时,由于其良好的发展势头,还得到风险投资基金的资金注入。以这两家船配企业为代表的一批实力型船配企业正在向上市的目标进发。
深入分析,倒闭或转行的船配企业大多是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较低,售后服务力量薄弱的企业,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就较弱,加上其主要客户只有一两家造船企业,一旦其所依靠的船企业绩下滑或者变更采购对象,这些企业的经营就会陷入困境;而那些能快速发展的企业则基本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产品质量过硬、技术含量较高、与环保节能等行业热点结合紧密,售后服务网络比较健全及营销能力强大等。
业内人士表示,要做强我国船配业,抓住当前行业洗牌的机会至关重要。应引导企业间的兼并、联合、重组行为,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使大型企业的研发实力进一步增强,不再搞重复建设,而是拿出时间和精力重点攻克关键船配产品的研制技术,增强产业链上薄弱环节的力量,以核心技术来打造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