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配业现垄断怪圈

2011-12-07 08:45 | 中国船舶报 船配市场


被垄断,反垄断,再被垄断,这一现象正发生在我国关键船配产品市场上。要做强船配业,就必须打破这一怪圈。
克服重重困难,我国一家船舶配套企业终于成功研制出一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配套产品,消息传出,令人无比欣喜。然而,国外生产同一产品的厂家立即作出反应,将其产品价格大幅下调50%。情况的突变让国内这家企业措手不及,原有的产品价格优势荡然无存,尽快实现该产品批量生产的希望也由此泡汤。其实,这起案例反映了我国船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即反垄断之路异常艰难,即使技术突破取得成功,也容易因为国外企业的价格战而在市场起步阶段就夭折。
长期以来,国内造船企业热切期盼能打破国外船配企业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采购到我国自主研制的产品,因为垄断就意味着产品价格昂贵,有时候交货期也不能得到保证,致使造船企业采购成本大增。在业界人士的共同呼吁下,一些船配企业和研发机构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自主研发,并在中速船用柴油机、甲板机械、船用压载水处理系统等产品领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使我国在关键船配领域的自主研制工作有所突破。
倘若这些自主研制的产品顺利走向市场,企业生产规模得以扩大,那么船配企业收获投资回报将顺理成章。但遗憾的是,一些企业刚刚尝到突破技术难关的甜头,就遭到了市场的无情打击。业内专家表示,新技术的研发、新产品的制造一般是在实验室里完成的,制造样品时,选材极为严格,工艺极为精细,因此其制造成本比较高。从单个样品制造到批量生产,看似只是产品数量的增加,实际上却有本质变化,这关系到二级配套产品供应商、批量生产工艺、生产流程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船配企业要实现从样品制造到批量生产的转变,必须有一定的市场做基础,进行规模化生产,才能在增加数量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并实现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完善产品性能、提升品牌知名度等目标。然而,国内企业的产品刚刚研制成功,国外企业就立马大幅降价,并且承诺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加上其在品牌知名度和售后服务网络方面的固有优势,因此,造船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继续购买国外企业的产品对其承接新船订单、保证造船质量等工作更为有利,从而对国内船配企业研制的新产品不买账。
看起来,国内造船企业捡了便宜,但事实上,国外船配企业绝没有这么“好心”。业内人士表示,国外企业的思路非常明确,那就是要在我国掌握研制技术之前封锁技术、垄断市场,使我国船配企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制,而在我国掌握了研制技术之后就会实施低价策略,以保住市场,阻止国内自主产品的产业化。倘若我国船配企业占领了部分市场,他们就会用各种手段力争重新夺回市场,恢复其垄断地位。一旦我国船配企业自主研制的产品没能实现批量生产,甚至放弃了这一产品的生产,国外企业也就不会再“优待”国内造船企业了。
正因如此,我国船配企业的自主研制之路异常艰难。不过,为了尽快弥补配套这块短板,再难的路也要走。专家表示,有3种方法可以有效保护我国船配企业,避免其研制成果过早夭折。第一,由政府牵头,联合相关企业设立支持船配企业自主研制的基金。当遇到国外企业打价格战时,船配企业能从该基金获得支持,与国外企业“血拼”,努力打开市场。第二,船配企业要以灵活的合作方式争取造船企业对自主产品的大力支持,如在造船企业购买新研制产品时给予较高的价格,待新产品实现产业化之后,船配企业再以优惠的价格向造船企业供货,这可以在合作之初就约定好。第三,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等向我国倾销船配产品的行为,相关的行业组织要联合国内船配企业,果断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从技术和市场两方面都打开了通道,我国船配企业的自主研制之路才有可能走得更远。
END

关键词: 中国船配业垄断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