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造船业搭“中国神船”掘金蓝海
2019-11-29 09:49 | 南方网 国内造船
继“南北车”“宝钢武钢”等合并后,央企重组再迈新步伐。11月26日,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俗称“南北船”)合体落定,合并重组后形成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中国神船”要来了。
合并后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智慧制造理念深入人心;“南北车”合并而成的“中车”,已是全球知名的创新型企业。
国企有针对性整合,恶性竞争少了,产品优势更加突出了。经验在前,“南北船”合体,中国能造出怎样的船?令人期待。
广州可是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南北船”的合体将给广州造船业带来什么影响?有料哥认为,底子厚的广州船海产业,有望借着这艘巨无霸般的“中国神船”,驶向大湾区,乘“船”出海掘金蓝色海洋经济。
分拆20年后仍是一家人,广州已是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
“南北船”早在20年前已是一家。
公开资料显示,“南北船”前身为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简称“原中船总公司”)。原中船总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第一家全国性的大型工业公司。20年前,原中船总公司分拆出原中船集团和原中船重工,因为以南北地域划分的缘故,分别被人们冠以“南船”和“北船”之称。
在此次拆分后,北船更偏重军工生产,南船则以民用船品生产居多。
2017年,北船成功超越韩国现代重工,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南船也在后一年登上了全球造船业前三的宝座。更厉害的是,北船旗下多家公司参与了首艘国产航母建造。
广州是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也是原中船集团产业的重要集聚地。这里分布有原中船集团所属广州船舶工业有限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和中船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等一大批实力强劲的制造和科研企业。
原中船集团对广州有多看重?来看看中船龙穴造船基地。这个位于广州市南沙区龙穴岛东北侧的超大基地,占地总面积为437公顷(不包括72公顷的内港池),基地岸线总长为4500米,纵深为1300米,是《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的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
“此次船舶集团成立,对于我国陷入重重困境的造船业而言,是种机会也是种挑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工程师张晨阳表示,我国“南北船”合并后,将会“修剪残枝”(各类“僵尸企业”),同时更好地集中力量,在面对日韩等造船大国企业的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传统来讲,航运界对我国船舶制造能力认可度低于日本及韩国,从二手船舶中的各国造相似船船舶报价,就可知一二。合并之后,我国船舶工业可以在精细化上可以再多下功夫,造品质化船舶,形成口碑后,相信能收获更多的订单。”
造船业巨无霸,广州智造擦亮造船“中国名片”
中国船舶集团成立同日,位于广州的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也迎来一件大事。中国船舶集团揭牌后开工的首艘船——广船国际为中远海运客运有限公司建造的1370客位/2800米车道豪华客滚船首制船在当天举行开工仪式。
该船建成后将在渤海湾地区运营,或将成为该地区航速最快的大型豪华客滚船,最高航速可达22.3节。船上配备360多间旅客舱室,可承载旅客1370人,将实现客货同运,高端、舒适、环保节能,这艘大型豪华客滚船就是“高大上”的代名词。
向海而兴,向洋而生。早在2009年,广东将船舶制造业列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并提出把以广州为主的珠江口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为船舶“广州制造”提供强大的支撑。
广州有船舶企业40多家,其中具有船舶建造能力的企业20多家,船舶制造产品覆盖集装箱船、成品油船、大型多功能化学品船、滚装船、客滚船、半潜船等领域。
家底雄厚的广州,现在已从“制造”向“智造”迈进。
11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渔业捕捞加工一体船——“深蓝号”入列仪式在黄埔文冲举行。“深蓝号”主要用于南大洋渔业捕捞,兼顾海洋科考功能,取得近200项知识产权保护,实现了我国在现代化渔业船舶装备领域的重大突破。值得骄傲的是,该船由黄埔文冲为上海崇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建造,708所参与设计。可以说是妥妥的“中国智造”。
船舶海工产业也为广州的经济增长增添了动力。今年前三季度,南沙GDP同比增长10.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68.63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船舶制造业(占比1.68%)增速位于所有行业之首,完成产值31.47亿元,同比增长161.78%,贡献率仅次于汽车制造业。
虽然基础雄厚,但广州造船业也有短板。“广州本地在培养造船业相关人才中的自我造血能力不足,这方面可以通过人才流动来弥补,比如可以与广州人才交流较为频繁的武汉也拥有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该学科强校进行交流。”张晨阳表示,“此外,广州与上海及其周边相比,船舶研究所较为缺乏,船舶设计能力也是广州弱项;造船领军企业不够强大,造船类型有待扩展等也是广州的弱项。”
“南北船”合并,广州乘“船”出海掘金蓝海
“南北船”的合并,也是船舶海工行业的重新洗牌。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三大造船指标两增一降,其中,造船完工345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承接新船订单36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7%;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93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4%。从三大指标来看,造船业已经接近下行周期底部。
“南北船”合并,有望形成合力造船出海。有料哥获悉,“南北船”资产、业务部分重叠且各有侧重,“南船”侧重船舶制造,“北船”侧重船舶设计与配套。这对于广州而言,推动船舶海工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契机。
“我国船厂虽然众多,但接单集中在单船金额较低的散货船,集装箱船等类型的船舶,在技术含量较高的LNG、LPG等各类型的海工船以及邮轮方面的订单竞争中,不敌部分欧洲及日韩等传统造船强国。另外,在船舶关键设备,例如通信导航设备,主机、副机等领域话语权低下。”业内人士表示,“南北船”两家企业各有侧重,一家旗下船舶研究所众多,一家旗下造船厂较多,两家合并后,整合各自的资源,能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协同效应,能产生“1+1>2”的效应,同时,也能有效减少我国造船企业在抢造船订单过程中的内耗。
合并之后,邮轮产业或将首先“吃到甜头”。
一直以来,我国的邮轮旅游运营、大型豪华邮轮制造业长期被外资企业占据。据了解,目前在国内运营的8万吨以上邮轮鲜有国产品牌,基本都由歌诗达、皇家加勒比、MSC地中海等国际知名邮轮公司运营,这些船只均由海外企业生产。11月17日,全国规模最大的邮轮母港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启用。首航的正是歌诗达邮轮“新浪漫号”。
2017年起,国内邮轮市场步入低谷,不少外资邮轮企业都开始“做减法”,甚至个别邮轮公司还退出中国的豪华邮轮运营市场。
这时候,国产邮轮就显得更为重要。首艘国产豪华邮轮已于去年在原中船集团下属船厂建造,在邮轮母港、邮轮建造等方面初步构建起完善产业链;中船重工资本运作更为出色,分板块上市思路经营多年,且在科研实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结合,将对广州乃至大湾区邮轮产业有更深层次的影响。
广州造船业的优势长久以来传承有序,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好的造船经验以及拥有一些优秀的造船工匠。“广州还拥有中远散货、广州远洋等一众大型优质航运央企,这也是广州造船业的潜在机会。同时,广州作为我国最南的大型船舶工业基地,在未来争夺东南亚,印度方向的船舶订单中存在天然优势,也将成为广州未来突围的重要潜力。”张晨阳很有信心。
“南北船”的合并,更让广州的海洋科技梦更近了一步。仍以南沙为例,2014年底,南沙新区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刚一设立,旋即吸引众多海洋科研机构密集布局南沙。
“南北船”时隔20年再合体,广州造船产业、海洋产业都或将迎来发展的“东风”,巧借东风好扬帆,期待“广州智造”掘金蓝色海洋能力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