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船舶海工驶向深蓝

2019-12-06 08:27 | 现代快报 国内造船


11月初,中国首艘极地探险邮轮“阁默号”完成首航,在八天的旅程中破冰斩浪,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南极的极端天气考验。作为招商局工业集团极地探险邮轮系列项目的首制船,“阁默号”也是中国造船史上第一艘极地探险邮轮,于今年9月在江苏海门基地正式交付,标志着中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国内首制20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全球首艘tri-lube型C型储罐液态乙烷气体运输船、全球首制双燃料汽车运输船……近年来,南通船舶海工企业在高技术船舶领域不断发力,一批在行业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大国重器”诞生。如今,作为南通老牌支柱产业的船舶海工业,正向“微笑曲线”两端进发,驶向高端“智造”的全新蓝图。

从“造壳”迈向“造心”系列“大国重器”亮相国际舞台

12月初,通城刚经历了几轮降温,但招商局工业海门基地却是一片热闹和繁忙景象。记者在现场看到,极地邮轮3号船已经完成了前期组装,正在船台上进行室内装修和线路布置等工作。船台边多个造船生产车间也“马力全开”,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邮轮零部件制造。

这个位于长江边的招商局工业海门基地占地2000亩,主要从事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含模块)设计、制造以及豪华邮轮制造等业务,产品包括石油钻井平台、海上起重船、LNG船等特种工程船舶、极地探险邮轮和中型豪华邮轮。

招商局工业邮轮基地工程指挥部综合组副组长刘俊瑞介绍说,自2013年落户海门以来,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已累计实现销售近200亿元,承接高端海工、特种船舶项目36个,完工、交付22个项目,累计订单超过42亿美元。

随着南通船舶海工企业在高技术船舶领域不断发力,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大国重器”在南通诞生,在国际舞台成为了行业内外瞩目的焦点。国内首制20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全球首制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全球首个驳船型浮式LNG储存及再气化装置(FSRU)、世界首个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驳船(FLNG)、亚洲最大的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等一大批国内、国际首制高端船型在南通成功建造交付。

近年来,南通积极推动船舶海工产业由“造壳”迈向"造心",高端配套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突破。南通振华传动机械研发生产的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等关键配套设备实现装船;南通润邦重机生产的液压式插销升降系统已批量配套国内多家海工企业建造的平台;华滋海工生产的世界最大的C型船用液罐为全球首制85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乙烯船配套。

从“制造”到“智造”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招商局工业海门基地旁,作为江苏省省级重大产业项目的邮轮制造基地、邮轮配套产业园、国际邮轮城已经正式开工。基地总占地面积规划为65万平方米,将引进自动化、智能化的欧洲先进薄板流水生产线,依托该生产线,邮轮生产将全面提速。

据悉,邮轮自主制造是当下我国亟待攻关的难题,也是邮轮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在28个月的建造周期内,招商工业专门成立超800人的专家团队,在引进国外邮轮制造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不断消化吸收,突破创新,接连攻克了安全返港、薄板焊接变形、振动噪声控制等100多项技术难题,补齐了我国在材料和设备上长期以来依靠国外引进的短板。

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船舶海工行业的发展背后,离不开政府长期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资金扶持。从“制造”转型升级到“智造”,南通踏出了坚实的一步。从搭建交流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加强法律服务、协助人才培养、树立行业标杆等方面入手,南通给企业营造了良好的质量提升环境;在研发、检测、人才引进、技能培训、公共政策支持等方面,为企业提升质量水平提供服务保障,并指导企业实施复合化、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为目标的升级改造,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

近年来,南通聚焦研发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创新能力得到充分提升,有力促进核心技术突破。如今,南通已建成以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南通中远船务、江苏招商重工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一批重点企业省级企业研发中心为骨干,专业设计公司为辅的研发设计体系;企业人才队伍培养得到强化,2018年培养船舶海洋工程系列工程师人数达到300人、2019年超过500人。

其中,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项目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浮式钻井储油平台总段下水及旋转合拢对接方法”专利获得中国专利金奖。

破题行业发展困局传统支柱产业实现“华丽蜕变”

作为南通“3+3+N”支柱产业,船舶与海工产业近年来也面临着行业发展的瓶颈期。招商局邮轮制造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科技创新室经理徐龙堂坦言,现阶段船舶海工行业内很多关键技术依然被国外所垄断。面对这一困境,招商工业把“人才”放在了关键位置,在欧洲成立了研发基地的同时,不断将船舶工业的优秀人才引入国内。

目前,招商局工业海门基地外籍海工专业人才比例已达3.8%。此外,2018年12月,招商局工业海门基地成立了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通过引入院士团队,综合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深海工程技术研发团队和平台,提高海门基地乃至南通地区在深海开采装备开发的核心竞争力,以新产品研发引领未来,实现“中国制造”的主体目标。

作为传统行业的船舶海工,如何才能“扛”过行业的凛冬?南通多家船舶海工企业下足功夫,给出破题之作,通过转型海工及其他业务等方式优化产能结构,促使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启东奔腾船业引入外资成立了江苏华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转型超大型液罐系统等核心配套产品。启东道达重工被上海振华重工控股后,转型海工装备和高技术特种船舶,交付4500吨打捞起重船项目“创力号”、“天鲲号”绞吸式挖泥船等高端产品。

近年来,南通船舶海工产业积极向豪华邮轮、海工装备、高技术船舶等领域转型发展,产品技术水平、产业竞争力明显增长。今年1-5月,整个产业的市场份额总体保持在全国的10%左右。

END

关键词: 南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