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研究报告》在沪发布
2021-09-25 16:53 | 中国社会科学网 船舷内外
近期,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小年研究员领衔的团队在沪发布了《邮轮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提升中国邮轮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报告采用中国邮轮产业的第一手资讯进行了专业洞察和评述,是国内中国邮轮经济定量研究的开篇之作,首次由中国的专业智库通过对邮轮公司的访谈和调研,结合公开统计数据对中国邮轮经济未来十五年发展趋势、规模和路径进行仿真分析。
报告主要聚焦三个方面的热点问题:第一,改革开放后,国际邮轮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第二,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邮轮对中国的经济贡献究竟有多大?邮轮是不是“过路经济”,有没有所谓的“乘数效应”?其乘数效应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如何测算?第三,高度国际化的邮轮产业如何融入以内循环为主、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未来三个五年计划期间(2021-2035),中国邮轮经济的发展前景和趋势是什么?中国邮轮产业能否在2035年实现预期的市场发展目标?如何提高邮轮对中国的经济贡献度?
基于对邮轮行业多年的追踪研究和第一手行业资料,课题组通过建立“中国邮轮经济计量模型”,对邮轮经济在中国的现有规模和未来三个五年计划期间(2022-2035年)将要达到总量和水平进行测算和评估。研究显示,邮轮产业链经济在中国已初具规模、潜力巨大。继续对外开放邮轮市场,要坚持高质量发展,集聚国际资本、技术和管理要素资源,提升中国邮轮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释放中国超大市场和内需的巨大潜能,推动邮轮产业链内循环,抢占先机,提前布局,将确保实现2018年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在《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为中国邮轮行业在2035年设定的发展目标,在“量”和“质”的两个维度上超越欧美世界两大邮轮经济。
中国邮轮产业经济发展已奠定基础
邮轮是当今全球休闲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但同时又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行业,人们对邮轮的社会经济价值却知之不多。邮轮作为运输产业在世界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作为度假产业在欧美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进入中国有十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国际邮轮巨头持续加大在华投入,推动了中国邮轮市场的爆发式成长,中国政府从中央到地方也一直高度重视邮轮市场、行业和经济的发展。
研究发现,国际邮轮行业在过去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在资本、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持续巨大投入,不仅培育了市场,而且初步培育了邮轮产业链经济,为中国邮轮产业经济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继续向世界开放中国邮轮市场并遵循高质量发展路径,将释放中国邮轮超级大市场的动能,推动邮轮产业链的内循环,带动对国民经济各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内需。
通过数据分析得知,为了实现中国邮轮行业的百年机遇,必须用好“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即在扶持自主邮轮运营商和品牌成长的同时,要继续发挥国际邮轮运营商在未来中国邮轮市场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推动中国邮轮产业在资本投入、技术、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等方面对标国际水准,提升国际竞争力,融入国际邮轮产业经济的大循环。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邮轮行业遭受了严重打击。目前,国际邮轮航线已在世界各国陆续恢复,中国是最早按下暂停键和最具备安全复航条件的国家,但还未有明晰的复航方案。我们应明确,由于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控制而引发的输入性风险,确定复航时间表是不现实的,但是确定复航路线图是有必要的,以便邮轮港航企业、口岸单位、卫健委和联防联控部门提前布局,为在时机成熟时安全重启中国邮轮业做好政策、硬件和规程上的准备。
中国邮轮经济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2006年,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上海迎来了史上第一条以中国为母港的国际邮轮航线。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国际邮轮巨头纷纷开始在中国部署母港航线。2006-2019年,中国邮轮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期,年均增长率高达52%,中国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邮轮市场,带动亚太地区成为继北美、欧洲之后的第三大区域市场。作为中国邮轮产业的摇篮和中心,上海跻身全球五大邮轮母港方阵,并稳居亚洲邮轮母港之首。
我们应明确,邮轮是高风险投资,在人口规模大和人均收入高的国家,开发邮轮市场未必总是成功。但从长远看,国际邮轮公司对中国社会经济最为影响深远的贡献是在培育市场的同时,培育了邮轮产业链经济,包括本土邮轮建造和维修、港口服务、邮轮服务、船舶供应、地区总部、邮轮旅游业等。国际邮轮公司另外一个重要贡献,是帮助引进、吸收和采用高新技术,推动中国制造业挺进国际制造业设计、工艺和供应链标准的前沿。国际邮轮对中国还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崭新的、高满意度的、适合全家出游的度假方式,丰富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推动中外文化和民意交流。
报告还对中国邮轮经济发展前景和趋势作了研判。研究发现,在疫情发生、邮轮全线停航之前,2019年国际邮轮公司对中国的直接经济贡献为140亿元左右,带动总体经济贡献358亿元左右,就业薪酬116亿元左右,就业约6.7万人。未来,邮轮经济完全恢复后,势必会有更亮眼的表现。
打造邮轮经济高质量新发展格局
如何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看待邮轮对中国的经济价值和制定邮轮产业的发展策略是报告所研究的核心问题。课题组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邮轮经济的源泉是游客,以中国游客为主,外国游客为辅,所以邮轮是以内需为主的经济,由于邮轮有较长的产业链,游客内需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内循环和拉动各行各业的内需,包括农业、能源、制造、建筑、批发零售、交通、商务服务和政府服务。庞大的游客内需可以通过邮轮产业链的内循环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第二,和任何经济体一样,邮轮经济的成长需要资本和技术的投入。邮轮是外向型经济,高度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风险投资的产业,需要资本和技术要素的集聚驱动邮轮经济的发展,需要具备资本、技术和人才高度流动性和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与之契合。
第三,中国邮轮行业需要外循环、需要国际资本和技术支撑的另一个原因是,邮轮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航线国际化、客源国际化、船员国际化、运营国际化、法律和监管环境国际化。国际化是邮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和生态环境。自主邮轮品牌的发展和规模化经营也需要走向世界,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应当提前布局,用好“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融入国际邮轮行业的大循环。
课题组认为,上海是中国邮轮产业的领军者,建议以上海为突破口,先试先行以下三大举措:集聚驱动资源,为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规则创新松绑,为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添翼;行业与市场重构,为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价值链;从而形成在其他母港城市的可复制模式,带动中国邮轮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