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船舶海工企业市值上涨:造船强周期未完待续

2024-01-08 18:04 | 航运交易公报 船舶股票


2023年,市值前10位的船舶海工企业中七成企业市值上升。中国造船业揽获全球六成订单,三年蝉联全球接单冠军;油价走高激活油气开发市场,海工市场装备份额保持全球领先

经过20年周期迭代,全球造船业格局已发生变化,逐渐从中日韩“三足鼎立”转向中韩“两强争霸”。2023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同步增长,揽获全球六成订单。

中国造船业加速迈向高端领域。2023年,随着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命名交付,中国已集齐造船领域三颗明珠;中国在LNG运输船领域市场占有率已升至30%,创历史最高纪录。供给扩张有限叠加需求长期旺盛,中国造船强周期已开启并将继续。

海工市场供需趋紧。供给端上,海工装备新订单处于低位,老旧装备加速拆解,海工装备船队供应量下行;需求端上,俄乌冲突叠加红海事件持续发酵,重塑全球能源格局,油价进入上行通道,激活油气开发市场,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

全球造船市场:供给疲软 造价坚挺

过去两年,由于订单累计基数效应持续扩大,全球新造船订单量放缓。根据克拉克森2023年12月31日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累计新船订单成交量为4149万修正总吨(CGT),同比下降18.7%。

克拉克森认为,全球新造船市场正面临产能不足的局面,供给疲软,需求旺盛,新造船市场仍属于卖方市场。

卖方市场下,新造船价格指数维持高位。根据克拉克森数据,2023年11月新造船价格指数报收177.07点,环比增长0.6%,同比增长9.5%,创2009年以来的新高。

中国造船市场在2023年成绩斐然。根据克拉克森数据,2023年中国新船订单量达2446万CGT,市场占有率达58.9%,较2022年提高近10%,稳居全球第一。2023年前11月,三大造船指标同步上涨。全国造船完工量3809万DWT,同比增长12.3%;新接订单量6485万DWT,同比增长63.8%;手持订单量1.34亿DWT,同比增长29.4%。

在绿色转型大势下,新能源订单继续发力。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船舶新接订单中绿色船舶占比近50%,广船国际绿色订单占比近60%。绿色航运需求具有长期成长性,利于全球造船市场在更新需求支撑下维持高活跃度。

中国造船市场:周期走强 整体向荣

造船业强周期启动已是行业共识。从供给维度看,因船厂产能受限,供给扩张困难。需求维度看,上一轮造船强周期(2002—2008年)由产能扩张导致的船队运力基本出清,船舶拆解周期性基本跨度在20年,替换需求长期旺盛,造船企业在2023年迎来量价齐升的确定性增长。

2023年,中国造船业交出亮眼成绩单,包揽全球近六成订单,三大指标全球领跑,挤进《2023年中国港航船企市值排行榜》(《市值榜》)中的5家造船企业市值均实现同比增长,整体向荣。

2023年,中国船舶表现抢眼,市值达1316.56亿元,同比增长32.14%,在《市值榜》中上升1位,排名第2位,在市值前10位的中国船舶海工上市公司中继续排名首位(见图1)。旗下江南造船、沪东中华和上海外高桥造船均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生产经营任务。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成功完成交付,推动中国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布的全球首型、世界最大2.4万TEU型核动力集装箱船型在近零排放领域获得广泛关注。

中国重工市值达941.72亿元,同比增长18.34%,在《市值榜》中上升1位,排名第4位。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303.02亿元,同比增长16.72%;净利润为负1.11亿元(2022年为负12.50亿元),实现大幅扭亏。其中营业利润为3361.48万元,同比扭亏为盈,现金流量状况也有所改善。公司深入实施“成本工程”,持续压降制造成本,加强精益管理,提高生产效率,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

中国动力市值达393.88亿元,同比增长19.21%,在《市值榜》中上升4位,排名第14位。受益中船集团在造船业龙头地位,中国动力手持订单饱满,业绩确定性强。锦上添花的是,下游造船价上行、绿色燃料渗透率提升及钢价下跌,进一步增厚盈利能力。

扬子江船业市值达316.52亿元,同比增长13.66%,在《市值榜》中继续排名第20位。这家头号民营船企在2023年三季度专揽热点船型,在油船新造船价格指数高于近5年平均水平情况下,承揽成品油船订单,创近10年新高。旗下子公司为经营目标鏖战,截至9月底,扬子江船业超额完成年度接单目标的2倍,达60亿美元。

中船科技市值达279.4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18.9%,在《市值榜》中排名上升20位至第22位。2023年公司超百亿元资产重组落地,8月通过定增募资87.43亿元。在造船行业良性发展与远洋海军装备建设背景下,受益于去产能、产品结构升级和产业集中的红利,中船科技市值得到大幅提升。

中船防务市值达265.78亿元,同比增长26.80%,在《市值榜》中上升1位,排名第23位。公司拥有黄埔文冲核心造船资产,受益于船舶行业周期复苏、量价齐升,中船防务市值大幅上涨。

中国海工市场:市值普降 发展可期

克拉克森数据显示,海工装备新造价格保持向上势头,主要船型价格均上涨,其中超深水钻井船新造价格同比涨幅高达22%,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新造价格涨幅接近18%。海工支持船涨幅较小,同比增长约5%。

受益于当前国际油价走势,海上油气开发活跃,租赁市场涨势喜人。克拉克森海工市场指数达102.33,已经超过2014年高峰时期的水平。全球自升式钻井平台平均租金达12.17万美元/天,环比上涨2.7%,同比上涨13.8%;浮式钻井平台平均日租金达31.16万美元/天,环比上涨1.5%,同比上涨19.9%。

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动力增强,带动石油、天然气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国海工市场受益于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三桶油”7年行动计划利好带动,油服行业整体趋势向好。

中海油服市值达563.79亿元,同比下降12.5%,在《市值榜》中继续排名第8。三季报显示,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上涨21.7%、9.9%,业绩保持稳健。基于金融市场利率波动,为助力油服工作量提升上调资本开支,影响市值。

海油工程市值达262.63亿元,同比下降1.98%,在《市值榜》中排名下降3位至第24位。根据公司三季报,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达65亿元,同比下降15.76%,业绩受收入确认影响。但海油工程2023年新签订单表现抢眼,前三季度新签订单同比上涨51%,依托行业景气度上行,前三季度手持工作量饱满,实现归母净利润13.73亿元,同比增长64.40%。

在《市值榜》上,中集集团与振华重工业务多样,不止于海工。其中中集集团市值达447.64亿元,同比上涨37.57%,在《市值榜》中上升8位,排名第11位。2023年三季报显示,三季度,中集集团实现营收345.5亿元,同比下降6.64%;实现归母净利润9702.1万元,同比下降83.25%。前三季度,中集集团实现营收951.24亿元,同比下降12.84%;实现归母净利4.96亿元,同比下降84.1%。作为集装箱制造龙头,中集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占比最高,2023年业绩受集装箱销量下降影响。但海工业务欣欣向荣,收入67.33亿元,同比增长70.49%;手持订单达51亿美元,同比增长141%。

振华重工市值达136.76亿元,同比下降2.49%,在《市值榜》中下降2位,排名第32位。受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和环保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振华重工整体盈利能力偏弱。

展望2024年,传统动力的老旧船舶面临效率下行窘境,在“碳中和”与环保新规批量落地的背景下,绿色船舶新建与改装动能将持续。造船业供给侧改革下,行业大量产能正在出清,造船强周期的“齿轮”已转动。新造船订单方面,集装箱船与LNG船订单或减少,能源危机叠加油轮船队严重老化,新订单可期。海工市场已具备周期重启的基本特征:油价攀升、装备租金居高不下、装备利用率高企。尽管五大海工企业中三家市值下降,但海工业务均有亮眼表现。海工市场经历多年蛰伏,伴随海工装备市场出现修复性反弹,市场已进入复苏期。

END

关键词: 中国造船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