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路里:香港渐失优势出口商转向中国内地
2024-04-03 13:54 | 德路里 集运市场
图1 香港葵青集装箱码头。该港口目前按货物吞吐量,位列世界第十大港口
香港的海运货物量持续下降,逐渐失去对中国内地和东南亚港口的竞争优势。
根据海事咨询公司Drewry的数据,去年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下降了14%,降至1430万teu。这是去年全球大型港口中下降幅度最大的。目前,香港是世界第十大港口,紧随其后的是马来西亚的巴生港,去年货物量增长了6.4%。
香港位于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带的深水港,长期以来一直是通往大中华地区的理想贸易门户。根据香港政府数据,这里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但随着制造业向中国内地转移,以及与中国其他港口的竞争加剧,香港的货物吞吐量已经下降。
相比香港,货主们已开始将中国内地港口视为更优选择,原因在于珠三角的货物通常可以直接通过内地港口到达目的地,而无需通过驳船或公路等方式,中转到达香港。
“香港作为一个港口,收缩是不可避免的。”总部位于香港的航运投资公司Mandarin Shipping的主席Tim Huxley表示,“伴随着制造业的转移,尽管香港仍然是重要的中转港,但它不再是通往华南地区的主要门户,原因在于大湾区其他港口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设施。”
Drewry港口和码头高级分析师Eleanor Hadland表示,今年马士基和赫伯罗特的“双子星计划”将货物枢纽港设在深圳的盐田港而不是香港,凸显了这一趋势。深圳和广州的港口已投资建设了深水码头设施,促进了对主航线的增加,换句话说,就是绕过了香港。
图2 香港、深圳和广州2010-2022年的吞吐量变化(teu)
Hadland表示,去年香港吞吐量的下降部分原因是,广州和深圳港口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使得船公司可以绕过香港。
据香港主要港口运营商和记港口信托(Hutchison Ports Holdings Trust)在二月份的财报中指出,货运商的偏好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转向了“直接在中国境内进行船舶装运,而不是通过香港进行转运”。该公司补充说:“大湾区的一些竞争对手继续获得政府激励措施,因此能够向船公司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低价选项。”
在Drewry评选的中国港口十强中,除深圳外,其余五个去年集装箱吞吐量均有增长。深圳的吞吐量保持平稳,略微下降了0.5%,达到年度2990万个TEU。
Hadland补充道,由于部分产业链转移到东南亚,香港还面临来自东南亚同行的日益激烈竞争。
石油经纪公司全球航运研究负责人Anoop Singh表示,新加坡作为世界第二的港口,紧随上海之后。东南亚,如越南,则成为“中国+1”(China-plus-one)战略的主要受益者。
柏林货运代理公司Forto的亚洲业务副总裁Andrea Currone指出,中国在各行业中仍然是“遥遥领先的生产国”,其生产和运输基础设施远超多数东南亚国家。
图3 香港正受到“中国+1”战略受益者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