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力之王”跨界造船?地中海航运计划投建绿色船厂

2025-01-21 19:30 | 海运圈聚焦 船东动态


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地中海航运(MSC)正在与印度港口、航运和水路部进行初步磋商,寻找适合建设绿色船厂的地点,以满足公司日益增长的自有船舶建造与维修需求。

据多方消息透露,全球航运业正面临造船船台严重短缺的问题,这促使MSC开始考虑在印度建立自己的船厂,作为应对当前全球船厂产能瓶颈的一项战略。在印度政府的建议下,MSC还与位于古吉拉特邦皮帕瓦夫的Swan Defence and Heavy Industries进行了会谈,探讨在该船厂进行船舶建造和维修的可能性。

一位不愿具名的印度政府官员表示:“MSC计划在印度投资建设一座绿色船厂,该公司在未来五年内有巨大的造船需求,但所有顶级船厂的订单已排到至少2028年。因此,MSC正在考虑在印度投资建设新船厂,以满足其内部需求。”

另一位了解讨论情况的行业官员表示,该计划尚处于早期阶段。他指出:“MSC运营的许多船舶停靠印度港口,但印度缺乏优质的船舶维修设施,每次维修都需前往迪拜、科伦坡等地。MSC希望找到一个维修设施完善的船厂,同时也在探讨在印度建造船舶的可能性,但这仍处于初步阶段。MSC对造船项目的评估非常谨慎,但对船舶维修的需求更为迫切,如果有合适的船厂,MSC会迅速行动。”

随着全球环保法规日益严格,MSC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不得不逐步淘汰部分老旧船舶。根据Alphaliner数据,作为全球班轮运力之王,MSC当前运营船舶总数达到884艘,约637万TEU,其中自有船589艘,自有运力约337万TEU,租赁船295艘,租赁运力约300万TEU。与此同时,MSC手握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新船订单,共计132艘,约202万TEU。

MSC印度子公司及总部位于塞浦路斯的MSC Shipmanagement (管理MSC自有船舶)正在与印度政府官员和私营船厂就这一计划进行讨论。MSC未对置评请求作出回应。

资料显示,印度当前拥有35家造船厂,在运营的船厂大约25家,船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印度船厂以国有经营为主,主要建造一些小型及近洋船舶。以全球份额计算,印度在全球造船市场份额占比不到1%。

当前,印度政府正大力推动造船业发展,目标到2030年跻身全球十大造船国行列,到2047年成为全球前五的造船国,其正在制定一项包含财政和税收激励措施的政策方案。

根据拟议的造船政策,印度政府计划推出船舶回收信用票据计划,并在十年内为本土船厂提供固定比例的补贴,以推动造船业发展,作为促进制造业整体发展的一部分。提案称,船厂在建造普通船舶时可获得20%的成本补贴,建造油轮、天然气船、化学品船和集装箱船等特殊类别船舶时可获得25%的补贴,建造绿色船舶和采用未来技术的船舶时可获得30%的补贴。该补贴计划将持续至2034年3月,并可能延长至2047年。

印度政府还计划设立一项初始资金为2500亿卢比的海事发展基金(MDF),用于为船厂的新项目或现有设施扩建提供股权支持。

此外,印度阿朗(Alang)是全球最大的船舶拆解基地,当地的船舶回收商已升级设施,以符合国际海事组织《香港国际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公约》(HKC)的要求。该公约将于明年6月26日生效。随着HKC的实施,阿朗船舶回收商预计,全球船东将越来越多地选择印度进行绿色船舶回收。

根据拟议的船舶回收信用票据计划,船东在印度拆船厂拆解船舶时,将获得相当于船舶废料价值40%的信用票据,该票据可用于在印度船厂建造新船时抵扣成本。这一政策,加上拟议的海事发展基金和造船补贴,正促使MSC以及韩国韩华海洋(Hanwha Ocean Co Ltd)等企业考虑在印度投资建厂和造船。

印度行业官员表示:“这些全球企业之所以关注印度,正是因为这些政策即将出台。这对印度来说是一个利好,因为这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就业机会、促进造船业发展,并推动经济增长。”

在海运圈聚焦看来,MSC在印度建造船舶的计划虽然尚处于初步阶段,但其潜在意义不容忽视。MSC的进入不仅将为印度造船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可能带动更多国际航运企业关注印度市场,从而推动印度造船业的整体升级。

不过,当前印度造船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印度船厂以国有经营为主,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国际航运巨头的高标准需求。另一方面,印度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港口、物流和供应链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此外,印度在高端船舶设计和建造方面的经验不足,可能需要依赖国际合作伙伴的技术支持。

若要实现印度政府的雄心壮志,造船业的产业链升级和技术革新将是不可避免的过程。除了补贴外,如何有效落实船厂现代化、提升生产力以及改善产品质量,将直接影响印度能否在未来成为全球航运产业的重要基地。

END

关键词: MSC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