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船厂涅槃重生!两省港航联手盘活即将重启造船

2025-04-17 20:20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在山东港口集团、安徽省港航集团联手盘活下,沉寂十余年的安徽省曾经最大的民营船企——安徽东方造船正加速重启,将在新能源赛道上“涅槃重生”。

据安徽省港航集团披露,自2月28日开工以来,安徽港航陆海装备公司枞阳船厂项目正加速恢复建设工作。截至目前,车间提升工程已完成过半,造船专用设备也在陆续采购之中。下一步,项目将重点推进供配电系统的恢复工作,全力以赴确保在5月底具备达产条件。

按照计划,6月份枞阳船厂将正式开启长江LNG新能源集装箱船的建造工作。这一举措对于铜陵市打造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力推动当地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

据了解,安徽港航陆海装备公司枞阳船厂项目由山东省港口集团与安徽省港航集团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6.7亿元,于2月28日在安徽铜陵举行开工仪式,致力于打造集制造、维修、拆解于一体的新能源船舶基地。

枞阳船厂的前身是安徽省最大的民营船企——安徽东方造船。该船厂由浙江东方造船集团公司成立,曾是被无数人寄予厚望的明星船企。

2007年5月初,东方造船集团看中枞阳县得天独厚的长江沿岸资源,决定在枞阳创立造船厂。成立于1986年的东方造船集团是乐清七里港第一家民营造船企业,当时已经发展成为温州船舶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在金融危机之前连续多年产值超过10亿元。

2008年8月,安徽东方造船正式建成投产,首批订单就与荷兰船东签订了总价值约9亿元的10艘多用途货船建造合同。根据计划,安徽东方造船总投资10.8亿元,将建成6条船舶生产线,预计年造船能力达40万吨,年销售收入40亿,年利税4到8亿元。

2010年,安徽东方造船曾准备进一步扩大造船基地规模,并筹备再投资建设“远洋特种船舶生产基地”。在繁荣时期,安徽东方造船员工人数一度超过1000人。然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安徽东方造船的订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投资回报率,面临接单难、融资压力大等问题。

到2012年,随着造船业普遍“驶入”寒冬,在成立了短短4年之后,安徽东方造船的情况急转直下,员工人数仅剩70余人,只有约50名从事造船工作。自2012年之后,安徽东方造船一直在寻求抛售资产、进行资本重组。

2016年,枞阳县政府取得了安徽东方造船资产所有权,将安徽东方造船盘活纳入年度工作重点。2019年,安徽中飞长江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江氢能)曾计划以安徽东方造船为基地,打造新型氢燃料电池船舶基地,然而这一计划最终未能成为现实。

为盘活利用安徽东方造船资源,枞阳县政府多次调研,并积极招商推介。去年,枞阳县政府与安徽省港航集团所属铜陵港航公司,加快推进安徽东方造船资产整合相关工作。

去年11月,安徽省港航集团与山东港口集团在青岛签订投资意向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完善港口功能布局、加快新能源船舶制造、谋划内河港航设备产业园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通过整合资源、互促共进,加速推进枞阳县东方造船厂项目合作落地。

去年12月,枞阳县投发集团完成东方造船厂相关资产转让协议的修订工作,正配合安徽省港航集团对拟转让的造船板块资产评估价值的核准工作。

按照计划,枞阳船厂项目将开展船舶制造、维修、拆解等业务,构建“港口+园区”模式,服务完善铜陵港功能布局,加快新能源船舶制造,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的“新能源船舶修造基地、综合立体枢纽港、先进智造新基地、临港经济产业园”和铜陵船舶、港航装备产业的重要支柱。在完工投产后,该项目将打造引江济淮渠首综合立体枢纽港、皖江大宗散货集散中转基地、长江先进内河港航设备产业园,在新能源船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出资成立,是安徽省属国有大型一类企业。集团成立于2018年,是安徽省整合港口、航道、航运、临港产业及相关资源的主要平台,承担着安徽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参与上海组合港和长三角港口群合作分工的主体责任。

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是山东省属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成立于2019年,总部位于山东青岛,拥有青岛港集团、日照港集团、烟台港集团、渤海湾港集团四大港口集团,以及青岛港(601298.SH,06198.HK)、日照港(600017.SH)、日照港裕廊(6117.HK)三家上市公司。

END

关键词: 枞阳船厂安徽港航铜陵港航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