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关税“黑云”压顶!90天暂缓令难阻运价下跌?

2025-04-17 20:48 | 海运圈聚焦 集运市场


美国对进口商品实施的90天关税暂停令(中国除外)未能阻止跨太平洋航线货物预订量的下降。

4月5日,美国对所有进口商品实施了10%的基础关税,并计划在4月9日根据不同国家附加对等关税。然而,4月8日,特朗普宣布暂停对等关税90天,保持10%的基础关税,唯一例外的是中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将面临145%的关税。

Linerlytica 的分析师本周报告称,这些豁免未能恢复跨太平洋航线的货运量。中国至美国的集装箱预定量下降了30%至60%,其他亚洲国家的预定量则下降了10%至20%。

预计即将到来的5月1日劳动节假期,尤其是在中国等部分亚洲国家,将进一步减少货运量,而仅有三条跨太平洋航线的撤航——MSC的Mustang航线、Premier Alliance的PN4航线和TS Lines的AWC航线——在运力管理方面显然不足以恢复运价。

4月11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最新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1394.68点,较上期微涨0.1%,而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分别为2202美元/FEU和3226美元/FEU,分别较上期下跌4.8%、2.4%。

Linerlytica警告称,这些运价在未来两周内可能会降至2000美元以下。

尽管消费电子产品享有豁免,但据估计,仍有 30% 至 40% 的跨太平洋集装箱进口因现行关税而受到阻碍。

Linerlytica表示:“随着航运公司逐步下调运费以应对来自中国的货运量下降,市场将会经历更多波动。尽管来自东南亚的运价表现较好,预期货运量会有所回升,但这不足以弥补中国出口的下降。合同运价的谈判目前已被搁置,直到形势明朗化。”

Xeneta首席执行官Patrik Berglund对市场的最新判断认为,在当前这个“完全疯狂”的集装箱市场背景下,合约运价和最低货量承诺(MQC)正遭受质疑,势必引发一轮合同重谈。

“过去六年,整个行业一直在经历持续不断的干扰,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四月本是传统签约旺季,货主与船公司通常在此敲定未来12个月的运价与货量协议。”但Berglund分析,美国关税政策反复压制需求,叠加船公司近年激进的运力扩张,已使承运商陷入“危险境地”。

他警告说,在市场陷入混乱时,“班轮公司往往会选择机会主义策略”,而随着供需裂口的不断扩大,船公司可能会通过引入附加费来人为托底运价。

“最近行业里出现了一些小幅、频繁的调价尝试,但这些动作给人的感觉很不自然。”Berglund坦言。

事实上,马士基刚刚宣布将自5月15日起对来自远东(不含中国大陆和香港)至美国和加拿大的货物征收每TEU 1,000美元的旺季附加费(PSS);同时,对来自土耳其和埃及的货物加收每TEU 500美元。

本周早些时候,赫伯罗特也宣布自4月22日起,对亚洲至拉丁美洲航线实行每TEU 500美元的综合费率上涨附加费(GRI);而地中海航运(MSC)则将在5月13日对来自北欧至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波多黎各及巴哈马的货物加收每TEU 800美元的PSS。

Xeneta首席产品官Fabio Brocca建议,许多航线上,货主如果转向即期市场,反而有可能获得更具吸引力的运价。

该机构预测,过去两季度签订的合约将面临大规模重新谈判。货主们也需要重新评估自己是否真的能兑现此前承诺的最低货运量。

END

关键词: 关税航运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