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策扰动增加,造船市场阶段性下行
2025-07-14 09:19 | 海事早知道 船市观察
2025年上半年,美国出台针对中国航运造船业的301限制措施,关税政策随意出台、反复无常,叠加伊以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大大增加了全球宏观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造船市场大幅下滑,新船价格高位松动。下半年,美国关税政策依然模糊,不确定性将贯穿全年,预计国际航运市场将维持动荡,新造船市场面临阶段性下行压力。
01.航运市场中位波动,LNG船和汽车运输船运费大幅下行
年初以来,国际航运市场整体费率呈反弹上涨趋势,但半年均值同比、环比均出现下滑。克拉克森海运指数从1月的21621美元/天上涨至6月的25453美元/天,涨幅达17.7%;但上半年均值为24191美元/天,同比、环比分别下滑4.9%、1.1%,整体市场仍呈震荡态势。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直接抑制了航运需求预期,展望下半年,美国4月宣布的对中国以外的国家设定为期90天的10%关税基准期即将到期,美国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将更深远地影响全球航运市场,促使全球贸易格局和供应链深度重构。
数据来源:Clarksons,中国船舶集团经济研究中心
图1. 克拉克森海运指数走势(月度均值)
主要船型运价半年均值同比跌幅均超20%,LNG船和汽车运输船跌幅最大,油船环比有所上涨。上半年,原油船、成品油船运价指数BDTI、BCTI均值同比分别下跌21.2%、31.9%,但环比分别上涨1.5%、7.9%;散货船、集装箱船运价指数BDI、CCFI均值同比分别下跌22.5%、26.7%,环比分别下跌29.6%、8.2%;8.4万方VLGC 1年期期租费率均值同比下跌27.4%,环比下跌14.7%;17.4万方LNG船即期费率、6500车位汽车运输船1年期期租费率均值同比跌幅分别为56.1%、50.4%,环比跌幅分别为52.8%、42.6%。
表1. 2025年上半年主要船型运价或指数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Clarksons,中国船舶集团经济研究中心
02.全球新船订单大幅下滑,下半年或将稍有好转
美国关税政策以及301调查限制措施,导致船东观望情绪加剧,全球新船订单明显萎缩。根据克拉克森数据统计,上半年,全球共成交新船订单647艘、4678.2万载重吨,以载重吨计同比下滑57.9%,订单规模为本轮造船周期以来(2021年以来)的同期最低成交水平。从主要船型看,LNG需求疲软尤为突出,上半年共成交93.7万载重吨,以载重吨计同比下滑86.4%;散货船、原油船、成品油船和LPG船成交规模分别为973.3万、851.2万、161.8万、107.3万载重吨,均同比下跌60%及以上;集装箱船成为市场唯一亮点,共成交2174.4万载重吨,以载重吨计同比上涨27.2%,占同期全部订单的46.4%。
数据来源:Clarksons,中国船舶集团经济研究中心
图2. 全球新船订单成交情况
表2. 主要船型订单成交情况
数据来源:Clarksons,中国船舶集团经济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Clarksons,中国船舶集团经济研究中心
图3. 主要船型订单占比(以载重吨计)
全年新船订单量回落成定局,但下半年市场存在小幅回升可能。全球造船市场在2024年创出天量成交后本身存在阶段性回调压力,叠加美国贸易政策频繁调整、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因素,造船市场的扰动力增强。考虑到船舶301调查拟议限制措施、关税政策等影响,我们预计全年新船订单量将回落至8000-9000万载重吨水平,同比下滑50%。下半年,预计新船订单量相比上半年可能会有所回升,但订单量的增长幅度有限。同时,我们认为本轮周期并未走到终点,一方面,船东仍存在绿色船舶的更新需求,绿色船舶市场仍存在向上空间;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部分船东对全球经济和航运市场的不确定性逐渐适应,前期积压的部分需求可能会逐步释放。
03.新船价格高位松动,后续存在进一步下探可能
6月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收于187.11点,较年初下滑1.2%,较本轮高点189.96下滑1.5%。分船型看,油船新船价格指数跌幅最大,6月收于212.37点,较年初下跌4.7%,同比下跌4.8%;散货船、液化气船6月分别收于169.72点、201.98点,较年初分别下跌2.0%、1.9%,同比分别下跌2.3%、1.4%;集装箱船仍同比上涨,6月收于117.04点,较年初下跌1.3%,但同比上涨2.3%。
数据来源:Clarksons,中国船舶集团经济研究中心
图4. 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Clarksons,中国船舶集团经济研究中心
图5. 细分船型新船价格指数走势
下半年新船价格仍将面临下行压力。总体来看,目前船价仍处在高位,是制约船东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短期来看,受美国301调查影响,中国船厂在订单承接谈判中将处在劣势地位,新船价格或将持续受压,同时船厂存在经营承接目标任务实现的压力,也存在委曲求全的可能,新船价格整体仍有下探空间。
04.韩国市场份额出现增长,中国市场份额仍居首位
中国市场份额仍处全球首位,但领先优势缩小。根据克拉克森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船企承接订单2630.4万载重吨,占同期全球订单的56.2%,相较韩国的1415.3万载重吨、30.3%的市场份额和日本的367.3万载重吨、7.9%的市场份额仍具备明显的领先优势。但是,上半年中国市场份额已低于2023和2024年的同期水平(2023年同期中国和韩国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1.9%和16.0%,2024年分别为75.0%和13.7%)。从上半年数据看,韩国船厂已经抢占了相当一部分中国船厂的市场份额,值得高度警惕和关注。尤其是韩国、日本在液化气船和原油船领域持续抢占市场,例如在大型LNG船方面,韩国船厂承接全部8艘订单;LPG船方面,2024年中国船厂和韩国船厂几乎平分市场份额,但是2025年上半年日本船厂大幅接单,中国船厂市场份额仅有一成;原油船方面,2024年中国市场份额高达71.7%,2025年上半年仅21.2%。
数据来源:Clarksons,中国船舶集团经济研究中心
图6. 2024年以来中韩日新船订单市场份额月度占比
中国船厂在绿色动力船舶领域的优势仍在,中国造船业全球市场领先地位不会改变。上半年,中国、韩国和日本在绿色动力船舶新船订单中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1.8%、30.9%和5.9%(按载重吨计),相较于在全部燃料类型船舶中的市场份额56.2%,中国船厂在绿色动力船舶方面仍有一定的优势。展望下半年,中国船厂在新船订单承接将面临压力,但是,中国船厂在绿色动力船舶等新兴领域具有技术韧性,应对外部冲击能力强。考虑到韩日造船产能瓶颈、中国造船业综合竞争优势和产业发展韧性等,全球造船业竞争格局不会出现颠覆性重构,中国造船业的全球市场领先地位不会改变。
表3. 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中韩日主要船型市场份额情况
数据来源:Clarksons,中国船舶集团经济研究中心
作者:杨月斌 陈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