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金融保险:共话高端航运业发展新局

2025-07-22 20:36 | 航运交易公报 船舶金融


2025 年7月11日下午,由中国航海学会航运金融专业委员会(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为依托单位)承办的船舶金融保险论坛(金融分论坛)顺利举行。作为中国航海日分论坛之一,本次论坛以“提质赋能 助力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新局”为主题,汇聚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领域代表,深入探讨航运金融保险高质量发展路径,为中国高端航运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本届航海日分论坛航运金融保险论坛上,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领域专家分析航运金融保险新格局,为助力高端航运业发展建言。

中国市场:{重在提升服务能力}

在金融分论坛上,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冯玥聚焦航运保险的宏观发展形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为航运保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具前瞻性的思路和方向。

航运业作为连接全球经济的桥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航运保险则是保障航运业稳定前行的基石。在全球经济的宏大叙事中,航运业与航运保险紧密相连,共同书写着全球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篇章。

从全球宏观经济和贸易趋势来看,未来可预见的几年内,整体经济呈现温和增长的态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25—2030年,全球经济增速与货物贸易出口增速的均值将分别达到3.1%和2.6%。新兴市场无疑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同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平均增速预计在4.0%左右,远高于发达经济体的1.6%。东盟、非洲、中南美等地区,凭借制造业转移、消费市场扩张和基础设施投资等机遇,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为全球贸易注入新的活力。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必然带动航运需求的增长,为航运保险带来新的业务拓展空间。

全球船队规模的持续增长为航运保险市场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克拉克森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初,油轮、干散货、集装箱三大海运市场运力规模相较2015年分别增长37%、35%和66%。截至2024年年底,全球船队资产总价值达2万亿美元,较2020年的1.2万亿美元有了显著提升。新造船市场的活跃程度也令人瞩目,2024 年全球船厂共签订超过2900艘新造船订单,其中集装箱船订单尤为突出,达到460艘、461万TEU。从手持订单情况看,2024年油轮、干散货、集装箱三大海运市场船队手持订单分别为5189万 DWT、10016万DWT和689万TEU,占现有运力的比例分别为7.6%、10%和 24.6%,这预示着未来运力供给将进一步增加。航运保险作为保障船队运营的重要手段,在船队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业务拓展空间。

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航运业。国际海事组织(IMO)碳排放新规以及欧盟海运燃料(Fuel EU Maritime)法规的生效,推动船东加速淘汰老旧船舶,促使双燃料动力船、节能技术应用船的占比逐步提升。截至2025年6月初,以总吨计算,替代燃料船舶订单占全部船舶订单的比例已经超过50%,其中 LNG能源船舶占全部船舶订单的比例为36.8%。这一趋势为航运保险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航运保险机构需要积极顺应绿色低碳转型的要求,开发适应绿色船舶发展的保险产品,助力航运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航运业和航运保险也面临着严峻的风险挑战。地缘政治风险如战争、地区冲突、贸易制裁等,导致航线受阻、港口关闭、资产被扣押或损坏、供应链中断,给航运业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随着新能源的发展,锂电池等新能源相关货品在运输过程中面临较高风险,其自燃等问题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同时,航运业数字化程度的加深,使得船舶的操作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以及港口和物流公司的管理系统都可能面临网络安全风险,网络攻击等事件可能导致航运业务中断、数据泄露等问题,这是航运保险需要关注的新领域。

与全球航运保险发展形势相似,冯玥认为中国航运保险也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需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

中国庞大的贸易体量和船队规模为航运保险提供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持续位居世界前列,2024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稳居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其中超过90%的货物通过海运完成。货物出口结构更加优化,2024年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8.7%,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59.4%,以“新三样”为代表的高技术产品增势良好。进出口总值的持续增长以及出口结构的优化共同带动海运货值提升,进而推动货运险保费规模加速增长。同时,中国拥有和控制的船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集装箱船队和干散货船运规模均为世界第一,油轮船队规模世界第二,为船舶险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航运保险带来新的机遇。随着倡议的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增加,带动了航运保险需求的增长。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如东南亚、非洲等地航运保险基础相对薄弱,伴随着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本地市场航运保险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绿色、智慧转型也为航运保险带来新的机遇。一方面,航运业加速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航运保险产品创新提供了契机。航运保险机构可以针对新能源船舶、低碳运输等新需求,开发定制化的保险产品,如针对LNG动力船舶及海上风电安装船的保险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也将深刻改变航运保险的运营模式,助力航运保险公司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效能以及增强风险管控能力。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船舶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预警风险;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船舶的风险状况进行精准评估,制定个性化的保险方案。

为了更好地把握机遇,提升中国航运保险的服务能力,冯玥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首先,要提升专业承保能力。中国海运保险机构要不断提升处理大案和疑难案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案例、经验的积累和共享。同时,要加强对被保险船舶的综合风险管控,提升对船舶风险辨识、评估及处置能力,从源头上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例如,通过建立船舶风险评估体系,对船舶的安全性能、船员操作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估,为保险定价和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其次,要提高全球服务水平。要支持有条件的保险公司“走出去”,在关键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或加强与当地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航运保险组织的活动,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中国海运保险机构与现有海外通讯代理网络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会员、航运企业的海外资源开展协同合作,建立完善全球通讯代理网络,为中国的航运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优质、高效的保险服务。例如,中远海运集团在全球的业务布局为中国航运保险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海外资源,通过与这些企业的合作,中国航运保险企业可以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

最后,要鼓励产品与服务创新。针对新业务和新风险,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针对绿色船舶、锂电池运输等新兴领域的定制化、组合型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加快数字化建设,在承保、理赔、风险控制等方面实现系统化、数字化,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以创新驱动航运保险高质量发展。例如,针对新能源汽车运输过程中的风险特点,开发专门的保险产品,为新能源汽车的国际运输提供保障;通过建立数字化理赔平台,实现理赔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理赔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航运兴则贸易兴,保险稳则产业稳。当前,航运保险行业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蓬勃发展的国内机遇之中。这既对航运保险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冯玥的演讲深刻剖析航运保险行业的现状、挑战与机遇,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船舶租赁:{合作共赢方为主流}

国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船舶事业部执行董事熊剑锋聚焦船舶租赁对航运业的赋能作用。

航运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航运企业仅靠自有资金难以迅速发展,融资成为决定航运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熊剑锋指出,船舶租赁相比传统银行贷款具有显著优势。

一是船舶租赁具有更高的融资比例。银行很少提供超过70%的融资,而租赁公司提供的融资租赁比例可达80%~90%,甚至100%,显著降低企业的初始资本投入,有效缓解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资金压力;

二是船舶租赁提供多元化模式以适配不同需求,包括售后回租、直接租赁等多种模式,能够满足不同船东的融资需求;

三是租赁期限灵活,可长(15年及以上)可短,与船舶长达20~30年的运营周期相匹配;

四是船舶租赁拥有灵活的还款机制,如固定租金、浮动租金、保底分成等多种模式,能适配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需求,有效降低现金流波动对企业的冲击。

近年,中国租赁公司的船舶租赁业务发展迅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欧洲银行逐步退出船舶融资市场,中国租赁公司开始规模进入该领域。2008—2010年为起步阶段,初期承租人以国内客户为主,船型多为较易入门且流动性好的散货船。2011—2017年进入国际船舶租赁业务开拓及多元化发展阶段,中国租赁公司加大国际业务拓展力度,大规模进入集装箱船、油轮、气体船乃至海工融资租赁市场,多元化布局有利于分散风险,但也带来一些不良项目。2018年至今,船舶租赁业务进入加速至稳定的专业化发展阶段。租赁业竞争加剧,部分专业化能力更高的公司将业务重心转向经营租赁。新冠疫情初期对航运业造成巨大冲击,少数租赁公司逆势布局,但租赁总体业务量下降。随着航运市场复苏,船舶租赁业务逐步活跃,租赁公司投放屡创新高,资产价格攀至国际金融危机后新高,风险显现,部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公司开始转向审慎,更多二三线租赁公司大举进入船舶租赁行业。

从全球航运融资机构船舶资产规模来看,克拉克森数据显示,2024年年底全球前10家航运融资机构船舶资产达1567亿美元,前25家达2838亿美元,其中有4家为租赁公司,且都是中国金租公司,船舶资产合计约569亿美元,占前25家合计的20%。中国所有租赁公司2024年船舶资产约1000亿美元。

在中国租赁公司船队方面,熊剑锋透露截至2024年年底,前10家租赁公司存量船舶及手持订单总计1.34亿总吨,在中国船舶租赁业务占比约77.5%,在全球船队及手持订单占比约6.8%。全部租赁公司存量船舶及手持订单总计1.73亿总吨,全球占比约8.8%。除国银金租和中远海运集团旗下的中远海运发展外,绝大多数租赁公司以融资租赁业务为主(见图1、图2)。

在航运公司与租赁公司的关系上,熊剑锋认为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

合作方面,租赁公司船舶多数通过长期光租/期租方式出租给包括航运公司在内的承租人,不会在货运市场上与航运公司直接竞争。租赁公司为航运公司提供更灵活的运力,拓宽航运公司(尤其是中小型航运公司)的运力来源,助力航运公司跨越式发展。相比自有船舶,租入经营租赁船舶可降低承租人的负债率;浮动租金可降低承租人现金流压力。租赁公司的介入提升了航运业专业化分工程度,投资人、运营商、管理人各司其职,效率得到提高。

竞争方面,租赁公司凭借资金优势能迅速扩大船队规模,相比传统航运公司,更易进行逆周期投资,具有成本优势。此外,越来越多的贸易商和货主直接从租赁公司租入船舶,对航运公司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尽管存在竞争,但船舶租赁业务的发展和金融船东的崛起趋势已不可逆转。租赁公司应多向航运公司学习,持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而航运公司也需接受并适应这种转变,双方通过合作共同推进航运业的持续发展。

熊剑锋深入剖析租赁公司对航运生态的影响,明确航运租赁业务的现状、发展阶段、全球地位以及租赁公司与航运公司的关系,有助于推动航运业在金融服务的支持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航运保险:{提高站位主动作为}

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会长、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徐峰通过分析航运保险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与潜在机遇,尝试为航运保险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根据徐峰在金融分论坛上提供的数据,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最大运力控制国,这无疑对中国航运保险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中国在航运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航运保险作为航运业的重要保障,主要涵盖货运险和船舶险两大险种。据国际海上保险联盟(IUMI)统计,2023年全球货运险保费221亿美元,中国占比14.4%;全球船舶险保费92亿美元,中国占比11.1%。

回顾中国航运保险过往28年的保费数据,产险全险种年保费(简称产险年保费)从1997年的382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6907亿元,增长44倍,年化增长率达12.2%;同期,航运保险年保费从45亿元增长到366亿元,增长8倍,年化增长率达7.8%。航运保险年保费占产险年保费的比重,从1997年的11.78% 下降至2024年的2.16%。这些数据反映航运保险在中国保险市场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也预示着未来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见表1)。

关于航运保险面临的挑战,徐峰认同冯玥的看法,并补充表示,国内航运保险市场趋于饱和、再保市场剪刀差,以及国际船东保赔协会(IG)的市场垄断地位难以打破,这些因素也制约着航运保险行业的发展。

徐峰也认为,航运保险在机遇中蕴含潜在机遇。

国家战略上,深蓝海军建设对于特殊建造险的需求不断增长,为航运保险开辟新的业务领域。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层面的高度关注,使得航运保险在国家战略安全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

数智化和绿色化的发展趋势上,如航贸数字链、新能源、海上风电等,为航运保险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促使保险公司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

面对挑战和机遇,徐峰透露航运保险行业已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首先,持续提升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建立细分领域的承保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重点加大对涉及国家战略的资源类(粮油类、铁矿石、原油等);高端设备类(半导体、电气设备等);新兴产业类(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风电等)和高新船舶类(邮轮、LNG 船舶、集装箱船舶、PCTC滚装船、特种装备船、军品船等)的承保能力,实现自主可控。其次,优化全球服务网络布局,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揽子风险事故解决方案。提升境外海事担保、检验人、律师等服务能力,增强货运险的追偿能力,强化风险减量相关的防灾防损能力,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再次,为涉及国家战略安全领域的企业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和更优质的保险服务,聚焦国家战略安全领域,为法律制度接轨国际规则和兼顾中国实务需求提供专业意见,加强与银行、海关、货主、船东、海事部门的信息数据合作。最后,积极参与国际规则、行业标准制定,引领航运保险行业发展,提升中国航运保险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徐峰的演讲为航运保险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借鉴,有助于推动航运保险行业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球航运市场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此次船舶金融保险论坛的深入研讨,不仅汇聚了政府机构、保险机构、金融机构等多方智慧,更清晰勾勒出航运金融保险在高端航运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航运业是全球经济的“血管”,而航运金融保险则是保障这一“血管”健康畅通的关键支撑。未来,随着各方协同发力,不断深化创新、强化合作、提升效能,航运金融保险必将为中国航运业迈向高端化、全球化提供更坚实的风险保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为构建更加安全稳定高效畅通的全球航运生态贡献更大力量,在世界航运舞台上书写中国智慧与中国担当。

END

关键词: 航运金融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