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内卷”船舶市场,航运金融联袂开路
2024-12-11 20:03 | 航运交易公报 船舶金融
在航运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要兼顾金融机构、造船企业以及航运企业等全产业链的系统性风险防范,联合创新出中国的航运金融模式,甚至由此闯出中国的金融和经济模式——航运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正与金融联袂开路
船舶资产因其产权清晰、流动性好等特点,长期以来都是中资金融机构竞相追逐的对象;叠加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放宽了准入标准——新增出资人类型,船舶融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融资租赁公司从原先单纯的资金提供方逐渐转换为“船东”。但航运周期波诡云谲,防范航运风险再次成为船舶融资方不得不考虑的课题。
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配套机构,上海航运交易所日前组织航运金融、航运管理与实体产业的从业者召开了“航运金融船舶租赁业务交流研讨会”,共同探讨在中资金融机构内卷船舶资产的当下如何化压力为动力,乃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一宏大愿景。
“我们都不太敢全面邀请中资金融机构,不然这个研讨会将人满为患。目前处于船舶融资的买方市场,资金提供方亟需有关航运市场专业的、第三方的判断。而上海航运交易所在其中显然大有可为。”本次研讨会的牵头方——上海航运交易所交易部经理陈玫向《航运交易公报》透露。
中资“内卷”船舶市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融资供应国。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资金融机构的船舶融资存量规模接近1000亿美元,在全球船舶融资市场占比超25%。截至2024年6月底,据克拉克森统计,中资融资租赁公司名下船队及手持订单船舶价值总计1560亿美元,占全球航运市场资产价值的8%。与此同时,欧美航运融资的市场份额正在下降——希腊航运金融协会主席乔治·西拉达基斯在2024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金融与保险”主题论坛上介绍,亚洲和澳大利亚银行的航运融资市场份额已经从2010年的15%增至2023年的45%。至于航运融资格局东升西降的原因,一是欧洲加强航运贷款监管;二是以美元为主的资金成本目前正处于高位。
而反观中国,目前政府鼓励资金进入航运领域。2023年12月,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该政策聚焦航运交易、信息咨询、航运金融保险、海事仲裁、航运人才、技术服务等领域,提出8项具体任务,包括提升航运交易及信息服务能力、增强航运金融服务效能、强化航运保险服务保障等。
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新增主要出资人类型,包括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金融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境外制造业企业三类。
在市场主体增多、资金增加的情况下,中国主要的航运融资机构或许正在经历“越来越卷”的市场涤荡。
“从市场格局来看,目前属于资金过剩状态。所以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客户需求。原来融资租赁属于类信贷,相当于银行贷款,逻辑就是船东先抵押船舶给融资租赁公司,最后再买回去,对融资租赁公司来说这样的资产是安全的。慢慢地,融资租赁公司被逼着越来越往真正的航运公司去发展,去经受航运市场的波动。当然,目前这种现象已经被监管部门注意到——要分清经营性租赁和融资租赁的边界。”太平石化金租在研讨会上感慨。
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也表示,近年来,该行借助“三地联动、国际多元”优势,在国际结算、贸易融资、融资租赁等,全方位参与船舶租赁行业融资安排。截至2024年11月底,厦门国际银行上海分行累计为上海17家金融租赁公司提供超140亿元的借款支持,为船舶租赁SPV(特殊目的项目公司)提供直接贷款21亿元,两者合计超过160亿元,该行已经成为船舶融资的重要参与机构。
“目前,航运融资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现在一些大船东与我们谈的经营性租赁的收益率,甚至没有基于资金的实际成本,这给融资租赁行业带来巨大的转型压力。”纽航国际租赁表示。
目前拥有最大规模船舶资产的中资融资租赁公司交银租赁也表示:“从现有市场需求来说,客户不差钱,因此在资金高成本基础上给到的利差空间非常小。给我们的课题就是,如何在优化结构的同时提升盈利能力。”
航运金融联袂开路
资金是聪明的,会化压力为动力。目前,航运融资企业普遍用人民币资产置换美元资产来降低资金成本,当然也有千方百计深耕细分航运市场、或者兑现利润离场的。
用人民币置换美元
据上海农商银行介绍,最近该行为2单20万吨级干散货外贸船SPV项下发放人民币贷款,为境外客户用人民币融资去置换美元融资,满足降本诉求,直接为客户节省约300 bp(基点)的融资成本。
浦银租赁也表示,目前的美元成本相对融资租赁的收入不太合理,因此考虑做一些人民币项目。“首先,很多船东的收入来源是人民币,因此其人民币融资的动力是主要的。其次,目前人民币利率较美元利率低,那么在收入锁定的情况下,客户端会产生人民币融资需求以避免汇兑损失。此外,目前中国造船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2028、2029甚至2030年,在这么长的周期里,船厂会有规避汇率风险的想法。综合这三点,我觉得现阶段可能是比较好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节点。”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7月16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接订单量5422 万DWT,占全球总量的 74.7%,且部分造船企业的订单已排至2028年。
“船舶建造周期较长、涉及金额较大,而且航运市场存在波动,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在调研船公司时感觉它们都比较保守,都认为航运市场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在融资租赁产品设计上,可能也要兼顾金融机构、造船企业以及承租方的系统性风险防范,联合创新风险共担模式,形成一些示范性案例。”上海市虹口区航运办副主任袁斯亮表示,“从船舶租赁这个切入点,也能更好地支持跨境人民币业务。”
据袁斯亮透露,目前上海市虹口区集聚了4000多家航运服务企业——包括上海航运交易所和2100多家金融服务企业,拥有全国1/8的公募基金公司和1/6的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这么高的产业集群是虹口特有的优势,可以服务实体产业,让航运和金融联动发展。”袁斯亮表示。
另外,在跨境结算方面,在浦发银行外高桥支行刘凯看来,上海自贸试验区(ft)账户体系大有潜力。“从金融机构以及船东的角度来看,在和境内企业交易中会产生很多跨境资金规划乃至税收政策上的不便。但如果利用好上海ft账户,让所有航运上下游产业链都聚集到上海自贸试验区,聚集到 ft 账户体系内,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些不便?”
深耕细分市场
除了用人民币置换美元降低资金成本外,深耕航运相关产业的融资租赁公司则提到可以利用航运细分市场各自不同的周期来实现盈利或规避风险,所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专注港航物流领域的股权投资机构——海际资本表示,航运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如果把赛道切得足够细,会在很多细分领域发现好的发展机会。“我大学同班同学从租船经纪起家,有了一点钱后买了第一艘小船,现在已经有89艘船。他做的是集装箱船和散货船的重叠细分领域——件杂货船。这几年中国汽车出口蓬勃发展,产业链外溢导致的设备出口也十分兴旺,所以他算是找到了正确的细分赛道。”
此外,拥有强大产业股东背景的产业系融资租赁公司,则认识到充分深耕股东产业相关船型、服务国家战略,既有利于控制自身风险,也能在绿色等国家战略的探路上发挥优势。
例如,华宝都鼎(上海)租赁融资有限公司(华宝租赁)的控股股东是中国宝武集团,该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采购商,对铁矿石船的运力需求非常大,这也是华宝租赁开展船舶租赁的业务逻辑。目前,中国宝武集团子公司宝武资源已入股西非西芒杜铁矿北部区块。据克拉克森统计,从明年到后年达产的过程中,最终可能需要150艘以上的海岬型船。“我们集团内有航运公司,有铁矿石运输需求,因此,在散货船这块华宝租赁有自己的优势。在处置风险船舶方面也可以接受其他力量,用时间来穿越周期。所以我觉得每家融资租赁公司在运营船舶业务时还是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优势。”
上海融和电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融和电科)的股东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国家电投集团。“融和电科是为了支持集团绿电交通新业务孵化出来的公司,目前大力支持新能源船舶,这部分资产规模会不断增加。”据融和电科方面介绍,集团已在2022年率先实现了全国前2艘纯电动船的商业使用(太仓—苏州园区,合肥—芜湖),目前已经在沿海场景下实现了新能源船的收支平衡;未来将借助国家对新能源船的扶持政策(目前该扶持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是内河船东),结合自身优势,一起将内河电动化推到新高度。
当然,也有类似太平石化金租这样的融资租赁企业,希望能够通过覆盖多船型来避免因投资单一船型而导致的航运市场风险。
准备兑现利润离场
国银金租是国家开发银行控股的金融租赁公司。
国银金租表示,目前其投资船舶成果丰硕,“我们第一个主动下的单,是在扬子江造船订造的散货船,当时的船价为4600多万元,使用5年后船舶资产价格还有提升。但是现在航运市场面临各种不确定性——贸易格局、船舶绿色技术路径等方面。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觉得现在可能到了船舶资产不错的利润兑现点。希望能有一个较好的船舶交易渠道,摸索出中国的船舶交易方式。”
探路中国经济模式
所谓中国模式,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小欢在其著作《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一书中强调了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包括通过财税政策、土地财政、政府投融资等方式影响和调控经济。在这种所谓中国模式下,政府不仅仅是市场的监管者,也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比如之前政府对出口新三样的扶持,使其快速赢得全球市场。
而目前中国政府对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同样正在涤荡航运融资市场,本次研讨会参与者表示,这种涤荡也能倒逼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模式。
如在船舶交易领域,以上海航运交易所为主导的场内交易模式目前已经为船舶交易形成船舶价格评估、船舶保险公估等服务,正致力于打造船舶交易全产业链模式,并为国家探索船舶交易标准。如《船舶交易管理规定》于2010年1月25日经交通运输部第一次部务会议通过,并于同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另外,上海航运交易所也从广州和舟山活跃的船舶交易市场中受到很多启发,思索诸如船舶网上拍卖这种模式的利弊。
据悉,船舶场内交易模式也被日本采用,且颇为成功。此外,经纪人模式也是主要的船舶交易模式,正如某位航运专家所言:“船舶交易对交易双方而言都可能是商业秘密,这是经纪人模式的价值所在。”
在尚未探索出船舶交易等航运金融的中国模式之时,研讨会参与者对集聚航运要素、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圈取得共识。作为专业的第三方航运机构,上海航运交易所在提供公允的船舶价格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很有意义。“一般资产都按照折旧折算,但船舶资产还有市场份额的因素,如红海航道危机、航运周期、疫情、贸易结构调整等都会引起船舶市场的波动,影响船舶的需求量,从而影响到船舶的价值。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判断。”陈玫表示。“未来肯定会迎来一波二手船的交易高潮。在此期间,中国的船舶交易模式能否走出国内,在国际增量市场中有一番作为,并借助船舶交易等航运金融手段发展出中国的金融模式、经济模式很重要。”相关人员表示。
“关键是我们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并且不在创新道路上埋头单干,而是由整个产业链、生态圈一起,携手同行,走共同的路,走稳、走长、走远。”上海航运交易所副总裁井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