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大连港完成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
2025-07-26 10:41 | 国际船舶网 船舷内外
7月25日上午,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应有限公司(中石化中海燃供SINOBUNKER)在辽宁大连中远海运重工码头成功完成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作业,为5500HP氨动力港口作业船加注船用绿色氨燃料,开创了绿氨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先河。
这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行动,是我国航运业在绿色低碳转型道路上竖起的一座里程碑,更为全球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极具价值的“中国方案”。
此次使用的绿氨采用100%绿色电力制备。首单加注的成功打通了从绿电制氨、到绿色氨运输、到燃料加注、到船舶运营完整价值链。凭借卓越的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能力,该燃料不仅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ISCC)Plus认证,还成为全球首个斩获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可再生氨认证的绿氨产品,其环保性能与可持续性获得国际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
辽宁海事局、大连海事局、大连市交通运输局、大连市工信局、大连市甘井子区政府、大连自贸片区、大连市金普新区以及中国船级社等单位,为加注作业给予了全方位的大力支持与专业指导。中石化中海燃供、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远景科技集团三方紧密携手、精心筹备,共同推动大连东北亚绿色船燃加注中心建设迈出坚实且关键的一步。这种跨领域、跨行业的深度合作模式,为未来更多绿色能源项目的落地提供了宝贵经验,树立了行业合作的崭新典范。
据了解,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清洁能源载体,绿色合成氨(简称“绿氨”)是基于清洁电力通过电解水制氢及驱动空气分离装置制氮气,然后利用氢气和氮气反应得到的氨,其生产过程碳排放强度几乎为零。绿氨被认为是潜力极大的传统化石能源替代燃料,在化工、航运等行业的降碳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远景科技是此次绿色船用氨燃料的供应商。此次加注的绿氨来自内蒙古,是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制得的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船舶燃料,其燃烧产物主要为氮气和水,具有零碳排放的显著优势,是航运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路径之一。
接受加注作业的5500HP氨动力港口作业船由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建造,在去年年底完工,是国内首艘氨动力船舶。该船由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联合大连理工大学设计并研制,船上搭载了自主研发的氨气双燃料发动机、氨燃料供给系统、氨燃料储罐以及尾气处理装置等核心设备。
该船舶全长38米,宽11米,型深4.8米,设计吃水3.7米,总吨位496吨,装机功率5500HP。在主甲板两侧布置2个全压式氨燃料罐,用于为主机提供氨燃料。主机借助轴系驱动全回转螺旋桨,单侧主机自由端驱动对外消防泵,其设计拖力为 60 吨,设计航速达12.5节。该船悬挂五星红旗,入级中国船级社,并取得了 “Ammonia Fuel Tug”(氨燃料拖轮)船级符号。
作为中远海运集团旗下的船舶燃料供应专业公司,中石化中海燃供SINOBUNKER始终深耕船舶清洁能源领域,积极推动研究、推广与应用。公司早在2023年9月就实施了国内首单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随后在2024年12月完成国内首单船用氨燃料加注,今年7月初又在海南洋浦港为“中远海运洋浦”轮完成首单绿色甲醇加注,不断开创我国航运业减碳新局面。此次成功加注绿色船用氨燃料,无疑是公司在绿色燃料领域的又一次重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