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还是开端?中外运集运成安通最大股东

2025-07-28 20:39 | 航运交易公报 船东动态


距宣布终止与安通控股分拆重组计划不足两个月,招商轮船又出新招,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拟斥资不超18亿成安通控股最大股东

今年5月底,招商轮船与安通控股突然宣布终止分拆重组计划,时隔不足两个月,招商轮船拉上安通控股再下“新棋”。

7月11日,招商轮船(601872.SH)发布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外运集运)拟以不超过18亿元的资金,通过多种方式收购安通控股(600179.SH)的部分股权。此交易一旦完成,中外运集运及其一致行动人将顺势成为安通控股的第一大股东。一周后,中外运集运再以竞价方式增持1473万股,持股比例由7.89%上升至8.24%。

这一举措不仅是招商轮船内部资源整合的关键一步,更可能重塑招商集运的新版图,其后续布局方向备受瞩目。

闪电入股

2024年5月28日晚间,安通控股与招商轮船同步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意向:安通控股拟通过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招商轮船持有的中外运集运100%股权及广州招商滚装运输有限公司(广州滚装)70%股权。2024年9—12月,这场重大资产重组进展顺利,相继发布预案、通过反垄断审查、完成国资评估备案。但2025年5月27日分拆重组案突然终止,官方理由是“继续推进的条件尚不成熟”。

重组终止不足两个月,招商轮船迅速调整路径,改由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外运集运闪电入股安通控股,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招商轮船2025年7月11日晚发布公告,拟由全资子公司中外运集运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大宗交易、集中竞价或协议转让等方式,以不超过18亿元为上限收购安通控股的股份。由于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控制的招商局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商港口)、湛江中理外轮理货有限公司、汕头中联理货有限公司、广东中外运船务有限公司、厦门中外运裕丰冷冻工程有限公司、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合称“其他一致行动人”)均为安通控股股东,本次交易构成关联方共同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在双方公开宣布终止此次分拆重组计划的前一周,招商轮船总法律顾问兼首席合规官史秀丽突然请辞。业内人士认为,在央企体系内,法务与合规一把手的更替通常意味着交易结构或监管口径的重新校准。史秀丽的离开恰好发生在“发行股份购资产”终止、改走“股权收购”路径的敏感窗口期,显示招商轮船内部已经完成对交易法律框架的重新评估。

根据公告披露的交易结构,上述步骤完成后,中外运集运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招商系尝试通过股权纽带整合集装箱业务,重塑招商集运版图。

路径之变

根据2024年5月招商轮船与安通控股公布的重组方案(“2024方案”),招商轮船拟以“发行股份+现金”方式注入安通控股,交易完成后安通控股将取得标的资产控制权,招商轮船则通过换股成为安通控股的控股股东,招商局集团晋升为实际控制人。尽管“2024方案”未给出最终估值,但有业内人士通过分析财务数据略窥一二。2023 年,中外运集运实现营收55.39亿元,净利润 8.73亿元,其归母净资产为22.42亿元;招商滚装实现营收19.61亿元,净利润2.65亿元,归母净资产为13.18亿元 。两者合计营收达 75亿元,归母净资产约35.6亿元。倘若仅以净资产为基础进行估算(尽管实际交易价格可能会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评估,如盈利能力、市场前景等),安通控股收购这部分股权所需支付的资金将远超35.6亿元。

而在2025年7月11日招商轮船推出的新方案中(“2025方案”),中外运集运通过大宗交易与协议转让方式,以3.18~3.20元/股的价格受让东方资产、中化资管、招商港口及国新资管计划合计7.89%股份,耗资约10.67亿元;与其一致行动人合并计算,持股达到13.80%,成为安通控股第一大股东。后续12个月内,中外运集运还将择机增持3.6亿~7.2亿元,上限价格仍为3.20元/股。若全部完成,总投入不超过18亿元。对比上述两组方案(见表1),交易方式的变化直接决定了控制权变化和风险重心的转移。“2024方案”中,安通控股需承担标的资产估值波动、重组审核及配套融资失败的风险,一旦完成,其资产、负债、利润表将迅速膨胀,但股本同步放大,老股东权益被稀释,且需面对重整磨合与业绩承诺压力;招商轮船虽有换股锁定期,但可快速退出部分资产,实现“瘦身上市”。“2025方案”则把风险前置到资金端,中外运集运用现金买存量股,避开重大资产重组的漫长审批与估值博弈,交易确定性显著提高;安通控股现有资产、负债结构不变,仅股东名单出现招商系身影,短期内不存在业绩对赌压力;但未来董事会改选完成后,招商局集团仍可能通过提名董事、修订章程等方式实现实际控制,届时控制权的转移将以渐进式治理渗透而非一次性股本扩张方式实现,市场因此需重新审视安通控股的估值锚点——从“借壳后的新集运平台”回归“内贸龙头被战略入股”的逻辑,流动性溢价与整合预期同步降温,股价波动区间也被3.20元/股的增持上限钳制。

业内普遍把此次中外运集运“以现金换股权”取代去年的“资产注入”视为一次更务实、更灵活的整合升级。交易路径虽然从借壳上市退回股权收购,但战略意图并未减弱,反而释放出“以控促整”的强烈信号。中外运集运及其一致行动人以14.15%的股份先拿到第一大股东席位,既避免漫长的审批流程,也为后续治理渗透保留了足够的弹性空间。

协同蓝图

中外运集运成为安通控股第一大股东后,业内普遍认为双方已站在“资源互补”的临界点。前者握有日韩、东南亚及两岸三地外贸支线网络。近年中外运集运集装箱船队在准确判断市场的基础上适时增加运力,成功实现量价齐升(见表2)。根据招商轮船年报,2024年中外运集运集装箱市场净利润继2022年后重回双位数。今年第一季度,集装箱运输板块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营业收入为11.38亿元,同比增长9.63%;净利润为3.35亿元,同比增长222.12%。

运输货量方面也取得突破。根据《2024年年报》,自从2021年被招商轮船收购100%股权以来,中外运集运货运量首次突破100万TEU,同比增长7.84%。今年第一季度,中外运集运通过租船和换舱的方式开辟新航线,全航线承运重箱量达23.99万TEU,同比增长23.5%。

运力控制方面,2021年至2025年6月底,中外运集运自有运力从16艘提升至19艘,租赁运力从13艘提升至21艘,共增加11艘、14505TEU,运力同比增幅达35%,在ALPHALINER最新运力排名(截至2025年6月底)中位居第31。

安通控股则在沿海、沿江内贸干线具有优势。根据安通控股《2024年年报》,其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在国内95个主要港口位列前三。2024年公司主营国内航线干线34条,国内航线基本覆盖主要干线港口。经营业绩一改2023年颓势,净利润与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上涨7.53%和2.8%(见表3)。

另据安通控股近期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今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54亿~5.04亿元,同比增长约609.38%~687.50%。

从发展规划看,安通控股将持续优化集运实力,培育运作内贸与外贸航线的团队与能力。这与全资拥有中外运集运的招商轮船的规划不谋而合。招商轮船一直在寻找整合集运航线的发力点,安通控股拥有的核心资产——集装箱运输船是招商轮船眼里的“硬通货”,也符合其试图补强集运板块的规划。

双方如在运力方面探索融合,有望跻身世界前20大班轮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均主营支线船,而内外贸支线船市场正处于“运力结构性短缺”窗口期。

根据英国船舶经纪公司Braemar的数据,今年上半年,5年船龄的3000TEU型集装箱船单价达3200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上涨40%,部分船队在东南亚航线、中东航线的旺季租金溢价可达50%。旺盛需求带动订单潮,上半年全球签订74艘4000TEU以下支线船订单,接近2024年全年(80艘)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中外运集运当前对安通控股的控股行为或是深耕计划的开端。

继7月11日发布公告成为安通控股第一大股东后,仅时隔一周,中外运集运二度加码,以竞价方式增持安通控股1473万股,持股比例由7.89%增至8.21%。未来有望通过股权继续渗透。

从股权结构看,业内人士认为第二大股东值得注意,即福建省招航物流管理合伙企业(招航物流)。该公司现持有安通控股12.88%股份,中外运集运或可能在后续增持计划中逐步吸收这些股份。根据公开资料,招航物流合伙人之一为招商局港口集团,与中外运集运同属招商系。若能顺利吸收招航物流所有股份,中外运集运持有安通控股的股份将超过25%,对安通控股的控制地位将进一步强化。

但业内人士指出,渗透安通控股有一定风险,原因在于安通控股现有39艘船舶中有37艘用于对外期租,其集运板块收益高度依赖租赁市场。早在2021—2022年,安通控股通过租船模式尝到“甜头”,随后因运价急速下跌,其业绩也深受影响。

2021年运价高涨时,安通控股与中联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中联航运)签订12艘集装箱船舶的租赁协议,合作截止于2022年3月底。受益于此项合作,安通控股在2021年度获得15.63亿元租金,净利润达到17.66亿元,同比增长36.59%。2022年4月,双方再次签订合作协议至2025年3月;由于2022年年底航运市场运价急转直下,双方提前终止合作。2023年安通控股净利润仅为5.68亿元,同比大降76.01%;营收为73.44亿元,同比下降19.97%。

资本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航运交易公报》,目前安通控股市值大部分依赖“转租弹性”预期。若租金拐头,该溢价将被快速回吐,股价可能面临15%以上的回撤压力,该公司亟需在航运板块找到业绩稳健的压舱石。

业内人士分析,中外运集运或已意识到安通控股存在“成长性风险”。“2025方案”采取逐步渗透的方式,旨在控制风险,以股权交易为主,灵活可控。

中外运集运18亿元闪电入主安通控股远非一场简单的股权交易。它标志着招商轮船在复杂市场与监管环境下探索出一条更具韧性的整合之路——从追求一步到位的“资产大重组”,转向以股权控制为支点、以业务协同为目标的“渐进式改革”。

这场实验的成功与否,关乎两家企业能否实现“1+1>2”的运力跃升(冲击全球Top20班轮公司),也将考证18亿元“轻巧投资”的战略价值。

原创 夏春晖

END

关键词: 中外运集运安通控股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