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生物LNG:棕榈废料变身负碳排放燃料

2025-08-22 21:11 | 中国远洋海运e刑 船舷内外


今年年初,Ansuman与海峡生物液化天然气公司创始人兼董事何一勇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聚焦生物LNG这一前沿议题。会谈中,Ansuman深入了解了该公司如何利用东南亚丰富的棕榈油废料,生产出负碳液态生物甲烷。双方还探讨了将这一新型燃料推向市场所面临的运营与商业挑战,及其在助力全球船队达成IMO严苛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中的战略价值。

在全球脱碳浪潮下,航运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在生物燃料、电子燃料、甲醇与氨等众多备选方案中,液态生物甲烷(LBM),亦称生物LNG,凭借其即用性与现有液化天然气基础设施的高度兼容性脱颖而出。

海峡生物液化天然气公司是该领域的东南亚先行者。公司创立的初衷,在于填补区域能源价值链的关键缺口。其核心业务是将棕榈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液体与固体废弃物如棕榈油加工废水、空果串乃至油棕树干,转化为负碳排放的船用燃料。东南亚此类原料储量丰富,但其中大部分被露天弃置,导致大量甲烷直接逸入大气。与此同时,以LNG为燃料的船队正寻求更环保的替代能源,而在这两大机遇之间,此前缺乏有效的连接。

何一勇认为,LNG无疑是当下最佳的碳氢化合物载体。东南亚及西马来西亚拥有巨量的棕榈废料可用于生产沼气,同时市场对LNG的海运需求旺盛。液化和海上终端基础设施,正是其中缺失的关键一环。

该公司的商业模式简洁而富有变革性。公司从沼气或压缩生物甲烷生产商处采购原料,经提纯至99%以上的甲烷纯度后进行液化,最终出口用于发电或作为船舶燃料。与化石LNG截然不同,生物LNG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毫无关联。它完全源自废弃物,且与生物柴油不同,不会与粮食作物争夺资源。

甲烷泄漏

何一勇迅速将讨论引向甲烷争议中一个常被忽视的维度:船舶发动机的甲烷泄漏问题。此环节至关重要,因其对海上运输的整体环境有着决定性影响。通过聚焦这一关键变量,何一勇强调了在海事领域采取系统性策略以削减甲烷排放的紧迫性。

2024年,LNG动力商船的燃料消耗量约为260万吨。若以2%的平均甲烷泄漏率计算,年泄漏量高达5.2万吨。然而,仅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未被妥善处理的棕榈油加工废水池每年释放的甲烷便超过200万吨。若能将这部分废弃资源收集并转化为生物LNG,其带来的效益将远超单纯优化船舶发动机,提升幅度可达一个数量级。

生物LNG采购与加工面临的挑战

生物LNG的采购与加工,面临着与化石LNG截然不同的挑战。天然气田可提供稳定可控的气源,而沼气作为一种废弃物,其原料所有权与品质往往存在差异。

何一勇指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原料所有者多为小农户,合作难度较大。幸运的是,马来西亚的棕榈油加工业已高度企业化,以长期合作为基础,原料所有者与沼气开发商的利益高度一致。这与在发展中国家管理其他原料相比,减轻了管理负担。

目前,该公司的客户群主要包括寻求绿色能源的发电厂,以及愿为低碳燃料支付适度溢价的航运公司。在MEPC 83会议的背景下,这一溢价预计将水涨船高。生物LNG堪称航运脱碳领域“唾手可得的果实”,其规模化应用条件已然成熟。欧洲年产量已达百万吨级,而东南亚凭借其成本优势,潜在产量更高达300万吨。

其他替代燃料:更严峻的挑战

相比之下,其他替代燃料路径则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例如,生物甲醇成本高昂,而绿色氨则在安全性、成本与规模化方面存在多重瓶颈。电子甲醇与电子LNG对可再生能源的巨量需求及其复杂的物流难题,以及液化绿色氢气极高的蒸发率和较低的能量密度,都使其在短期内难以成为主流方案。

为确保碳核算的公信力,海峡生物液化天然气公司将聘请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等独立审计机构,对其从废弃物源头到液化的全供应链进行认证。公司的增长计划聚焦于产能扩张,目前其市场需求已远超供给能力。

在价格层面,相较于其他绿色燃料,生物LNG仍具竞争力。预计其价格约为传统LNG的2.5倍,但远低于生物甲醇。公司倾向于签订十年乃至更长的长期合约,保障生产商与采购方双方的利益稳定。

在实际操作中,生物LNG可作为化石LNG的直接替代燃料。这意味着现有LNG动力船舶无需任何硬件改装即可使用,从而确保了运营的平稳过渡,同时不牺牲效率与性能。何一勇指出,零改装的特性,使生物LNG成为那些希望在不进行资本密集型改造的前提下实现脱碳目标的船东的理想之选。

全球航运的能源动脉

公司的加注策略高度聚焦于马六甲海峡与新加坡海峡这一全球最繁忙的航运能源走廊。为规避巨大的蒸发损耗及燃烧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成本,海上船对船加注模式被审慎规避。

海峡生物液化天然气公司的发展势头正引发业界高度关注,并已获得航运及LNG领域巨头的战略支持。其未来的规模化增长,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参与。

通向IMO脱碳目标的务实路径

从跨行业视角审视,生物LNG集规模可扩展性、运营就绪度与显著减排潜力于一身,具备罕见的综合优势。对于船东而言,它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既能助其达成IMO 2030与2050年的脱碳目标,又可避免因采用全新燃料系统而引发的运营中断。

何一勇表示,技术与市场条件已然成熟,我们必须抓住这趟机遇的列车。在航运脱碳的竞赛中,这趟列车已然启程,而生物LNG正是最快速、最务实的上车选项之一。

END

关键词: Ansuman海峡生物脱碳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