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屿海装打造百亿产值绿色智造企业

2025-08-28 21:02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象屿海装“吉象”型64000DWT散货船

江海之滨焊花飞溅,向海图强巨轮启航。象屿海装锚定“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综合性船舶及海洋装备制造企业”的远景目标,以创新为帆,以品质为舵,实现人均产值、亩均产值国内领先,盈利能力名列前茅,在广袤的蓝色疆域刻下中国智造的崭新航迹,有力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与高端装备“走出去”。

高效交付+优越性能 成就核心竞争力

单型船累计订单127艘,老客户复购率近40%,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位居同吨位船型国内前二,象屿海装“吉象”型64000DWT系列散货船已成为广受市场认可的标杆产品。

“明星”产品源自高效交付和性能优越。通过批量化接单、节拍化建造,象屿海装持续总结建造经验、优化建造流程、固化管理成效,建造速度稳步提升。64000DWT散货船整体建造周期仅206天,大幅领先行业平均水准。

同时,象屿海装以“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思路推进系列散货船设计迭代。在保留初始船型结构稳定、适航性强、经济性突出等核心优势的基础上,围绕“低阻、低耗、低噪、高载”四大核心目标展开系统性升级,船舶能效、运载能力、上建舒适度、维保便利性显著提升,做到相同性能成本最低、相同成本性能最优。

在巩固散货船市场优势的同时,象屿海装还推动产品结构多元化、高端化,接获或交付多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包括19900/33000/38000DWT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1600吨海上风电安装船、16000吨海缆敷设船等。

▲象屿海装38000DWT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

象屿海装与中远海运散运、福建海运集团等国内领先船东,以及全球最大化学品船运营商挪威Stolt-Nielsen集团、德国GEFO集团、日本日伸株式会社、希腊TMS集团等的长期合作,凸显国内外船东对象屿海装产品、服务、口碑的认可,在国际航运界树立了良好的“中国制造”形象。

三基地“聚势协同”加速智造升级

2025年8月,随着新基地启东象屿海装的开业投产,象屿海装正式迎来南通、如皋、启东三基地协同的全新生产格局。三基地依托差异化战略布局,形成覆盖不同船型、吨位的制造网络,并通过科学统筹生产计划与订单分配,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显著提升整体产能产效,共同保障订单高质量按期交付。三基地全面达产后,合计年产值预计将达100亿元。

▲象屿海装南通本部厂区

2024年,象屿海装已完成本部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年分段产量提升至24万吨,年船舶交付能力达25~28艘;如皋基地专注中小型不锈钢/特涂化学品船制造及管舾件加工服务,年产值约12亿元;启东基地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岸线资源,已承接16艘订单,满产年产值将超30亿元。

▲象屿海装启东厂区

为进一步深挖协同潜力、发挥协同优势,象屿海装还加速打造“智慧工厂”,全面赋能三基地生产体系。 公司以“智能装备+工业互联”为核心,应用5G、物联网等技术建立21个应用场景,通过智能化系统的精准调度、生产流程的数字管控,进一步提升建造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实现更快、更优交付。

▲IOT数据采集平台

擘画“绿能图景”锻造可持续未来

近年来,象屿海装顺应全球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趋势,围绕国家“双碳”战略,持续深耕绿色船舶与清洁能源领域,满足船东对碳排放控制的当前和未来需求。

在绿色船型研发方面,象屿海装通过对船体线型、结构布局和推进系统的全面优化,显著提升船舶能效水平。据实测数据,主力散货船能效较基准值降低超过30%,全面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EEDI Phase 3要求;通过大量应用节能装置,如高效螺旋桨、节能舵球和导流罩等,实际运营中可平均节油5%~8%,有效降低燃油消耗和运营成本。

▲象屿海装技术研发中心

在清洁能源应用领域,象屿海装积极推动新能源动力船建造,已成功交付6艘液化天然气(LNG)化学品船,单船一年可减少碳排放400吨,减少约80%的硫化物排放、70%的氮氧化物排放、60%左右的颗粒物排放。同时,象屿海装前瞻性开展氨燃料船舶的设计研究,为实现“零碳航运”做好技术储备。

此外,2024年象屿海装利用车间屋顶投运光伏发电设备,年发电超500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万吨;对涂装车间废气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使废气处置率达到99%以上,并可回收热能再次利用。

▲象屿海装厂区车间屋顶光伏发电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在象屿集团成立30周年的新起点上,象屿海装将以实干担使命、以匠心铸担当,锻造海洋新质生产力,为制造强国、海洋强国建设持续贡献象屿力量。

END

关键词: 象屿海装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