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需求火爆行业井喷
2010-08-31 09:09 | 经济导报 集运市场
“最近海运价格涨得太厉害,而且集装箱短缺情况严重,简直是一箱难求。”日前,青岛某大型进出口集团下属企业部门负责人林先生向经济记者慨叹。
记者随后了解到,在海运价格暴涨导致需求增加的刺激下,青岛的集装箱制造企业一片欣欣向荣,订单普遍要排到几个月后,此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停产的集装箱制造企业也纷纷复产且接满订单。
不过,集装箱制造业是真的复苏,还是因海运价格暴涨导致的虚假繁荣,业内人士看法不一。
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青岛集装箱出口完成6亿美元,同比增长41.3%,但今年前5个月该市的集装箱出口还一直都是负增长,从6月份起才出现井喷———出口额达1.16亿美元,至7月份更是高达1.25亿美元,同比增长405.1%。
集装箱出口的大好形势,也促使部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停产的企业陆续开工复产。记者了解到,青岛交运新华昌集装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昌”)在停产20多个月后于6月25日恢复生产,且订单饱满。
“我们开工5天内,就把3个月的订单签满了,一直排到9月底。”新华昌副总经理向俊介绍说,现在集装箱是一箱难求,6月初下的制造订单,价格高的已经达到了2700美元,而去年年底的价格还只有1800到1900美元,且现在拿货至少要等3个月左右。
记者了解到,新华昌注册资本1700万美元,2007年4月竣工投产,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自2008年下半年就陷入停产状态。停产也导致股东之一的青岛交运集团在去年以2045万元挂牌转让其持有的新华昌15%的国有产权。
受益于火爆的集装箱需求,新华昌目前是满负荷生产。据了解,从复工到现在的50多天时间里,新华昌已经出口了8000个集装箱。如果不是受制于人工不足、产能受限,其产量会更高。记者在智联招聘网上看到,新华昌从8月21日起还通过该网招聘员工,职位包括辅助工、模具工、数控液压工等近20个工种。
除了新华昌,青岛中集冷藏箱公司的业务同样火爆。据了解,截至7月初,该公司已生产标准冷藏箱、特种冷藏箱13496个,销售13505个,销售收入达1.3亿美元。为了应付巨大的需求,公司在8月份已经恢复了双班生产。24日发布中报的中集集团表示,该集团上半年累计销售各类集装箱48.28万TEU(20英尺集装箱),比上年同期大增777.74%。
“真繁荣”有待确认
“海运运力下降造成运价上涨、集装箱缺箱严重,需求的突然增加使一些租箱公司或船务公司抓紧下订单,才导致集装箱制造业的井喷。”青岛环球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市场部经理赵雪对记者说。
赵雪以目的地为美国举例说,目前到美国西部的集装箱运价已经达到2200美元,到美东的则为3200美元,比8月中旬调价前涨了200美元左右,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点。
与此同时,针对集装箱海运的各种附加费也层出不穷。日前,中国远洋宣布对部分航线征收“货柜短缺附加费”;随后马士基也发出声明,将增设“旺季附加费”,征收标准为亚洲至北欧西向航线每标箱750美元,每大柜1000美元,超高柜每个加收1200美元。
据了解,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集装箱短缺,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船公司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采取减速航行的措施。以前,从青岛至北美的航程10-11天就可抵达,国际金融危机让船东意识到班轮的航速问题,降低到合理的航速能够节省更多的燃油,却也使青岛至北美的航程增加到15天左右。而航期延长后,船东若要维持原有运力就要增加航班,势必占用更多的集装箱。
此外,今年上半年,全国部分港口不断开通相应航线也加大了市场对集装箱的需求。加之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船公司和租箱公司提前报废一批快到期限的集装箱,也增加了市场对集装箱的需求。
记者注意到,集装箱“走俏”的大背景是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的火热。据统计,上半年,中国出口7051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就青岛市而言,上半年出口150.4亿美元,同比增长23.1%。
但外贸复苏、海运价格暴涨刺激下的集装箱需求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业内人士却看法不一。青岛市外经贸局的相关人士表示,现在集装箱的买家主要是租箱公司而非船运公司,租箱公司的需求具有临时性的特点,而船务公司不愿大量购买集装箱,对集装箱的潜在需求就是个隐忧。另外,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许多集装箱企业延迟交货或减产、停产,一些规模小的甚至破产,也是造成目前集装箱行业供需矛盾的一个原因。以此来看,集装箱制造业的真正复苏还需等待实体经济进一步走强才能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