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造船三日完成8大生产节点
2025-09-13 10:07 | 国际船舶网 在建新船
连日来,福建船政旗下东南造船锚定目标、加压奋进,深化链条协同,强化资源统筹调度,三日内接连完成3船下水、2船开工、2船上台、1船试航凯旋共8个生产节点,以更大决心、更强举措冲刺年度目标任务。
两艘厦门港5000马力新能源拖轮下水
9月10、11日,东南造船为厦门港务建造的两艘厦门港5000马力新能源拖轮(DN643-1/2)顺利下水。福建省工信厅、厦门港务发展、厦门港务船务、中国船级社、宁德时代、省港口集团、福船集团和福建船政等相关领导嘉宾出席。
该型船由福建船政研发设计院自主研发,总长38.30米,型宽10.60米,型深4.90米,电池组容量约7300千瓦时,静水航速8节的情况下,续航力不低于8小时,能够满足智能能效要求,为船舶能效管理提供辅助决策和建议。该型船满足沿海港区作业要求,适用于沿海航行及在港区协助集装箱船、散货船等船舶靠离泊位和出入船坞作业,入级中国船级社。
本项目是福建船政与厦门港务再度携手,继“厦港拖30”后双方合作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不仅延续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更将彼此协作推升至新高度。本项目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电动福建”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号召,是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具体实践,充分体现了福建船政在电动船舶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
接下来,福建船政将全力以赴推进码头系泊试验和交付准备工作,缩短建造周期,确保船舶按时优质交付。同时,以此次合作为新起点,进一步拓宽与厦门港务的合作领域,持续推动电动船舶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共同打造电动船舶“福建样本”,为全省乃至全国沿海内河船舶绿色转型贡献更大力量。
18500DWT油化船下水
9月12日,东南造船建造的18500DWT油化船(MW516-6)顺利下水。
该型船总长149.8米,型宽22.8米,型深12.7米,可运输的主要货品为原油、密度低于1.54吨每立方米的石油产品以及化学品(II类及III类)、液体化学品、包括MARPOL Annex I以及IBC规则中所列的IMO II以及III类石油产品等货物。该船主机及发电机组配置了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装置(SCR),符合IMO III级要求、冰区加强等级ICE CLASS 1C要求。
该型船采用多载重线设计,满足不同船籍国及港口要求;液货系统设计采用变频液压驱动的六组独立的传输系统,同时驱动六台液货泵和一个压载泵,能够同时进行六组液货的卸载工作,单台液货泵的排放速率为300立方米/小时,最大排放速率为1800立方米/小时;推进系统采用低速二冲程柴油机,搭配可调螺距螺旋桨和前置节能导轮装置,以及带有舵球的襟翼舵装置,同时配置了一台变频轴带发电机组,航行过程中可实现无发电机组运行的功能,在降低船舶能耗的同时,提高了船舶的操纵性能。
两艘94.76米平台供应船开工
9月12日,东南造船建造的两艘94.76米平台供应船(MW642-5/6)顺利开工。
该型船总长94.76米,型宽19米,型深8米,结构吃水6.5米,采用全新的电力推进系统,由4台2200KW柴油发电机组为全船提供动力及电力保障,两台2150KW定螺距全回转舵桨、两台1250KW隧道式艏推,一台1000KW全回转升缩式艏推为全船提供推进和定位动力,入级LR船级社,满足DP(AA), ECO, CAC3, GR(ML, A)入级符号等要求;主要用于海上钻井平台工业人员和物资的转运,可运输淡水、燃油、水泥、泥浆、钻井水、原油、甲醇、材料设备等,还可以对海上其它船舶或海上设施进行消防、人员救助,同时为未来设计预留加装ROV/DSV、海工吊、直升机平台、月池等,是一型先进的节能环保型电力推进多用途平台供应船。
18500DWT油化船试航凯旋
9月10日,东南造船建造的18500DWT油化船(DN517-3)试航凯旋。
试航期间,项目团队完成了主机、舵机、侧推、船舶性能等一系列测试项目,所有实测数据均符合设计要求,获得了船东和船检的高度评价。下一步,项目团队将全力推进试航意见的闭环整改工程,确保船舶按期高质量交付。
两艘88米多用途平台供应船上船台
9月10日,东南造船两艘88米多用途平台供应船(MW628-7/8)顺利上船台。
该型船总长88米,型宽20米,吃水5米,定员60人,设计航速14.25节,为双舵桨、三艏侧推,锂电池混合动力的多功能海洋平台供应船,可装载甲醇/LDHI等闪点低于60度的危险介质,满足最新的OSV Chemical Code规范,满足HAB(W+)舒适度以及DPS-2动力定位的要求,泥浆舱容积和自由甲板面积较同类PSV大等特点。
东南造船正以持续突破的建造效率和前瞻性的绿色智能技术,稳步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航道。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与精益管理,确保各类船舶按期高质量交付,在船舶市场竞争中扬帆远航,驶向更加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