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造船业仍是一枝独秀

2010-12-17 07:57 | 国际船舶网 国内造船


    初冬时节,踏访黄冈,长江岸边的南华江北造船厂,一派火热场景。
    这里,正在为瑞典、新加坡制造万吨巨轮。其中一艘远洋沥青船,造价达1.6亿元,自动化程度极高,即使仅靠一人眺望、一人操纵,也能全天候航行于冰层厚度达0.8米、环境温度在零下30摄氏度至零下45摄氏度的海域。
    凭借这身硬功夫,今年以来,南华已手持订单18条,总造价9.6亿元,工期排到了2012年。
    在黄冈,像南华这样现代化的造船企业,已达十余家,其中,大部分能制造附加值高的特种船。
    由于掌握“独门武器”,即使在2009年出口普遍下降的金融寒潮中,当地造船业仍是一枝独秀,每个企业订单满满,年产值超过20亿元。
    这委实令人振奋。
    就在三年前,尽管坐拥220公里长江岸线资源,当地只有7家小型造船企业,产值不足亿元。
    2007年,全球造船产业开始向中国及内地转移,黄冈抢抓机遇,高点承接:一方面,亮出临江优势,大打招商牌;一方面,高水平做好规划,让深水深用,优岸优用。
    投资15亿元的华海特种船舶;投资18.5亿元的利洲造船……3年间,一批附加值高的大项目争先落户,彻底改写了黄冈造船业弱、小、散的局面。
    黄冈信心满满:到“十二五”末,当地船舶工业总产值将达150亿元以上,占全省三成。
    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船舶制造业的兴起,正是黄冈工业嬗变的缩影。
    市委书记刘善桥认为,黄冈是农业大市,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欠发达。唯有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步到位,才能实现超常规发展。
   

END

关键词: 黄冈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