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船配业产值占全国近四成

2010-12-23 08:53 | 国际船舶网 船配市场


    一、江苏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特点
    1.产业化特征显现。全省产品包括动力装置、甲板机械、舱室设备、船用舾装件、船舶通信导航、自动化系统等;2009年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总量的38.1%以上,利润约占全国总量的33.3%以上。各类船舶配套企业达400多家,从业人员达3万人左右;
    2.区域化特征形成。南通、泰州、南京、无锡等城市船舶配套业,约占全省总量80%以上。苏南地区以中速柴油机、辅机等技术密集产业为主;苏中地区以舱室设备、舾装设备、船用锚链、船用空调,船用泵为主;苏北地区以吊机、轴尾密封、机械零配件等产品为主,错位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3.规模化特征突出。我省锚链(系泊链)生产总量居世界第一,创立了国际知名品牌;中速柴油机在国内发电机市场份额中占60%以上:克令吊机占国内市场份额50%以上;螺旋浆、泵系列产品、油水分离器、船用救生设备、舾装件、船用锅炉等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形成20家以上产值超亿元的骨干船舶配套企业,并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
    4.专业化特征显著。江苏船用热油锅炉、船用变压器、船用电缆、船用仪表、船用阀门、救生艇、各类甲板机械等产品,品种、规格呈现系列化、标准化,在国内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江苏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方向
    江苏以骨干配套企业为主体,把优势船用设备及制约造船业发展的关键配套产品作为重点。
    1.动力装置
    发展重点是:低速柴油机,尽快扩大造机能力和规模,到2012年,形成400万马力;加快大型低速柴油机的研制。中速柴油机,到2010年生产能力达到500台以上;加强技术开发,重点是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的开发,尽快形成产品系列。尽快实现柴油机重要配套部件国产化。螺旋桨,重点支持镇江、无锡地区发展。发展的重点是提高螺旋桨设计技术水平,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产品和技术更新,形成产品系列和品牌。
    2.甲板机械
    甲板机械,包括锚泊机械、装卸机械、舵机、拖曳机械和其他甲板设备,占整船机电设备价值的25%左右,是江苏的强项。发展重点是吊机、锚绞机、舵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甲板机械的世界制造中心。
    3.舱室设备
    舱室设备要包括泵类、风机、空压机、船用辅锅炉、船用环保设备、海水淡化装置、热交换机、空调装置及冷藏设备、空气瓶、消防灭火装置等,占整船机电设备价值的15%左右。
    发展重点是:船用辅锅炉,重点开发锅炉燃烧器及自动控制装置的关键部件,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扩大市场份额。船用环保设备,使之成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焚烧炉、海水淡化装置、分离机、油水分离器等产品的主要生产企业。要继续寻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与国外合资、合作生产的方式,使产品制造技术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消防灭火装置,重点研制火焰探测器、新型灭火装置等,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完善产品系列。努力寻求对外联合,融入全球销售和维修服务网络,解决因无全球维修服务网点而不能装船的难题。
    4.船用舾装件
    发展重点是:救生设备,使本省救生艇、吊艇架、救生艇机、救生筏、烟火信号等优势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船用阀门,发展方向是开发和研制低温阀、温控阀和特殊阀门等,扩充产品系列,通过引进技术或产学研联合,研制和生产阀门控制系统,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船用锚链,进一步开发研制高级别锚链和系泊链,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系列。同时,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扩大生产能力和规模。
    5.船舶通信、导航、自动化系统
    船舶通信、导航、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重点是陀螺罗径、多普纳计程仪、自适应舵、配电盘、机遥控及监测报警系统、综合船桥系统等。要加强对外合作,吸引外商投资设厂,加速实现产品生产本地化;充分利用军工技术优势,以科研院所为载体,加大自研发力度,通过协作或合作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尽快取得突破,实现国产设备装船。
    三、江苏发展船舶配套产业对策措施
    (1)指导思想
    坚持走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并重的发展模式,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集成创新能力,增强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扩张产业规模,着力培养骨干企业,重点支持优势产品,以提高本土化设备装船率为根本出发点,将优势产业做强,弱势产业做精。
    (2)发展思路
    江苏发展船舶配套业总体思路是:“分类指导,梯度发展,局部超越,重点突破”。
    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加强对全省各地区船舶配套产业品种、分类、能力建设等发展进行指导;大力发展主机、柴油发电机组、船用起重机、液压舱口盖、,净油机、辅锅炉、冷藏空调、雷达、电缆及配电板等十大设备(一般要占全船设备的70%左右)。
    梯度发展。中速柴油机、螺旋桨、吊机、锚链、泵类、空调装置提高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舵机、空压机、海水淡化装置、船用辅助锅炉等尽快提升制造水平;对完全依赖进口的通信导航产品,允许外商独资设厂生产。
    局部超越。与国际产品形成差别竞争,真正形成自知识产权。包括柴油机发电机组、部分甲板机械、舱室机械、阀门、高精度泵、电器仪表等。
    重点突破。以三大主力船型为线,以动力装置、甲板机械、舱室设备为重点,尽快形成一批拥有自国际知名品牌的优势产品,提升国内市场的垄断率,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
    (3)对策措施
    1、加强规划引导
    将船舶配套业纳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措施。对重点配套企业的基本建设和重大技改、重要技术引进合作项目给予资金、政策的支持。加强扶持苏中、苏北地区的船舶配套业发展。
    2、加快产业整合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配套企业调整、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用设备生产企业。加快舾装件、机械管件等同区域企业的联合,鼓励甲板机械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资产重组,实现规模生产。引导船用仪器、船用阀门企业与船机、大型设备企业进行联合,提升纵向一体化水平,提高产品整体竞争能力。
    3、提高研发能力
    鼓励骨干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尽快提升重要配套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逐步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品牌。充分利用国家船舶集团在江苏省的研究所、及江苏省高校、科研机构等科技力量,加快技术资源整合,提高集成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4、扩大开放深度
    积极引导民资和外资进入,鼓励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充分利用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等先进制造业的较完善的电子、通信、自动控制和机械制造技术和资本,共同参与船舶配套业的竞争和发展。
    5、增强扶持力度
    对苏中地区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要重点加快培育,尽快形成一批有竞争能力并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骨干企业群,带动苏中制造业的发展。对一些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较大,国内尚处于空白的产品和企业要予以积极扶持。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出国参展、宣传给予一定的补助。
    6、推动产业集聚
    加快南通、泰州地区船舶配套工业园区建设,促进船舶配套企业与造船企业紧密合作,将制造业和流通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二次、三次配套产品生产相对集中,促进配套产业模块化、标准化生产,提升供货能力,创建区域品牌。
    7、形成专业化格局
    鼓励中小企业根据船舶市场的需要,集中资产、生产设备和人才进行专业化生产,实现差别化竞争。增强关键产品的研制能力,培育核心技术,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减少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
    8、强化售后服务竞争力
    积极研究探索建立全球售后服务体系的渠道,尽快进入国际售后服务网络,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鼓励骨干企业强强联合,率先在国际重要港口建立售后服务机构,逐步提高竞争能力。(包国齐)
   

END

关键词: 船配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