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超先进,船配业需要新思路

2011-03-31 08:38 | 船舶经济贸易 船配市场


2011年,受全球经济形势复苏影响,促使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好转的积极因素将大于负面因素。对于我国船舶工业而言,未来时期的发展机遇应大于困难挑战。不过,欲实现造船产业转型升级,跻身世界造船强国行列并非“一蹴而就”的容易事,赶超世界造船先进水平需要新思路。
做强我国造船业关键在于船舶配套业。不可否认,目前我国船配业依然面临着关键设备依赖进口,产品技术含量低,产业集中度低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另一方面,欧洲和日、韩船配业以前瞻性战略手段抢占市场份额,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显现出“柳暗花明”的景象。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在今年“两会”上表示出担忧。他指出,我国发展船配业最大的障碍是研发和生产严重脱节。以船舶动力配套为例,当前国家虽然设立了专项科研项目,但是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在各自发展,研究、设计、生产和销售的机构设置和分工协作方式缺乏必要的协调。他认为,“十二五”期间,把船舶配套业做强需要具有建立长效研发机制和投入产出机制的新思路。
我国船用发动机制造业相对滞后,未来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造船强国,就必须加快发展以船用发动机为核心的船舶配套产业。我国船用发动机制造业如何摆脱种种制约,实现快速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711所所长金东寒给出了一种新思路。他认为,节能减排是未来船用发动机制造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是我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机遇。要想抓住这个机遇,关键在于造机企业要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我国继续按照传统方式对船用发动机进行研发,推出和现在发动机水平相同的产品,我们仍将落后20年。如果我们直接去研发节能减排新一代技术,即使国外1年后推出来,我国5年后推出来,那也意味着可以缩短15年时间。
诚然,对我国船配企业来说,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道路曲折而漫长。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推动中国船配业发展方式由“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实现技术超越,应为“十二五”我国船配业发展的新思路。 
END

关键词: 船配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