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业“十二五”面对六大挑战
2011-04-12 08:12 | 中国水运报 船市观察
“‘十一五’期,中国船舶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造船大国,‘十二五’船舶工业发展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4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处长陈颖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十一五”期,中国船舶工业成绩喜人,2010年造船工业三大指标实现突破:6560万载重吨的完工量占世界的43.6%;新接订单7532万载重吨,占世界的54.8%;首次订单1910万载重吨,占世界41.2%。在成绩的背后,中国船舶工业未来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陈颖涛表示,“十二五”期是我国船舶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阶段,目前影响中国造船业的主要因素来自六个方面:一是国内外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二是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变;三是造船企业间的竞争白热化;四是国际造船新规则、新政策出台;五是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六是人民币升值,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价格波动反复无常,对企业影响较大。
他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目前船舶工业仍处于成长期,仍具有技术、资本、市场等比较优势,而且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融资状况良好。“十二五”期将成为中国船舶工业加速调整转型的重要时期,主要推动“三大转变”:一是从以成本优势向技术和产品优势转变,二是从提高效率向引领创新转变,三是从造船为主向造船、修船、配套项目协调发展转变。
在中国造船业“十二五”整体规划揭开神秘面纱前,陈颖涛提前透露了一组数据:“十二五”中国船舶业的发展目标是,保持中国造船产业规模稳居世界前列,2015年船舶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占世界份额的40%。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形成50个以上符合国际规范要求、引领国际市场需求的世界知名品牌。产业结构实现调整优化升级,前10家造船企业完工量占全国造船完工总量的比重达70%以上,进入世界造船前10强产业达6家。现代化制造水平迈上新台阶,配套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主流船型本土化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80%以上,船用柴油机、甲板机械等配套设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自主品牌船用设备装船率达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