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船舶出口基地“花落”南通
2011-09-21 08:18 | 南通网 国内造船
国家船舶出口基地是南通市首个获得认定的国家级出口基地,这是南通市打造世界级“船谷”、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名片”。
11个入选的伙伴城市将同台竞技,它们是广州市、上海市(崇明县)、大连市、泰州市、青岛市、舟山市、武汉市、威海市、厦门市、福州市、重庆市(涪陵区)。
此前,南通市船舶产业于2010年分别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船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花落”南通实至名归
从如皋港顺流而下,226公里江岸线风卷浪涌,船舶及海工企业千帆竞发。
目前,南通市规模以上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近600家,船舶业年产值突破千亿级大关,达到1125亿元,在规模工业中占比达15.4%,成为我市第二大支柱产业。
“我市船舶行业去年完工量80%为出口,新接订单中75%为出口订单,在手订单中85%出口,行业3项主要指标表明,我市船舶产业为出口主导型。”市商务局副局长左晓明介绍,入选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将获得国家产业政策、公共平台、融资担保、买方信贷等方面扶持。作为船舶出口大市,只有产业提升才能扩大出口,申报国家船舶出口基地是我市的必然之选。
“国字号”名片取得来之不易。参加竞争的备选城市个个志在必得。去年10月中旬,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赴通考察调研,江苏熔盛重工、南通中远川崎、南通中远船务3家船舶和海工企业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让他眼前一亮。他称赞,三家企业起点高、发展快、潜力大,体制、机制各有特色,产品科技含量高,向海工产品转型早,呈现了良性发展的可喜局面。他希望南通高点定位,建成世界级的船舶基地。
国家船舶出口基地“花落”南通实至名归。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波罗的海航运指数下挫的影响,南通市船舶企业难中求进,船舶出口规模稳步扩大。2010年,全市船舶制造业出口交货值34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1.5%,增长35%,自营出口金额13.8亿美元,增长3.1%。今年1月-6月,全市船舶制造业出口交货值158.4亿元,同比增长37.4%,船舶及浮动结构体自营出口14.2亿美元,增长92.2%。
国字号“名片”效应几何
“国家船舶出口基地”这张新名片将给南通带来什么?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认为,“十二五”是我国船舶工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出口基地建设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强化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我国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表示,在遵循世贸规则的前提下,要加大政策配套,将出口基地建设成为我国船舶工业科技创新的基地,船舶工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保护知识产权、规范船舶出口秩序的基地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
商务部、工信部打出的一串“组合拳”,显示出两部委共同推动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建设的决心。授牌大会上,商务部、工信部与进出口银行共同签署《关于利用金融手段支持国家船舶基地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工信部与出口信用保险企业共同签署《关于利用信用保险支持国家船舶基地的指导意见》。这两个《意见》,及时给各个出口基地建设“添了一把柴”。
会议还讨论了《船舶工业“十二五”进出口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和《国家船舶出口基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文件。业内专家认为,《办法》出台后,对完善基地管理、促进科技创新能力、规范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季风华说:“南通造船业已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竞争格局,成为国家船舶出口基地是众望所归,这有助于推动企业多元化发展。”
南通市商务局产业处处长李甦甦认为,入选国家船舶出口基地,有利于扩大南通市船舶产业的影响,推动船舶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船舶的研发制造;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打造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在新的载体上更好、更快发展。
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
1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30万吨超大型油轮、世界最先进的圆筒形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全球首座具有自航能力的自升式海洋平台……从修船到造船,从造船到海洋工程,“十一五”期间南通市船舶产业实现了“1000万载重吨(综合吨)、1000亿产值”的“双千”目标,成为国内第二大造船基地。
海洋工程产业发展尤为耀眼。2010年,全市海洋工程及特种船舶完工量达389万综合吨,增长50.9%,占我国海工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国第二,拥有钻井储油平台、风电安装船、铺管起重船等10多个全国、全球首制海工产品,覆盖从近海到深海的所有种类。
“船用设备配套能力远远落后于造船能力,这是我市船舶产业的短腿。”市经信委副主任杜永朝坦言,虽然南通市已启动船舶配套升级战略,但整个行业还缺乏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缺乏品牌和高端产品。
据南通市造船企业反映,建造一艘散货轮,南通市本地企业提供的配套设备在全部设备价值的占比一般低于10%,市外配套占比约为20%,国外配套占比超过60%。技术水平越高的船舶,本地配套率越低。在一些海工产品中,南通还没有配套企业进入供货商名单。由此,南通造船业产值虽高,企业利润率却不高。
一位船舶企业高管认为,南通市船舶产业存在产品结构单一,重复投资等缺陷,面临产能过剩的危险。南通造船历史短,资金实力弱、人才积淀不够,此外,政府部门在扶持政策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抢抓机遇强筋壮骨
入选船舶出口基地,南通市众多船舶及配套企业倍感鼓舞,纷纷为壮大出口基地献计献策。
“今年韩国船企接单量超过我国,主要原因是韩国造船企业采用了‘头小尾大’的付款方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船东的注意。”季风华分析,韩国船企的底气来自韩国政府在融资政策上给予的扶持。他建议,政府部门在税收、岸线资源、融资等方面对重点船厂倾斜,在引进高端人才、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
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裁办经理周宇亮介绍,海工企业以海外订单为主,项目前期需要大量流动资金,希望政府部门,金融、出口信保机构给予足够的融资和保函担保支持。
江苏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内一片繁忙,数个超5亿元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公司经营部负责人说,政府为企业拓展业务、扩大规模搭建“舞台”,企业须练好内功,加快发展。
“入选国家船舶出口基地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杜永朝说,下阶段将把握国家扶持政策,抢抓海洋工程产业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充分放大我市船舶海工产业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的导向效应,引导企业练好内功,进一步推动南通市海工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配套、较优规模经济”的“三高一优”方向发展,重点突破深水钻采加工储运装备的建造技术、动力定位和深海系泊技术等关键系统核心技术。在船舶配套产业方面,选准高端配套产品项目作为发展重点,推动产品结构优化、档次提升、领域拓展。
左晓明表示,市商务局将和相关部门一起,健全船舶出口基地组织领导体系,完善船舶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促进船舶出口基地建设的工作措施,不断推进全市船舶产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南通研发”“南通制造”船舶及海工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十二五”期间将南通建设成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大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