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科学三号”海洋科考船

2012-01-30 08:27 | 科技日报 公告公示


青岛胶州湾畔,身穿红色“外衣”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三号”海洋科学考察船,静静地停泊在青岛中苑码头岸边。
1月28日,农历正月初六上午9点,科技日报记者登上了我国新千年建造的第一艘海洋科学考察船——中国科学院“科学三号”远洋考察船,探访坚守在科研一线的“科考人”……
科考人的别样
中科院海洋所科考船队副大队长、党支部书记杜玉刚领路,记者走入船舱。首先见到了正在值班的中科院海洋所环境工程中心主任、开放航次首席科学家于非研究员、能力建设办公室主任任建明、科考船队队长朱萱、“科学三号”船长李雷溪、 科研处副处长程培周。
每年春节,“科考船”上都有值班的。对“科考人”来说,龙年新春既忙碌又充实。“科学三号”远洋考察船船长李雷溪告诉记者:这个年过得还是挺丰富的,看春晚、放鞭炮、吃饺子、发短信拜年,在船上过年,也很热闹。
节日期间在科考船值班,主要任务是负责船舶安全,具体来说就是防火防盗防冻,为科考船下一个航次远航服务。李雷溪介绍,值班人员制定了巡视路线图,从船头到船尾,从船顶到底舱,每小时巡视一遍。在涨潮落潮的关键时刻,还要特别留意船舷的变化以及缆绳的松紧。
记者走到船上的各个角落,但见控制室里摆满了航海仪器,什么罗盘,驾驶器、加速器、减速器、电脑……真是琳琅满目呀!
每次出海多长时间?采到的样品怎么带回来?最远到过哪里?面对记者的问题,船长和科考队员们讲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别样科考”和心中的苦与乐。
浪打千层!寒风凛冽!船在冰冷残酷的大浪上摇摇欲坠。但是,这难不倒我们的航海科学家,他们熟练的躲避风浪,熬过了一个个风头浪尖。炎热的天气和直射的阳光使得专家和船员们都患上了皮肤病;而海上时常遇到的大浪风暴也使考察更加艰难。虽然条件艰苦,但专家们仍然坚持工作。不论狂风还是大浪,他们始终工作在一线。
于非告诉记者:“海洋研究就是奉献于世界。”我相信这也是所有从事海洋研究的专家们的信条。正是这种奉献精神让科技工作者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科学考察任务。
载着丰富的物种和地址调查资料,这都是科考队员们的汗水“写”出来的。杜玉刚说,为了系统掌握考察区域海洋水文、海冰、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环境基本信息和第一手资料,海洋科考队员每到达一个站点,就必须抓紧时间开展各项调查,常常顶风冒雪,更不分白天黑夜。
“看到层次分明的样本,我们就觉得,付出的辛劳都值了。”于非说,“跟海洋调查打交道的人,这点苦算不了什么。只要环境允许,就要抓住一切机会作业,否则就可能永远失去机会。”
在于非眼里,海洋调查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它更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事业。他坦言,每次登上“科学三号”科考船,感觉就像回到另一个家。
尽管已经习惯了海洋世界里的别样新年,但第一次在“科学三号”过年时,朱萱心里特别想家。他是“科学三号”首任船长。“父母在,不远游。”他深有体会地说,特别想全家人都在一起过一个完整的春节。
对家人的歉疚,是大多数奋战在一线的海洋科考工作者共有的“心结”。在爱人最需要你的时候,责任感、使命感和为海洋科学献身的精神驱使你毅然出海远航。李雷溪回忆说,2003年在三亚南海海域科考,老婆怀孕,但不能回来照顾,总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妻子,但妻子对自己忘我的工作却毫无怨言,默默的支持自己。
科考船 科考成果无限
于非一口气说出了“科学三号”船完成的主要航次考察任务。
这里记述其一。2011年4月25日上午, “科学三号”考察船顺利完成国家“973”计划——“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效应”项目的首次海上考察,顺利返回青岛。“科学三号”于4月6日从青岛起航,搭载了26名科学家,在东海和黄海进行了12个断面、68个大面站的物理、化学、生物参数的观测,获得了大量数据资料和样品。该项目是针对我国近海大型水母暴发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开展研究,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和防灾减灾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作为我国功勋海洋科考船之一,“科学三号” 肩负起我国海洋科学考察的使命。于非说,一批批科学家在“科学三号”上创造了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它见证了我国海洋科学事业5年来的飞速发展,多次承担国家重大航次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为海洋科学研究立下了“汗马功劳”。
“科学三号”考察船是主要承担我国近海综合性科学考察任务。任建明介绍,科学考察船是指用于调查研究海洋水文、地质、气象、生物等特殊任务的船舶。鉴于科学考察船在海洋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一直将海洋科考船建设视为海洋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科考没有休止符
开弓没有回头箭,“科考”没有休止符。科学考察任务光荣而艰巨,使命重大!
建设投资5.5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最先进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将于今年下半年首航并在西太平洋海域开展深海科学考察。任建明说,“科学”号是一个全球共享的公用科研平台,国内、国际从事与海洋相关研究的机构和研究人员都可申请在船上开展科研试验。2011年11月30日, “科学”号武汉顺利下水,标志着中国目前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即将建成,将推动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整合了当今海洋基础科考多学科、多领域的先进装备和信息技术集成的“科学”号,被誉为海洋上的“移动实验室”,是我国未来10—20年海洋科学考察主力船之一。于非说,它将与现有和将建的海洋科学考察船、专业调查船相互补充,逐步形成中国海洋探测调查的完整体系,使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据于非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部署一系列深海科学研究领域的项目,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将为完成上述研究项目和实现我国海洋科技中长期规划的科学目标提供有效支撑,为我国有效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提供先进的探测研究平台。
END

关键词: 科学三号科考船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