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船厂六项措施“开源节流”
2012-03-12 16:09 | 长江航运报 船厂动态
持续低迷的船市使造船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造船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此,各个船厂都想方设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2011年,川江船厂建造的全部是集团“新长江”系列船舶,价位低,时间紧,为确保在船舶低价位情况下,提高效率和有效控亏,该厂采取了六项措施来加强成本管理,从而实现了2011年产值1.466亿元,创下历年新高,成本费用控制在公司下达的指标内。这六项措施是:一是成立了以厂长杨强为组长的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并设立了相应的成本管理工作机构,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包括物资材料、设备设施、能源气体、以及劳动力工资等实施全方位的监督和控制。二是每月召开成本分析会,对各种生产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统计,并对照制订的成本控制指标进行分析、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整改。三是全面实施“分段组装、散装、分段与散装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船舶建造方式”,实施“全船承包建造管理模式”,缩短了船舶建造周期,降低了建造成本。四是及时成立了集配中心,实行船体构件的统一预制和下料,定额发放,降低了钢耗,杜绝了浪费。五是实施管道供氧,降低了气体使用成本;并加大气体检查力度,对发现的诸如不关气阍、皮管破损严重等浪费现象严惩不待,确保氧气、天然气的用量达到相关成本控制要求。六是实行焊机管理租赁制。通过租用的方式进行焊机管理,大大减少了焊机使用过程中的矛盾,有效降低了焊机维修费用,减少了人员及材料成本。目前,造船成本仍在持续上升,交船难、订单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该厂为持续强化成本管理,提高全厂干部职工及外用工的降本意识,在小改小革、修旧利废过程中,全员从节水、节电、节纸、节油、节材料等身边的小事做起,严格监督措施落实,及时消除“跑冒滴漏”现象,科学分析各项数据,不断优化提升工艺参数指标控制水平,发挥每个岗位的最大效能,形成全员厉行节约共度难关的良好氛围。(周晓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