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船企如何“转舵”脱困?

2012-06-24 16:20 | 宁波晚报 国内造船


    

本月13日,一则见诸报端的恒富船业破产资产拍卖的消息,在宁波造船行业内“发酵”,这家位于北仑区白峰汽渡码头边的企业,曾因创造产值10亿元而声名鹊起,成为宁波造船业的“造船大佬”。

“宁波出现首家破产船厂,对于行业的影响是必然的,会导致其他船厂更难接单和融资。”宁波市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高涛说。

宁波造船企业如何“转舵”,驶出“惊涛骇浪”?

造船厂的严冬

“现在船厂日子难过,我们开始参股做远洋捕捞了。”位于象山县鹤浦镇的宁波大江船业有限公司股东叶国良告诉记者。

尽管天气越来越热,但在叶国良看来,身处宁波这个船舶制造基地中的众多造船企业却仍在航运寒冬中瑟瑟发抖,大江船业有4个船台,在几年前的造船“牛市”中,每个船台的月租金就达50万元,如今租金最低降到每月5万元,仍鲜有人问津。

宁波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高涛告诉记者,宁波有65家船厂,以民营为主,具备一万吨级以上造船能力的有20来家,“部分中小船厂在苦苦支撑,部分自有资金投资为主的船厂还好,但产值及规模可能要减少五分之一。”

在宁波市港航管理局船检科副科长孟庆飞看来,现在绝大多数船厂不仅订单难接,就是有单子,也不敢盲目接,因为紧缩的融资环境使船东的资金压力较大,船企在长达一年至三年的造船周期中需要巨量垫资。

“一般情况下,船厂只能拿到船款的30%。综合下来,垫资比例达百分之七八十。”高涛说。

行业大势疲弱为何风景这边独好?

“我们的订单排到了2013年底,其中海洋工程辅助船要占我们公司造船业务的八成以上。”6月19日,位于奉化松岙镇的浙江造船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戎波告诉记者。

据介绍,目前,该公司海洋工程类船舶的订单量全球第一,订单排至2013年底,将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揽入怀中。

早在2003年,当造船行业形势一片大好,大多数船企被繁华的景象迷离了双眼时,浙船公司开始进军海洋工程船领域,提早转型。

戎波说,公司的产品定位是高端,目前接的全是国外客户的订单。现在国内普通散货船运力过剩,必须走差异竞争的路子。

在浙江造船有限公司瞄准海工船的时候,离奉化不远的象山涂茨镇的宁波新乐造船集团瞄准的是另一个高端——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近日,正在为交付使用做最后扫尾工作的新乐造船集团业务员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制造的这条19900吨双相不锈钢内胆II类化学品船,是我国首条自行设计制造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新乐造船集团工作人员傅雷鸣介绍,“技术含金量不一样,卖出的价钱肯定也不一样。”他说,新乐集团有2个船台,2个船坞,目前在造的船有6条,订单排到了2013年底。接下来,他们除了继续造化学品船,还计划往海洋工程船和液化气运输船发展,目前正在和客户洽谈。

船厂转做船东或成趋势

“在没有明确买家之前,这条船我们自己先经营。”宁波新乐造船集团张先生在向记者介绍即将投入使用的双相不锈钢内胆II类化学品船时表示。他们在香港注册的海运公司,目前有4条货船。

据悉,在宁波造船业,船厂转做船东的例子,不止“新乐”一家。同在鹤浦造船基地的东红船业有限公司,也有自己的航运公司。

“造船造成船东虽属无奈,但也算是一条求生的出路,只要租金能够让船厂撑持待变,那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象山一家船厂老板说。

市港航管理局有关人士则建议,中小船企可以充分发挥决策迅速、策略转变灵活等长处,认清自身的特色,在某些细分市场找准适合自己长期发展的方向,逐步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在未来更为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我救赎。

END

关键词: 宁波船企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