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或推临时性税收优惠政策

2012-07-01 20:57 | 东方早报 船市观察


 

面对处于低谷期的航运业,多位业内专家6月30日在2012陆家嘴论坛“专题会场五:航运金融新发展”中提出,应该从环境法律、金融创新等多方面推出举措,以促进航运业的发展。

记者从一位知情人士处获悉,交通部已经在和国家财政局就航运税收优惠进行沟通,可能会在全国范围内出台一些临时性的航运税收优惠政策,“但这些措施是临时性的,主要是应对目前的低迷航运形势。”

瑞士再保险副董事长柯贝特周五在会场上表示,航运业现在正处于一个转折点,目前面临着运费暴跌、船舶资产下降和行业最大借贷人紧缩等问题。受巴塞尔III要求银行进行去杠杆化的监管变革因素等影响,船舶融资的传统借贷成本急剧增加。

面对目前航运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表示,“要么买保险,要么做衍生品,自己对冲!”他称,这个衍生品是把航运的运价变成一个指数,用货运运价指数进行交易买涨买跌。

昨日,多位与会专家建言政策层面给予中国航运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中国海运集团总会计师苏敏称,中国航运企业与世界其他航运企业相比,在税收、制度等方面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她希望在吨税制、所得税改革、船员个人收入等税收政策上有新的探索,能够与海外其他航运企业公平竞争。

柯贝特称,为了支持处于困难时期的造船业,上海政府也可以考虑出台一些政策。以新加坡为例,2006年新加坡推出了船运融资的举措,其要点就是对船舶租赁公司在船舶使用期间所取得的船舶收入减免税收政策。

2009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

大众保险董事长张兴称,国际航运保险市场规模初步估计为250亿美元,市场潜力很大。而上海在全球船舶贷款、融资业务等业务领域涉足较少,全球业务占比不足1%。

数据显示,2008年起伦敦港的货物吞吐量虽然不足上海的1/10,但由于培育了当地保险市场的管理水平,带来了全球业务资源服务网络等关键市场要素,成为伦敦航运中心的基石。

尽管上海航运保险业务的经营主体已经有39家,但人保、太保、平安三家保险公司已经长期占据了船舶险市场和运输险市场的主要份额,不利于市场的全面发展。加上中介保险机构、再保险机构以及专业船舶公估公司的缺乏,上海涉及能够提供保险服务的主体有限,客户选择余地不大,国内大量的船舶无处投保。

张兴称,目前航运保险处于初期甚至恶性竞争的阶段。航运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性产品缺乏,现在的保险产品不能涵盖业界的需要。

END

关键词: 航运业税收优惠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