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船企船小为何难掉头?
2012-07-02 09:16 | 证券日报 船市观察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船小好调头”,应用在企业经营层面,则意味着中小企业市场敏感度高、负担小、沉没成本低,“调头”更为容易和便捷。
相比于国有的造船大厂而言,近期接连破产的民营造船企业自身是“小船”,造的船也不大。按理说,这些中小民营企业面对市场萧条时,更能提早警觉,提早“调头”。但是事实上,这些小船连舵都来不及打,就一头扎到了冰山上。
有观点认为,民营造船企业接连破产虽然与大环境有关(今年1-5月,中国承接新船订单量同比下降47.3%),但也与民营身份有关,比如在贷款、税收等方面没有受到扶持,不像国有企业那样有政府撑腰,即所谓的“不公平”。
应该说,这样的情况的确存在,但是,针对造船行业,这并不是民营造船企业接连倒闭的根本原因。想当初,造船行业景气时,大量民营企业蜂拥上马,也没见到谁抱怨没有银行贷款、没有税收优惠、没有政府补贴,民营船企在与国营船企的竞争中也没见落了下风。因此,当行业萧条时,中小民营企业蜂拥下马时,似乎也不应该以“不公平”为额外的理由。
其实,若真要归咎的话,大的层面要怪行业周期,小的层面要怪自己不争气。行业周期和草原上的雨季、旱季一样,存在着规律性。到了旱季,自然要有很多植物、动物枯萎抑或死亡,而到了雨季,又会有大量新生命诞生,循环往复。只有那些扎根很深、适应能力很强的生物才能抵御住雨季和旱季的周期。作为诞生在雨季的民营企业,一味地只顾向上长枝、开花,眼里只有天上的雨水,根本无暇顾及向下扎根,汲取地下水。最终,大量的中小民企,远远看去一片郁郁葱葱,等到旱季来临,才发现全是枯黄的灌木。
有调查指出,不少造船企业技术相当落后,只相当于40年前的韩国、日本等邻国,也就是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这样的根基,雨季还看不出什么,旱季一到,最先枯萎的还能是谁?
事实上,同为民营造船企业,很多技术先进的企业,订单并未减少太多,至少生存无忧;而有些民营船企,更是提早转行生产游艇、快艇,在新的蓝海里赚得盘满钵满。因此,面对民营船企的接连倒闭,我们大可不必刻意强调“民营”二字。